王伟华
摘要:鉴于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和文化基础课固有的抽象性,探讨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前策略尤为必要。梳理近五年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前策略的文献,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特点分析维度、动机准备策略和认知准备策略两大类型、具体策略设计思路、相关设计原则、注意事项等方面。基于此,构建科学优化的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前策略体系和实践操作方案将成为未来理论研究乖实践设计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前策略;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157-04
对于中职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来说,能否设计一个好的开端,为学生顺利进入课堂教学做好心理准备,极大地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当前,中职文化基础课“本身较强的抽象性、概括性,与专业相关度不大”,以及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对理论课学习兴趣较低”,使得教学前策略对文化基础课来说不可或缺。虽然奠里森等人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教学前策略”,但国内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的相关研究较少。笔者基于此做出总结、梳理与分析,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一、教学前策略的内涵
1 概念。关于“教学前策略”的概念,学者的界定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把教学前策略视作教学导人中“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策略,这种界定主要涉及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其二,教学前策略“涉及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使得学习者既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又能准确把握学习材料中的要点”。如此界定的教学前策略不仅指教学开端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包括把握主要教学内容。其三,“它是依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材料或活动的开端所做的一种安排及表现方式”。这一界定强调教学材料如何开头,或如何开始课堂教学。研究者们从狭义和广义上对教学前策略分别进行了界定。他们在目的与内容上存在共识,即都认为教学前策略是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顺利进入课堂教学的;都认为在教学开端应存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策略。笔者认为,第一和第三种表述失之范围过窄和过宽,第二种表述则比较具体、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因为教学开端不仅存在着吸引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还包括让学生把握课堂主要内容,做好学习积极性和认知两种准备之内容。这将提高策略设计的明晰性和针对性。
2 特点。教学前策略在教学开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的特殊性,使其区别于其他教学策略,对其准确把握将有助于提高教学前策略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者们主要从特点分析总维度和具体策略的实际特点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哈特利和戴维斯从功能、内容结构、学习者和任务归因等四个维度分析不同教学前策略的特点。功能维度描述了具体教学前策略的作用;内容结构维度指各种策略所偏好的教学内容和结构,及其相对应的性质和容量;学习者维度依据成熟与智力来描述学生的特征,提出对学生的要求;任务归因维度说明策略得以实施的学习条件。李康等人(2009)以上述分类为基础又增加了表现形式、适用教学内容和教学倾向等三个维度。表现形式即教学前策略在实施中的外部形式;适用教学内容具体描述了每种策略对不同知识类型的偏好;教学倾向指不同的策略对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好恶。从内部设计结构对教学前策略特点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教学前策略的内在特点;从外部表现形式上进行的分析着重把内部特点外显化,寻求运用中的特点。
基于具体学科的视角对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前策略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激发注意和兴趣激发策略,对前测、告知目标、先行组织者等策略的探讨较薄弱。大多数研究者仅就某一种教学前策略进行特点分析。许雯绯研究了吸引注意策略的应用对不同维度的特点要求,包括:对教室类型的要求;教师的内在素质,如教学水平、性格等;教学媒体;呈现的书面内容;导入活动;游戏、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形式的要求等。王利霞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激发学习兴趣策略在教材内容设计的实际、实用和够用性,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学生需求的对应性,教师知识素养的广博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呈现形式的趣味性等特点。顾周洁认为,在告知学生教学目标时应着重突出专业应用型、与学生的相关性、多样性、内容结构的清晰性和表述方式的通俗性¨们。鲍洪霞讨论了情景策略设计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特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实用性,教学媒体的多样性,学生的个性,教师的教学控制力以及呈现形式的适切性等方面,基本展现了从内部结构、操作应用到呈现形式的特点分析过程。
二、教学前策略的类型及其设计思路
1 动机准备策略。动机准备策略的类型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前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两类策略上。
(1)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开始的第一环。鉴于中职生容易分心,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和文化基础课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教学开端采取某种措施使学生转向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将极大地提高中职文化课教学的效果。吸引注意策略,“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或手段使学生由分散注意转为集中注意的策略”,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是形式上的,如课堂开始“教师的声调变化、简单的提醒、直观的教具、声像或视频、精彩的课件等”;可从教学内容入手,如“生动激趣的讲述、与学生的个性或经验结合、描述职业相关性、阐明待解决的问题”等;也可以是二者的结合,通过活动、游戏、任务等方式吸引注意,这对于“基础不好、好动容易分心”的中职生来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激发学习兴趣策略主要通过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个人相关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开端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中职生对文化基础课的“注意和重视程度,更快更好地投入新的认知活动中,还可促进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进而矫正中职文化基础课学生“不乐学”之弊。在具体的教学中,激发兴趣策略的形式灵活多样,大致包括以下范畴:“利用多媒体激起学生视听觉愉悦”;教师语言艺术,如“语感节奏明快、充满激情,讲述生动有趣、循循善诱、注重启发”等;活动或任务的积极呈现,如小组活动、游戏、工作任务等;认识教学材料的价值,尤其实用性价值和职业发展价值;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个性的相关,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创设“职业情境或生活情境”,设计真实的情境性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探索。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基础,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开始时,可以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赏识学生、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知识类型对激发兴趣也有不同的要求,陈述性知识描述“是什么”。可“利用新奇的、带有冲突的事件,带上个人色彩和情绪因素,明确学习任务的重要性”;程序性知识说明“怎么做”,可“强调程序的效能和可靠性”。
2 认知准备策略。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始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需要中职生初步把握学习要点,以做好认知准备。前测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对前测策略在中职文化基础课中应用的研究有所欠缺。莫里森等人最早把前测作为一种教学前策略,他们认为:“所谓前测,就是设置一组与教学直接相关的问题,是学生专注于教学主要内容的处方。”同时也提出了前测问题设计的一些思路,如前测问题应是开放性,一般不需要随即向学生提供答案;问题不宜过多,时间不能太长;勿期望学生立即就能回答问题,策略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这一思路对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很有启发。
告知学习目标也是一种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内容要点、顺利进入学习过程的有效手段。它是在导课阶段,“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清晰、具体地告诉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范围”。对于本来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的中职生来说,运用此种策略甚为必要。在具体设计中,应向学生呈现一段表述清晰的文字说明,包括要学生必须掌握的行为、条件和目标;编写上应逻辑结构清晰,表述通俗易懂,符合中职生的认知水平;具体目标的设计不能过多,一般3—5个为宜,否则,将增加学生认知负担,影响教学效果。
概览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或教材前的一段说明性文字”,以概括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一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预先了解并为生成学习做好准备”。中职文化基础课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水平,刚从普通教育中摆脱出来的中职生对其更是望而生畏。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呈现一段结构清晰、通俗易懂的课文概览,可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预习和认知准备,避免直接进入教学材料的尴尬。概览结构必须与一堂课的内容结构一致,并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不同的学习内容存在不同的设计结构,陈述性知识“可用摘要、提纲或图示的方式来预览课的内容与要求”,对于程序性知识“可用组块的方式预览程序”。概览的字数不宜过多,能清晰地阐明文本基本内容即可,否则,会加重学习者短时记忆负荷,干扰实际学习任务的完成。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泊尔首先提出的一种教学前策略,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这种策略在中职文化基础课中应用较多,其目的在于向文化基础较差、文化基础课学习较吃力的中职生提供一种连接新旧知识的概念框架,做好认知学习准备。策略呈现时运用“学生能够理解、便于记忆的语言或术语”,启发积极思考;策略的设计应基于基于教学内容并从中引出,其本身还应保持一定的逻辑顺序和主体结构,以利于学生获得完整认识。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水平,具体先行组织者的选择应有所侧重。对学生不熟知的内容,或与已有知识处于不同的概括水平,宜用陈述性先行组织者;若学生已对教学内容较为熟悉,或与已有知识存在相似的概括水平,比较性先行组织者较为合适。
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性和学生功利性的学习目的,使得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不得不考虑教学内容的职业相关性和生活实用性。课堂教学之初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职业情境或工作任务,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职业学习热情,又可引导学生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把握与思考。情境或任务引导策略就是这样的。情境或任务来源于现实工作过程或真实职业情境,是“在选择合适载体的基础上,由项目或任务导出,基于行动导向设计的”,注意“工作任务的相互关联性、过程性和类别性”,并把教学内容融于情境或任务之中。“情境”呈现形式多样,如“实物、记忆、模拟、语言、想象等情境”类型。情境性问题是情境的主体,包括一个总问题和若干个子问题。教师在将任务或情境陈述给学生时,应注意明白易懂、层次鲜明、结构完整。另外,情境或任务的设计应顾及不同的学生职业理想和价值观的差异,给他们呈现不同的情境或任务类型。
三、教学前策略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 设计原则。不同的教学情境有不同的特点,具体的情境又是有效控制多个教学情境变量的结果。这是否意味着教学前策略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无章可循呢?答案是否定的,其间存在着一些可以共同遵循的原则。研究者对此做出了不同的阐述。鲍洪霞基于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角度。主张以趣味性、实用性、简洁性、新颖性、互动性等原则指导教学前策略的设计。在文化基础课教学开端,如果教师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注意与学生职业发展或生活实践的相关性,在表述上简明精练、清晰明确,在形式上别出心裁、灵活多变,在交互上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程度与兴趣水平。刘桂美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了启发性和关联性原则,强调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实验启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张亚提出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的灵活性原则。刘慧玉认为,策略的呈现时间不宜过长,须顾及时间性原则。
总之,关于教学前策略设计原则的研究,无论是依据积极性调动的趣味性、新颖性、互动性原则,还是依据内容把握的实用性、简洁性、启发性、关联性、灵活性、时间性等原则,为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前策略的科学设计提供了可以遵循的原则和依据,有助于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 注意事项。研究者除了对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分析,还提出了教学前策略在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探讨。有研究者认为,具体策略的设计不宣盲目求新创异,应通过实践予以检验、完善,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兼顾课堂整体,促进衔接。有研究者认为,具体策略呈现的言语陈述应简练精要、准确生动。也有研究者论及了几个切忌:切忌方法单调,枯燥无味;切忌没有分寸,占用过长时间;切忌离题万里,弄巧成拙。这主要是从设计原则的反面来谈的。
四、总结评价与展望
笔者认为,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各学科具体教学前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思考,有助于促进系统的教学前策略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也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开始的设计水平,增强实际教学效果。同时,在这一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已有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探索的问题。
1 在概念的界定上,国内学者对教学前策略概念的界定存在范围过窄或过宽之弊,操作性不强。如此定义容易让人知其名而不知其实,知道教学前策略是什么,却不知如何具体把握和应用。后续研究应从中职文化基础课和中职生的特点人手,寻求具体的可操作性标准。对教学前策略在中职文化基础课各学科中运用特点的研究,缺乏从内部结构、操作应用到呈现形式的教学前策略的系统分析。重视设计的完整过程,分析教学前策略的特点,应为探索的重点。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学前策略的功能,这有利于明确策略设计的目的,实现有效教学。但这些功能性陈述的学科针对性不强,无法使人明晰学科间的差异。探讨适合不同学科特点的功能维度,当为题中应有之义。
2 关于中职文化基础课各学科教学前策略的具体类型及其设计思路的诸多研究,为实际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开阔的空间,以及一些可行的操作性标准。但在已有的研究中,关于教学前策略类型的探讨相对零散,种类不全,难以发现基于完整教学开始进程的系统性论述。教学情境的复杂性使得一种或几种教学前策略无法满足促进教学良好开始的需要,各种类型的组合十分必要。教学开端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设计更高效的教学前策略方案,要求进行策略优化。具体设计思路的研究也存在凌乱、片面的问题,缺乏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实践方案,凸显中职教育特点的设计方案研究仍显不足。因此;针对各学科教学开始特点寻求一套完善的教学前策略体系及其优化组合策略,进行系统的实践操作方案探究,将是后续研究之方向。
3 当前,结合文化基础课各门学科进行教学前策略设计原则的研究比较丰富,这使得实际教学情境中具体教学前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有章可循。但也存在着学科之间雷同的现象,缺少深入学科教学实际的差别化设计原则探讨。其实,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们所构成的教学情境也存在诸多差异,无法将适用于某一学科的原则迁移到另一学科,而必须进行差别对待,具体分析,在共同原则之外探寻差异化原则。另外,教学前策略设计注意事项的研究有助于补充和完善设计原则,避免意外情况发生,但必须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实际来谈,否则将是纸上谈兵,无法收到预期效果。
总之,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前策略的研究还不甚完善,仍存在诸多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从研究现状的角度对此做了初步的梳理与分析,仅希望能为后续的研究做好铺垫,完善的教学前策略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实践操作方案之形成,仍待研究者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