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吉忠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胰管、胆管及空肠上段等部位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出血。以呕血、黑便、腹痛、腹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造成出血的原因有: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并且不利于破裂血管的愈合及收缩,不能达到止血的效果[1];再者是因为出血过多,导致血中有形成份过少,再加上有的肝硬化患者体内凝血因子减少,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单纯的西医治疗虽能止血,但效果不明显,复发率较高。根据中药的活血化瘀、阵痛祛热、泻火补血等功效,笔者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72岁,平均39.45岁,入院时患者诊断为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复合性溃疡9例,出血性胃炎15例,出血时间4~24h;实验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7~69岁,平均41.65岁,入院时患者诊断为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复合性溃疡8例,出血性胃炎6例,出血时间5~26h。临床表现为呕血、腹痛、黑便。由于失血过多导致循环衰竭,患者大便隐血试验为阳性,而且经检查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细胞比容均有所下降,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确诊。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年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有失血过多的首先要输血来补充血容量,同时以西药凝血酶2000~4000U配合去甲肾上腺素5~10mg通过200mL生理盐水口服,20mL/次,1次/30min。另外对患者进行含有奥美拉唑等西药的输液治疗,采取对症处理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上述西医治疗外,加用中药制剂治疗。中药配方为:当归12g、大黄粉10g、三七粉5g、茯苓15g、白及粉10g、甘草10g、白芍20g、龙胆草10g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增减药物,如心烦、恶心、腹脘胀痛、苔质发红等加用泻心汤即黄连10g、丹皮10g、生甘草5g,肝火犯胃导致胃痛加牡丹皮10g、夏枯草10g,出血较多的患者可加阿胶10g等。每日煎一剂,分3次服用。以上两组以2周为一疗程。
1.3 评价标准 治疗1周内便血或呕血停止,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d阴性,症状及出血量明显好转或减少视为治愈;治疗1周内便血或呕血停止,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d为(±~+)视为显效;治疗1周内便血或呕血停止,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d为(+++~-+++),并且症状及出血量明显好转或减少视为有效;治疗1周内便血加重或出血不止,大便隐血试验无好转,并且经治疗24h后出血不仅无好转而且还加重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2周的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6.5±3.0)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5±3.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多因肝逆阳升、胃中积热、中气受伐、火气扰动血络及脾胃[2],从而导致脾不统血、气血失调,造成出血不止。中药制剂中的白及粉有生肌、收敛、止血的作用,并且对红细胞的聚集有促进作用,这与凝血酶有着相同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起到协同作用,止血作用更强;茯苓、甘草具有健脾止血的作用;三七粉和大黄粉有止血生肌作用[3]。中药制剂有清火、祛瘀止血、补气养血、疏泄肝胃等,再加上西药凝血酶、奥美拉唑等凝血止血、收缩血管等作用,共同对上消化道出血起到治疗作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刘煊,巨大维,赵颖,等.反复消化道出血验案1则[J].中医杂志,2010,51(11):1016.
[2]张娟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68-169.
[3]冯陆冰,潘西芬,孙泽玲.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8,11(1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