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璇坤,吴志力,齐化锋,王冬冬,刘溪土,陈洪锦
(1.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市 100052;2.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市 350003)
科技创新是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公司“十二五”规划中,科技创新和应用仍然是电网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与传统的电力技术高度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电网技术水平,使电网呈现出诸多新特征与发展趋势。为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进多种新技术成果的整合,促进电网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在全公司范围内充分而广泛地应用,提升国家电网整体技术水平,适应电网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急需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整体布局公司技术应用体系,从而大力提升电网综合技术水平,提高公司在国际电网市场中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健全完善“横向协同、纵向管控、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的新技术推广应用管控机制和管理流程,并结合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建立一套符合SG-ERP标准规范的公司新技术管控系统,为电网新技术管控体系的落地和实用化提供信息化的技术保障[1]。
国家科技部发布了《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智能电网产业链”正快速形成,公司新技术推广应用要适应“自愈、兼容、集成、优化、整合”等智能电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规划》提出的九大关键技术正在进行研发与完善,推进公司重大试点示范工程和首台首套等产业化培育是公司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战略重心,提高公司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有计划、规范地全面推进新技术应用,形成新技术应用的跨部门、多元协同管理机制是公司科技管理的迫切需要[2]。
公司为推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相继发布了以“一个纲要二个目录”为代表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特别是“大推广”战略的实施,在公司“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如何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与制度化管理,消除“重立项、重验收,轻过程、轻推广”的现象,改变被动受理审核的局面,以及建立主动规划与引导式管理体制等方面,都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3]。
电网新技术管控体系架构,在纵向层次上分为总部、省市公司与直属单位两级,在横向专业层次上分为职能管理部门、新技术管控中心和专业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分工协作,依托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和标准化制度保障体系,实现新技术管控整体运作。
制度规范是新技术管控和评价的依据,国家电网公司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参照ISO2000国际标准并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制定制度保障体系,采用A、B、C、D共4层文件体系架构分级管理各项制度规范文件。其中A、B层文件由总部统一编制下发,C、D层文件由网省公司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分别编制[4]。
图1 4层文件的管理模式Fig.1 Management mode of four-layer file
4层文件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A层文件规定了新技术管控体系的政策标准,是整个制度体系必须遵循的管理办法;B层文件在遵循A层文件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针对新技术管控各专业明确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等具体规范;C层文件是在A、B层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模式,对日常工作各个流程的实施细则进行描述;D层文件在遵循上面3层文件的基础上对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和操作任务做出具体管理表单和操作指南。通过上述4层文件自上而下的制定,既达到全公司按照统一的规范管理,又兼顾到各个不同单位自身的特点,实现一体化的分级管理[5]。
在组织保障和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公司新技术管控系统作为国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并且是以“横向协同、纵向管控、督导检查、考核评价”为核心的新技术推广应用管控机制与管控模式落地的重要举措[6]。
实现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工作整合、协调和管控;实现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和一体化管理;建立新技术管控职能部门快速反应机制;为新技术管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辅助依据支撑;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管理效益。
(1)规范日常综合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畅通上级工作安排和上下级工作交流和反馈渠道,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重要事项公告及文件下发;实现各类报送任务下发、上报,文档统一管理[7]。
(2)通过规定新技术成果的发布审核以及成果应用的审批、过程跟踪、验收及考核奖惩的流程规范,实现新技术管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和一体化[8]。
(3)实现新技术入库成果信息,并对成果应用信息进行多维度的可视化展现,为新技术管控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和决策支持[9]。
公司新技术管控系统设计为一级部署两级应用,即在总部一级部署,在总部及省市公司两级应用。系统运行架构如图2所示。
公司新技术管控系统基于Java EE体系架构,采用Web框架技术,Web组件技术,应用工作流引擎,遵循SG-ERP整体技术架构规划,并充分考虑与其他科技资源管理相关系统以及门户目录、数据中心等集成。通过采用EIC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于EIC平台的业务应用基础技术,采用基于JAVA EE的分层架构,将基础应用的整体框架分为4层:展现层、控制层、业务层和持久层,如图3所示。
图2 新技术管控系统运行架构Fig.2 Operation architecture of new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图3 新技术管控系统技术架构Fig.3 Technical architecture of new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公司新技术管控系统已建成任务中心、目录编制、申报管理、过程管理、分析总结、考核奖惩、综合管理和统计分析八大模块,实现了新技术管控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实现了专家在线评审功能;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实现统一灵活的机构组织及人员管理,统一的工作流设计与流转引擎,统一灵活的可视化报表设计,建立一体化、高效安全、信息共享、流程互通的新技术管控系统[10]。新技术管控系统功能如图4所示。
图4 新技术管控系统功能Fig.4 Function of new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通过公司新技术管控系统的建设,推进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本系统在新技术管控制度体系的指导下,实现多部门高效协调、流程优化、简单可控的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管控流程,同时实现多维度的可视化展现,为新技术管控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推进,为进一步强化新技术管控能力,提升科技资源共享水平,对于公司新技术管控系统提出了更加深入和细化的要求。需要在系统实际应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规划与建设,在适应新业务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加强信息智能规划方面的功能,确保公司业务高效运转,促进信息与业务的融合发展。
[1]Van BON J.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茂.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2000)建设意义和效益[J].电力信息化,2010,8(1):26-29.
[3]祝唯微,杨波.ITIL在信息化运维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1,9(3):93-96.
[4]贾伟.电网运行与管理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韩民晓,肖湘宁,徐永海.柔性化供电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8):1-5,50.
[6]杨素萍,赵永亮,栾凤奎,等.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在国外的发展状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2):57-60.
[7]高晶晶,赵玉林.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5):639-644.
[8]赵书强,程德才,刘璐.结合D-S证据推理的贝叶斯网络法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9,24(7):134-138.
[9]孙俊伟.基于实时测量的电网运行方式可靠性评估系统[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65-67.
[10]杨媛,吴俊勇,吴燕.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RAMS的模糊评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32(5):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