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模式·细节——从一节市级地理公开课谈起

2013-08-02 01:01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学223700胡继中
地理教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鲁尔区鲁尔思维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学(223700) 胡继中

2012年10月13日,笔者为宿迁市的地理同仁们上了一节课改公开课,课题是鲁教版的“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并作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讲座,获得了同仁们的一致好评。现就公开课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作一个简要回顾,意在抛砖引玉,在更大范围内与同仁们交流,或许从中能够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创设精妙的教学情境

情境之一:上课伊始,教师手举人物图片,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两个人吗?姚明、刘翔比赛的体育项目是什么?他们成绩怎么样? 学生情绪高昂,七嘴八舌,个个如数家珍,教室秩序有点混乱。老师接着问:同学们,他们在各自的体育项目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假如将他们的比赛项目对调一下,情况会如何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要取得成绩,必须发挥各自的优势。引申迁移:人是如此,一个区域的发展,也要发挥它的优势,依靠优势才能谋求发展。播放有关鲁尔区的视频(鲁尔工业区的位置、资源分布图及景观图),思考鲁尔区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呢?依据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分析鲁尔区可能形成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上课精心创设好的情境,有利于把每个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活动的兴奋引入课内学习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投入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准备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节课用人物图景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关注的体育明星切入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调动学生情趣,通过类比,由人的特长、人的发展迁移到区域的区位优势、区域的发展。同时为学生提示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法:依靠优势谋发展。为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最佳心理和认知环境。

情境之二:全班同学组成赴德国鲁尔考察团,分经济顾问组、环保专家组、行政决策组三个考察小组。经济顾问组主要负责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鲁尔工业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鲁尔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环保专家组主要负责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鲁尔工业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鲁尔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行政决策组从管理的角度重点考察鲁尔区整治前后主要采取的不同措施,以及整治的具体做法,并就经济顾问组、环保专家组展示的成果,进行详细点评和补充。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组考察结果。

目前课堂教学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应有重视。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生生之间年龄相仿,水平相似,容易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只有让学生在知识建构的合作过程中获得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综合素质才能普遍提高。同时,通过分角色探究体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

情境之三: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五个一”模式的“归纳一条规律”环节中,笔者总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很简单,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出示投影:一扇古老的大门,大门上贴着对联:

依靠优势谋发展

针对问题找策略

横批:因地制宜

学生在自学中获取的认知往往是零散、肤浅的,需要提炼升华,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合乎逻辑,符合事理,趋向准确。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堆石头,如果乱放着,只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如果能把它们排列整齐,就能建成大厦。”教学中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编织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揭示教材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强化知识结构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体系和提高思维能力。学生习得自主学习的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点,通过教师的引导,不仅掌握了有关知识,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构架”,并把这节课的内容、观点、概念和事实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放进构架中。通过我国传统的对联形式,精要地概括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个模块的学习思维方法,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学推向高潮。

二、选择高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一线教师并不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而是缺少具体的对这些理念的运用、操作。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五个一’模式”、该模式是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二十余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教学个性和特点。该模式示意图如下:

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五个一”模式来看,它主要有三条主线:教学流程线、目标导学线、思维训练线,改变了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关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具体实践中去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五个一”教学模式流程,即“展示一幅图景,分析一个问题,归纳一条规律,验证一组事实,设计一份创意。”该模式遵循了这个原理 ,它注重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为的实际经历和感性体验开始引导,重视对知识产生过程的探究,强化对学生能力、感情和价值观形成的培养,由感性体验到理性探究,再经过自主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教学三维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是以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来衡量的,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管理的关键所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五个一”模式,以目标导学为主线,在为教师组织教材、设计教案,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方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和实践指导。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启导和学生的自学,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连接的“最近发展区”,紧紧抓住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努力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目标导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课堂结构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能结构的认知和理解。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在情感的体验中形成完善人格。

一切创造力都源自思维,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更加注重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以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五个一”模式,以思维训练为主旨,通过图景导学,丰富感知,提供思维基础,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中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情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直观感知中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具备敏感而丰富的形象感受能力,准确而牢固的形象储备能力,快速而精细的形象识别能力,细致而生动的形象描述能力和独特而新颖的形象创造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剖析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建立思维线索,摆脱思维定势,发展学生的聚敛思维;多方联系,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的重点课题,同时也适应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

三、打磨无缝的教学节点

教学流程的节点精心打磨,环环相扣,无缝对接,有如行云流水。试举如下:

节点之一:引入新课的节点对接,体育明星要取得成绩,必须发挥各自的优势。人是如此,一个区域的发展,也要发挥它的优势,依靠优势才能谋求发展。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就是利用当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起来的。

节点之二:新课进行中的节点对接,鲁尔区的发展和辉煌离不开这里优越的区位条件。鲁尔区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呢?请看有关鲁尔区的视频(鲁尔工业区的位置、资源分布图及景观图)并阅读课文,进入区位因素的分析探究,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提问:假如你是一位投资商,依据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你想借此优势,发展哪些相关工业部门呢?鲁尔区凭借五大工业部门成为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大家一起走进鲁尔,实地(模拟)进行参观,用投影为学生提供鲁尔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景观图片,生态环境问题一目了然,再用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1958年形容鲁尔区的描述语言验证,顺利过渡到鲁尔区依靠优势谋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节点之三:新课拓展的节点对接,拓展一: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其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拓展二: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工业区曾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鞍钢、一汽、大庆、哈飞、大连造船、沈阳机床等等,东北工业区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但目前东北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下降,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要振兴东北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成功改造的经验!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猜你喜欢
鲁尔区鲁尔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海拾贝时间视角切入 探究区域发展
落日余晖下的鲁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