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层医院2011年门诊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2013-07-28 09:35杨常成喻德雅刘凤琴
中国药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开方中药房川芎

何 丹,杨常成,喻德雅,刘凤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药剂科,湖南 长沙 410003)

中药因其毒副作用较小且疗效确切而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拟通过对内地某综合性医院门诊中药房2011年中药处方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摸索中药的使用规律,以指导中药的计划采购、合理储备和量化管理,并为中药房药斗的合理排列提供参考。该院作为一家地处内陆的三甲医院,其门诊中药使用情况在内地基层综合性医院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1 资料与方法

以《临床中药学》[1]为依据,将该院中药房501种中药按药效进行分类。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随机抽取2011年1月、6月、8月和11月的中药处方,将每张处方中的患者信息、中药名称及其剂量输入 Excel表格,利用“编辑”菜单中的“查找与替换”得到各种中药在处方中的出现频次,使用“函数”功能统计患者的平均年龄、每张处方平均含药味数与副数及各类中药的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中药处方信息

抽取的门诊中药房中药处方4368张,使用中药469种,占该院常备中药总数的93.61%。单张处方所含中药最多为31味,最少为1味,平均每张处方 15.11味。含药味数11~15味者最多,占处方总数的 77.61%;其次为 16~20味,占 10.62%;6~10味占 9.11%;21味及以上占 2.17%;5味及以下占 0.48%。单张处方中药副数最多为30副,最少为1副,平均9.25副。患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91岁,平均53.58岁。说明选择中药治疗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中药处方患者的年龄分布见图1。

2.2 中药供应品种与使用情况

图1 中药处方患者的年龄分布

该院中药房现有中药501种,按药效可以分为19个大类,按品种数量的多少由高到低排序,结果见表1。将各类中药按其开方频率从高到低排序,结果见表2。将抽取中药处方中所用的469种中药,按开方频率取其前10位,由高到低排序,见表3。表3显示,黄芪、甘草和川芎最常用,排名前3位;排列第100位的远志,使用频率4.25%;列第300位的生地榆,使用频率仅为0.43%。可见,不同的中药,因其药性的差别,用量上有很大差异。

即使是同种中药,不同的处方,用量也有较大差别。以最常使用的黄芪、甘草和川芎为例,其不同用量的开方频率分布见图2、图 3和图4。

由图2至图4可见,中药处方中,黄芪以15 g,30 g;甘草以3 g,6 g,9 g,10 g;川芎以 9 g,15 g,30 g 的用量较多。药典对黄芪、甘草和川芎的规定用量分别是 9~30 g,1.5~9 g和 3~9 g,由此可见,该院黄芪和甘草的使用剂量大部分符合药典规定,但川芎的使用剂量多数超出药典规定。部分中药的实际用量与药典的规定用量并不完全一致。

3 讨论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门诊中药处方4368张,所使用的中药品种占该院常备品种的93.61%,能基本反映2011年该院门诊中药的使用情况。

从患者的年龄分布来看,中药治疗对象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由图1可见,使用中药的患者中,0~20岁的患者比例较小,可能与这部分人群年龄较小,服药依从性较差,以及中药汤剂服用不便等因素有关;20岁之后的患者比例开始逐步增加,可能是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药的认知改变,或因年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更适宜中药治疗;70岁之后的患者比例逐渐回落,可能是因为患者数量减少的缘故。这个结果提示,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趋势加剧,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中药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表1 中药供应品种结构

表2 中药使用品种结构

表3 中药单品种的开方频率

从用药味数来看,中药处方药味偏多。平均每张处方15.11味中药,超过 11味的占处方总数的 90.40%,超过 15味的占12.79%。事实上,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中药疗效不在药味多少,而在于用药得当。古代名医临症用药,讲究药味精专、配伍精当,如《伤寒论》共113方,内佚1方,余112方仅用药 536味次,平均每方4.8味,最多14味,最少仅1味,味数不大于5的方剂占70%以上。中药成分复杂,处方中药味过多,将使理化反应更加复杂、药效相互牵制、有效成分被大量药渣吸附而降低疗效或增加副作用。这个提示中药房,应加强与临床医生的交流,大力推广名方,强调合理配伍。

从用药剂量来看,部分中药的实际用量与药典的规定用量并不完全一致。方药之秘在于剂量,同一味中药剂量不同,则功效和主治也不同。如黄连少用可健胃,多用则伤胃,柴胡少量疏肝解郁,多用清解少阳之热。据统计,122名中药中毒患者中,由剂量过大造成的占87.5%[2]。中药的用药剂量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和是否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应该严格控制。

图2 黄芪各剂量开方次数

图3 甘草各剂量开方次数

图4 川芎各剂量开方次数

从品种结构来看,中药的使用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在治疗热证、虚证、水湿证、血瘀证和痰饮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出中医治病以调节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来调整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力的特点。中医理论认为,正虚则邪盛,驱邪的同时应加以扶正,因此不论治疗虚证还是祛除邪证都会用到补虚药,这是补虚药使用率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清热药的广泛应用可能在于其不仅对慢性病,而且对时疫杂症也常常有较好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有一些热毒病症,包括疮痈、咽喉肿核、病毒性感冒等,西医没有显著有效的方法,而中医根据传统医学理论,用中药治本,效果良好,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表3显示,黄芪、甘草、川芎、当归和丹参开方频率排名前5位,是最常用的中药。其中,黄芪和甘草是补虚药,川芎、当归和丹参是活血化瘀药。黄芪功在补气固表,能够有效调节免疫和代谢,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故作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或辅助用药广泛用于临床。甘草味甘、性平,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等诸多功效,素有中药“国老”的美誉,多以佐药、使药出现以缓和药性、调和诸药,在方剂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活血化瘀药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其广泛应用反映了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特点。中药房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处方分析工作,掌握中药的使用规律,科学、合理制订采购计划,增加常用中药的采购频次,按照季节药材消耗规律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制订采购计划,有效避免积压导致中药材存放时间过长失效而造成浪费。

从处方调配工作对中药房建设的要求来看,药房建设应该以人为本,适应调配工作的需要。传统中药房设施陈旧,粉尘飞扬,环境较差;一些处方药味数和副数较多,加上一些中药外观相似难以辨认,调配工作烦琐,劳动强度较大,中药房的工作人员较易产生职业倦怠[3]。因此,现代中药房的建设应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设计和设施方便中药处方的调配,减轻调配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比如中药材药斗排列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调剂人员的劳动强度与工作效率,可以根据各类中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高低来调整药斗,将使用频率高的品种放于方便取拿的位置;将用量大、占用体积大的品种采用大药斗或增加药斗;而极少使用的品种,可单独少量存放[4]。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防治疾病、保健养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尽管目前国内不少综合性医院的中药房被长期冷落甚至面临被撤销的尴尬局面,但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中药的使用将有着极广阔的前景。笔者认为,综合性医院中药房,应该重视中药的使用分析,推进医院中药的合理使用和中药房的建设。

[1]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1 - 1047.

[2]俞尚德.中药不良反应防治[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1:8-10.

[3]侯永坤,潘雨利,冷艳华.门诊中药房比成药房调剂员易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08,14(24):25 -26.

[4]吴水根.我院2006年~2007年中药用药分析[J].海峡药学,2008,20(7):131 - 132.

猜你喜欢
开方中药房川芎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生来孤独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为公立医院“虚胖”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