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协强
(江西省农垦建筑管理站,江西 南昌330006)
某住宅小区位于非抗震设防区,本工程为混合结构,按非抗震设计,商业部分采用底框的形式,建筑高度19.85m,层数为6+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10kPa,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采用广厦GSSAP进行建模并计算,由计算结果可知柱底力标准值为N1=1317KN 和N2=1381KN(取TJ-I 进行验算)。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钢筋采用HRB 335(fy=300N/mm2),箍筋采用HPB235(fy=210N/mm2)。
所以,取b=4.0m
b——基础宽度
N1、N2——两柱底内力标准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基底面积∶
A=b*l1=4.0×6.1=24.4m2
2)基底均布荷载∶
N′1、N′2——两柱底内力设计值
A——基底面积
q1=q×b=145.7×4.0=583 kN/m2
V1=q1×l1=583×1.21=705kN
V2=q1×l2=583×1.0=583kN
V3=1731-V1=1731-705=1026kN
V4=1825-V2=1825-583=1242kN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查《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基础梁截面尺寸可取为500mm×900mm。
此部分用MorGain 进行计算,配筋情况见基础梁截面。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道基础底部均布荷载q=145.7kN/m2。 取1m 板带进行计算∶
1)计算截面弯矩
2)截面配筋计算
此部分用MorGain 进行计算,配筋为14@100(fy=1539mm2)。
当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独立扩展基础的设计时,如遇到∶
1)两柱之间净距较小,相互干扰时;
2)两柱荷载较大时;
3)地基承载力较低时(本工程属于此类);
4)某一柱靠近建筑界限,单柱扩展基础无法置放时;
5)基础面积不足,无法使扩展基础承受偏心荷载时。
在这些情况下, 解决的方法便可以将两柱放置在同一基础之上,由一个基础把两柱底内力全部传递给基础,即设计成双柱联合基础。双柱联合基础既可以做成如本工程一样的矩形平面,亦可以根据两柱底内力的大小设计成等腰梯形的平面形式,如图1 所示∶
图1 等腰梯形形式
双柱联合基础可分为筏板式、梁板式和系梁式三种,本文仅讨论梁板式双柱联合基础,旨在为读者在遇到此类情况下提供一种基础选型的思路。
1)用广厦基础软件可进行此类基础设计,比较方便,但应注意各参数的选取以及计算结果手算复核; 特别是在两柱柱底内力相差较大,需要做成梯形平面形式时,软件只做成矩形平面,可以用手工进行计算。
2)由于基础底板面积较大,所以应注意板底土质的均匀性,是作用在同一土层之上,还是作用在两种土层或多种土层之上,是否存在两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差别很大的情况,如存在以上情况,须验算底板的抗倾覆能力。
3)如建筑物除此基础外,还有刚性基础或者桩基础时等多种基础时,沉降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
4)在进行双柱基础设计时,应注意两柱荷载中心与基础形心重合,设计人员用软件设计时应根据柱底内力最大值,柱间距等,调整基础底板尺寸,使两柱荷载中心与基础形心重合。
5)选择合理的联合基础形式,使基底压力均匀及满足Pmax≤1.2fa的要求。
6)基础梁底筋与面筋钢筋面积宜等值拉通,不宜再死抠钢筋,适当提高基础安全储备。
双柱联合基础的关键是两柱作用在一个基础之上,与基础联合起来,一起完成荷载的传递,有点微型伐板基础的味道。进行双柱联合基础设计时,必须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调整基础尺寸使基础形心与两柱底内力合力作用点重合,保证基底压力的近似均匀。基础设计软件中未考虑双柱联合基础的“联合”作用,未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构造,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基础尺寸,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计算,满足相关规范的构造要求。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基础选型时的思路,如有错误之处,还请达人批评指正,谢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9-200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吴德安,主编.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3 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