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瑞红
(唐山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曹妃甸新区,是唐山湾“四点一带”的龙头和主要支点,也是唐山实施南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核心所在。规划的曹妃甸新区包括: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和即将建设的曹妃甸滨海新城,陆地面积1943.7 km2。截至2007年底,曹妃甸累计完成投资500亿元,完成吹填造地面积80 km2,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2008万t;2008年,预计完成投资350亿元,完成造地面积40 km2,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3000万t。设立曹妃甸新区有利于统一协调深水大港、临港产业园区和滨海新城的规划发展,实现港、区、城的一体良性互动;有利于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链经济,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有利于协调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各类资源要素。
由于规划的曹妃甸工业区、曹妃甸滨海新城和南堡开发区所在地曾经是岛屿、海洋和盐场,没有基础的交通量调查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统计,唐海县曾经也是偏远落后的地区,近年也没有系统科学的交通量调查数据,所以很难用经典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来预测其远景年的交通量,可以考虑采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对该地区进行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与土地利用互为因果关系,交通设施的建设拉动沿线的土地利用,相反土地利用的变化带来人们出行活动的变化,从而诱发交通的生成,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见图1。
图1 交通生成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土地利用模型是描述地区内部经济活动的选址行为及其作用结果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分为预测模型和优化模型。预测模型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对各种经济主体的选址行动结果的土地利用形态的跟踪模型。优化模型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社会效益目标最大化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状况。
汉森模型中,可达性(Accessibility)和开发可能的土地面积是其两个变量。可达性表示某小区所具有的、产生与其他小区相互作用机会的可能性,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Aij——i小区对j小区的某活动主体的可达性值;
Sj——j小区内某活动主体的规模,例如就业人口;
Tij——i小区与j小区之间的时间距离;γ——参数。
那么,小区i的可达性:
可达性对住户数的影响:各小区可以利用的住宅开发土地面积比=任意时点小区间住宅开发可能比。
住宅开发率Di=住宅开发现状比/住宅开发可能比
例如,雇用的可达性与住宅开发率Di的关系:
假设,每户的居住面积一定,那么,小区i的住宅开发现状比:
式中:Pi——i区的新增户数;
Pt——全市在时刻t的新增户数;
Oi——区i的住宅开发可能比。
汉森模型的特征:
(1)自区的可达性不能在其所在区考虑;
(2)时间距离不明确;
(3)适用于短期预测。
劳瑞模型利用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定量关系式,决定满足各小区土地利用形态的住户数和就业人口的分布(原则上对象区域为没有人员出入的封闭的城市区域)。住户数和就业人口数确定各交通小区的土地利用结构。
在对象区域内,具有某种目的的土地利用者称为土地利用的活动主体,大致分为:
(1)基础产业部门(Basic Sector)-已知条件
包括工业、大型贸易公司、中央政府直属机关、高校等,不由对象区域的社会、经济规模决定。
(2)非基础产业部门(Retail Sector)-由模型内部决定
商业、服务业、地方政府机关、中小学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吸引顾客,受区域人口、经济状况影响。
(3)住户(Employment or Population)
被上述两部门雇用的住户数和人口。
模型的流程示意见图2。
图2 劳瑞模型流程示意图
模型结构如下:
式中:A——面积;
B——基础产业部门;
D——时间距离;
F——就业人口;
H——住户;
N——住户数;
R——非基础产业部门;
U——土地利用对象外;
α——住户平均人口;
k——组;
b——修正系数;
e——人均土地面积;
φ——潜在市场;
m——非基础产业分组总数;
n——交通小区总数;
x——住户数权值;
y——就业人口权值。
住户:
式中:A——面积;
B——基础产业部门;
D——时间距离;
H——住户部门;
N——住户数;
R——非基础产业部门;
U——土地利用对象外;
Z——约束条件(最小规模);
f——就业人口系数;
g——修正系数;
ψ——潜在住户;
n——交通小区总数。
曹妃甸新区的战略定位是,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中国北方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重点发展方向是,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和海洋化工产业。同时,依托区内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启动建设保税仓库、创造条件建设保税港区。
做好曹妃甸新区乃至唐山湾“四点一带”的交通规划,指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该地区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针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可以尝试采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保证预测的结果能够充分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能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邵春福,等.交通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王炜,陈学武,等.交通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陆化普,陈宏峰,袁虹,等.综合交通枢纽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张雨化,等.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5]唐山湾“四点一带”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Z].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