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 口述 曲冰 整理
我做了50多年的饭了,
比你有资格罢工
初春的一天傍晚,下班回到家,厨房锅盆都空着,家里也没有妈妈的人影。我一惊,觉得妈妈可能出了事。爸爸去世后,妈妈一直跟我们生活,每一天都用可口美味的饭菜迎接我们回家。没有饭菜,也就意味着出了意外。
我和老婆带着儿子分头寻遍小区,没找到妈妈的踪影。就在我们急得快要报警时,妈妈回来了。我们舒了一口气,我问:“妈,你去哪里了?我们快急死了。”妈妈却走到厨房,对着冷锅冷灶,不高兴地说:“我就不能出去转转?我就得天天在家里给你们当老妈子?”
一句话噎得我差点上不来气。
妻子赶紧走进厨房准备做饭,没想到老妈一把拽住她,说:“你别去,让他去。凭什么他天天吃现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做饭。
我不怎么会做饭。也许是父母满身油烟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模样留下的心理阴影。也许是小吃店饭馆太多带来的广阔世界,不管上过山下过乡以做得一手好菜为荣的父母,如何软硬兼施,总之我就是不喜欢厨房。
犹记得我正式参加工作那年,父母提出要吃我亲手做的饭菜以见证儿子的长大成人。我硬着头皮下了一次厨,成就十分“辉煌”:水泥灶台神奇地起火、铁锅被砸坏。于是,父母再没动过让我下厨的念头。
儿子出生后,我多少学会了一些厨房的基本技能。但这种蜗牛爬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老妈的要求。在我做饭的过程中,老妈一直站在一旁指手画脚:“把围裙系上,衣服弄脏了你自己洗啊”“切完生肉的菜板不能切菜”“水啊油的随手擦,别做完饭厨房跟垃圾场似的”。
我作为一家之主的尊严碎了一地。
更气结的是,好不容易四菜一汤上了桌,妻子和儿子很给面子地说好吃,老妈只吃了一口便撂了筷子,挖苦道:“看来想吃一顿你做的像样的饭菜,得等下辈子。”说完她回了房间,留下我和妻子面面相觑。
我认为老妈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第二天就会好。没想到,这只是一场家庭革命的开始。
晚上回来,老妈竟然再次要求我做饭。唯一变化的是态度,很耐心地教我如何做四喜丸子:先把买来的肉剁碎。肉末剁得要细,但是又不能太细,不然吃起来没弹性。不能只放精肉,要七分瘦三分肥。
我闻饱了油烟,哪管三分七分,只觉得十分苦。
连做了一个星期的饭菜后,我忍无可忍地宣布罢工。
不想,老妈态度更为坚定:“我做了50多年的饭了,比你有资格罢工。我60岁了,你34岁,谁更应该照顾谁?我是不是应该从这些家务里解放出来,过点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无言以对。
我侥幸地认为过不了几天,老妈又会自动上岗,重新担任我们的后勤部长,但我想错了。她的“不靠谱”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儿……
什么叫下辈子
老妈告别了厨房,却别出心裁地制定了家务值日表,每天都提前拟好第二天的菜谱贴在冰箱上,花样百出,甚至还要我自己泡酸菜。我和妻子如果有出差的机会,走之前,她都会列出一个清单,上面写着当地她没吃过的特产。至于带儿子去公园她也要坐旋转木马之类的事,更是层出不穷。
七月,老妈60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从前为菠菜的1角钱差价走三站地的老妈,又提出要拍全家福外加她个人的艺术照。
生日那天,老妈在照相馆里那叫一个阳光灿烂。换了一套又一套衣服,摆着各种pose,对于导购小姐那昭然若揭的虚假恭维毫不羞愧地笑纳。原本定的是3000元的套餐,导购小姐一顶顶高帽扣过来,动心的老妈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和妻子。那样子,像极了一个嘴里流着口水,却对别人说“妈妈不让我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的孩子。
我和妻子完全无法抗拒老妈的卖萌。老妈不是一个挥霍无度的享乐型。我们曾经在生日给她买过衣物。可是见到价格超过200元,老妈便要求我们退货,否则她就装病。装的是病,疼的却是我们的不易。
可那天,4000元钱的艺术照照下来,当不了吃当不了穿,老妈居然一点不心疼。意犹未尽不说,看我和妻子都很疲惫,她又大方地说:“今天不回家吃饭,妈请你们下饭店。”
一顿饭花了380元!她买单的样子非常潇洒,我以苦作乐地问:“妈,你中彩票了?”
她马上翻脸:“你老妈我下个饭店还得靠中奖啊?我还能有第二个60岁吗?”
大半个月后照片拿回来了,妈妈非常开心,捧着大小册子到楼下花园给邻居们看。我从楼上看着她,回放着她这些日子以来的反常,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不寒而栗。
第二天下班后,我要带老妈去医院。
我的主要目的是为妈妈做一个脑部核磁共振。前一阵子,小区里的赵大爷就如老妈这样性情大变,原本低调有涵养的老爷子突然变了一个人,见人就说自己家如何有钱。原本很受儿女尊重的老爸,因为过度的张扬不知跟儿女吵了多少架,从以前很受老伙伴们的欢迎变得人见人躲。直到那一天,小偷入室抢劫,赵大爷奋起反抗被扎成了重伤,医生检查才发现,赵大爷的性情大变其实是脑萎缩的结果,也就是老年痴呆的前期。我很担心老妈也开始脑萎缩。
没想到,一听要去医院,老妈十分抗拒。她说自己身体很好,没必要浪费那钱。
我早有对策,拿出一张体检卡,说是客户送的,不去就浪费了(其实是我自己买的)。
老妈愣了。回过神马上说,我身体好好的,你们为什么非要我去医院?
我赔着笑:这卡挺贵的,还包括核磁共振呢。我和小丽都在公司体检过了,威威在学校每年也体检,老妈你不用掉这张卡就太可惜啦。
老妈的脸沉下来:我知道,你们嫌我老了,做不动事了。体检是假,赶我回老家是真。
这简直是个深水炸弹。炸得我顿时闭紧了嘴巴不敢吭声。
老妈径自越说越沉痛:早就知道人老了会被嫌弃,以后日子要怎么过啊……妻子赶紧叫儿子去奶奶身边卖个萌、撒个娇缓和气氛。老妈楼着孙子,不但不开心反而还说着说着就哭了。
我讪讪地把体检卡收回来,缴白旗投降,钻进厨房,准备做一顿深得老妈真传的四喜丸子作为对老妈心灵的补偿。
妻子也跟着走进厨房。她一边洗菜一边轻声说:“这事不太对啊。”
我忽然回过味来。没错。只是去医院体检,老妈为什么要搬出那么荒谬的理由来转移注意力?太不合情理了。
除非,老妈知道自己患上了什么病,不想去医院让真相大白。
我想起那天老妈看着我下厨的眼神,还有她说的那句话,“看来想吃一顿你做的像样的饭菜,得等下辈子”。
下辈子。
我手一抖,差点砍到自己手背。
妻子安抚我:“别慌别慌。我看妈妈精神也还好,不像是得了什么大病。我先去打听打听她最近都碰到啥事了吧。”
一群专家一场虚惊
妻子去麻将馆消磨了3个多小时。据麻将馆收集到的信息,一个多月前,附近一家小酒店来了一批“著名专家免费坐诊”,传单发得满世界都是,周边小区大爷大妈们都赶趟去了。最终每个人花了几百到几千元钱不等,拿回来一些号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有些人吃了说很好,另一些人觉得上当受骗了,现在还在怒骂及讨论中。
掐指一算,差不多就是老妈开始性情大变的那段日子。老妈有高血压,遇到免费公益血压计都会去量一量,那次的免费专家坐诊她不去才怪。不知所谓的专家对她说了些什么。
那个周六,妻子带儿子去上兴趣班后,我装作肚子绞痛,哎哟哎哟地成功把老妈忽悠去了医院。让父母接受子女的关心不容易,但让他们关爱子女,任何时候都轻而易举。
发现上当之后,老妈抱着楼梯栏杆,死活不肯去体检。
拉拉扯扯间,旁边聚拢几个围观的人。一个老头听了来龙去脉,拍着手掌大喊一声:“那帮骗子!上次他们开了2000多元钱的保健品,说能降压降糖消脂,结果我一喝血糖刷刷地升啊,差点没要了我的老命。他们现在在哪?我要儿子揍他们去!”
其他人也附和着说那些专家的不对劲,老妈将信将疑:“那些人都是北京来的专家,头衔都写得很清楚,医药知识也很渊博。”
我哭笑不得:“什么头衔啊,上下嘴皮一动,你们又不会查他们的户口学历,多简单啊。”在一群人的劝导下,老妈终于去体检了。
一周后体检结果出来,除了原有的高血压、骨质疏松,老妈身体还算不错,就是有一点扁桃体发炎。
拿到体检结果,老妈一愣,而后如释重负。
直到现在,我和妻子都没追问那帮专家究竟跟妈妈说了些啥。老妈并非没见识的人,但人到老年心理总是格外脆弱,尤其经历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的打击后,她对于生死无常总是感慨良多。我痛恨那些利用老年人弱点的人,也后悔自己因为年轻而无法理解母亲的脆弱。
最鸡毛蒜皮而最深沉的思念
元旦前,老妈趁着天气不太冷回老家探望亲戚。妻子大扫除,从妈妈床头的书里翻出她以为自己随时可能离去时,给我们留的信。
信的开头是一个愿望清单,包括照个人写真、坐木马、吃全国各地的美食等等。她误以为随时可能离开世界的那阵子,正默默地实现着一辈子的愿望。而她完成这些心愿,最大的目的是她走了以后我们不内疚。
信的第二部分则详尽地记录着她的厨艺,酸菜的做法、咸鸭蛋的腌制秘方、四喜丸子制作全过程……信里她说:“你们要相亲相爱,在你为我做一顿饭、我为你洗一件衣服的体贴里相依为命。这样,不管外界多少风雨,你们都会心存幸福感激。妈妈爱你们,特别爱。”
“逼你学会做饭,是希望在今后没有了妈妈的日子里,你还能吃到妈妈的味道。”
我已经是个成熟的男人,有妻子儿子,有下属有朋友。但一想到“今后没有了妈妈的日子”,天地间便仿佛只剩下我一个孤零零的孤儿在流浪,眼泪克制不住地往上涌。
元旦节,我们一家四口报了去云南旅游的团。这一次,妈妈没有再因为心疼1万多元的团费而放弃跟我们一起出去。
在云南温暖的阳光下,我忍不住一次次地打量妈妈,她头上的白发有着焗油膏也遮掩不住的岁月苍凉。我自然地伸出手,揽住她的肩膀——已不再像小时候一般坚实挺拔,却依然令我觉得安全温暖。
我知道,即使不是今时今日今年,我们今生的母子缘分总有放手的那一天。当那一天到来,也许只有充满妈妈味道的酸菜、四喜丸子能将我从孤儿的凄惶中拯救出来。烟熏火燎、红炉猛火的柴米油盐,是人类最永恒的孤独以及最深沉的想念。
苏国英摘自《女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