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不同种植行距间套种大豆试验

2013-07-26 13:53韦开军周忠凤阳康春覃耀冠韦开旅
中国糖料 2013年1期
关键词:单行套种行距

韦开军,周忠凤,阳康春,覃耀冠,韦开旅

(1.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柳州 545003;2.柳江县洛满镇农业服务中心,柳州 545113)

农作物间套种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合理利用光温水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种植区小气候,减轻病虫草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北纬20°54′~26°20′,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水等自然资源充沛,为发展间套作模式提供有利条件。甘蔗属于广西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并作为中国甘蔗种植的主栽区,利用甘蔗生长期长,前期生长慢,以及大豆生长期短和植株矮小的特点,发展甘蔗间套种大豆,充分发挥广西的地理优势,是甘蔗种植户获得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关于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栽培模式,国内外已有较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且研究发现甘蔗合理地间种大豆,有利于甘蔗生长以及能够达到农业增产、增收等效果。本试验以甘蔗品种桂糖21号的不同种植行距与大豆间种不同行数的互作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甘蔗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的部分指标以及大豆产量进行测定,并将各处理的总产值进行比较。旨在探索一条适合蔗区进行甘蔗品种桂糖21号间种大豆的有效栽培与管理模式,为其间种大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甘蔗品种为桂糖21号,大豆品种为桂春8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小区行长10m,5行区,3次重复;以甘蔗不同种植行距为主区,间种大豆不同行数为副区。 甘蔗不同种植行距设 3 个水平,分别用 A1、A2、A3表示,A1:1.0m、A2:1.2m、A3:1.4m;间种大豆行数设 3个水平,分别用 B0、B1、B2表示,B0:间种 0 行、B1:间种 1 行,B2:间种 2 行。试验于 2010、2011 年在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蔗试验基地进行,两年新植。2010、2011年甘蔗分别在3月24日、3月30日下种,下种量均为7000芽/667m2;大豆播种与甘蔗同期进行,单行大豆播种量一致。除甘蔗大培土在大豆收获后进行外,甘蔗、大豆的其他栽培管理均按常规方法进行。

1.3 测定项目与数据分析

1.3.1 甘蔗测定项目与方法 调查甘蔗各处理小区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以及在收获时将各处理小区全部砍收称重,并折算各处理小区667m2原料蔗产量。

1.3.2 大豆测定项目与方法 将各小区大豆收获称重,选定同一试验重复,从各处理小区中选取连续20个正常植株进行除叶,称取除叶前后的重量,计算比率,并折算相应的各处理小区的毛豆重量。

1.3.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和制作图、表;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萌芽、分蘖性状分析

萌芽是甘蔗生长的开始,良好的萌发,可为苗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萌芽快对甘蔗的早生快发有重要意义,萌芽快,早分蘖,可延长干物质积累的时间,使更多的分蘖苗发展成为有效茎,有利于有效茎数、株高、茎径等的提高,为甘蔗高产丰产打下基础;萌芽率是出苗数和下种苗数的比值,其高低决定着蔗田幼苗群体的大小,对后期有效茎数影响很大。从表1可知,从整体上看,甘蔗不同行距间种相应行数的大豆对甘蔗萌芽影响不大,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分蘖是甘蔗生长的一个重要特性,一般来说,早期分蘖的成茎率较高,直接影响到甘蔗的产量,后期分蘖大多受母茎和早期分蘖的荫蔽而枯萎死亡;分蘖率是分蘖苗数和主苗数的比值。从表1可知,在甘蔗同一种植行距中,甘蔗分蘖数随着间种大豆行数的增加而减少,间种大豆与不间种大豆之间差异显著,其中间种双行大豆差异最为显著。综合两年数据表明:间种单行大豆对甘蔗分蘖影响较小。

2.2 甘蔗产量性状及产量分析

有效茎数是决定甘蔗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甘蔗收获时,蔗茎在1m以上的称之为有效茎,有效茎的多少取决于甘蔗下种量、萌芽率、分蘖率、以及成茎率等。从表1可知,甘蔗间种大豆对甘蔗的成茎影响较大,在同一甘蔗种植行距中,间种两行大豆对甘蔗成茎的影响最为显著,有效茎数均为最低;在甘蔗不同的种植行距中,1.0m行距间种大豆对甘蔗成茎影响最大,有效茎数相对减少,1.2m行距间种大豆对成茎数的影响相对稳定。其中,在间种大豆的情况下,1.2m行距间种单行大豆的甘蔗有效茎数在两年的试验中均名列第一。

表1 各处理甘蔗性状及甘蔗与大豆效益

产量是各种农艺性状的集中表现,是甘蔗栽培的最终目标。从表1可知,在同一甘蔗种植行距中,间种大豆与不间种大豆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间种两行大豆产量差异最为显著,减产严重;在不同甘蔗种植行距中,1.0m行距间种大豆对甘蔗产量影响最大,减产严重,1.2m行距间种大豆的甘蔗产量相对稳定,在间种大豆的情况下,1.2m行距间种单行大豆甘蔗产量在两年试验中均名列第一。

2.3 甘蔗间套种大豆效益分析

发展农作物间套作模式,是一种追求增产增收的农事生产行为,本试验以甘蔗间套种大豆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处理进行综合效益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甘蔗种植行距下间套种大豆均达到了明显的增收效果,其中1.2m行距间种单行大豆和1.0m行距间种两行大豆总产值分别名列第一、第二,1.2m行距间种双行大豆和1.0m行距间种单行大豆总产值分别名列第三、第四。结合甘蔗间套种大豆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工艺性状的影响、成本投入、以及农事操作的方便性等方面考虑,可以得出该甘蔗品种间种大豆适宜的间种方式为1.2m行距间种单行大豆。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现有的耕地面积逐年锐减,人均耕地面积小的问题日益严峻,继续发展间套作模式是我国解决耕地紧缺的良好途径,代替传统单作种植方式对资源的不充分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试验结果显示,甘蔗间套种大豆种植行距过窄,造成种植行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问题,进而极大影响甘蔗的分蘖、成茎,以及田间病虫害发生等;行距过宽,有效种植面积减少,对甘蔗和间套种作物的产量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的甘蔗种植行距和间套作方式,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低投入,以及便于农事操作等,以达到农业增产、增收的效果至关重要。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品种桂糖21号间套种大豆适宜以1.2m行距间种单行大豆的种植方式为宜,兼顾了甘蔗和大豆的生长,达到两种作物双收的效果,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本次试验地灌水条件有限,当年气候因素对试验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田间试验来说,试验结果受外界环境影响极大,要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控制好甘蔗、大豆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造成过大的影响,并在条件的允许下,进行多试验点和多次试验研究;试验还可以增加多种种植行距的间种试验,以及其他间种大豆模式和大豆品种的更换等多项试验,以探索甘蔗品种桂糖21号间种大豆的最佳栽培模式,更好地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1]车江旅,吴建明,宋焕忠.甘蔗间套种大豆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8):898-900.

[2]冯奕玺.蔗行间种黄豆花生、获得蔗豆双丰收[J].广西蔗糖,2006(1):46-48.

[3]敖俊华,江永,卢颖林,等.湛江市甘蔗与大豆间种效益分析[J].甘蔗糖业,2012(4):137-140.

[4]阮雷平.甘蔗套种黄豆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10,126(1):40-41.

[5]吴才文,杨洪昌,陈学宽,等.苗期间种黄豆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5):645-650.

[6]姚士桐.甘蔗套种春大豆种植模式[J].上海农业科技,2000(5):68.

[7]张慧娟,黄春霞.甘蔗间种大豆的效益及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9,24(2):68.

[8]吴文才,刘家勇,王建光,等.甘蔗苗期间种大豆增产增收效应分析[J].中国糖料,2004(1):14-17.

[9]李志贤,冯远娇,杨文亭,等.甘蔗间作种植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4):884-888.

[10]卢良恕.中国立体农业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8-106.

猜你喜欢
单行套种行距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北疆杂交棉稀植等行距机采模式研究
(2+1)维时空分数阶Nizhnik-Novikov-Veslov方程组的精确单行波解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网络购物中刷单行为的法律规制及其完善
青钱柳不同株行距对幼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影响
温室番茄膜下滴灌单膜单行栽培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