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小米盒子

2013-07-23 03:51除尘道长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3年11期
关键词:屏蔽盒子小米

除尘道长

神奇的小米盒子

继小米1、小米2代手机后,小米公司于去年11月正式推出“小米盒子”,正式进军媒体播放器市场。以小米手机为中心,向第二屏延伸拓展,以硬件整合电影、应用等互联网服务,构建小米的生态圈。但事与愿违,“小米盒子”的推出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没有及时取得互联网播控平台的运营牌照(目前拥有牌照只有七家CNTV、百事通、华数传媒、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而没有正式发售,直到今年年初才出现了转机,小米公司宣布与未来电视公司(即上面提到的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旗下的子公司,背靠央视的强大依托,用户可以使用“小米盒子”在线观看超过100000部正版授权的电影、电视剧、综艺性质的节目,同时更可播放清晰度为1080P的高清电视节目。)合作,并于3月份成功发售,首批的5万台短时间就被一抢而空,不过可惜的是由于某种原因,这次的发售只限对上海、杭州和长沙,笔者无缘与其相见。

等待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全国发售,马上在小米网站“抢” (买过小米产品的人都知道,这里的“抢”有多难)了一台(。发货还真快,2天后,小米盒子终于拿到了,急不可待打开包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纸盒子(小米公司崇尚环保理念,使用的包装材料基本都是可回收的纸质材料),外面是透明的收缩膜,较为精致。正面的只有小米的品牌LOG “MI”,背面则是一些关于小米盒子的信息资料,包括各种认证(HDMI、杜比digital plus、及dts等)、产品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及生产制造商的相关信息。盒子分为上下盖两层,没有采用我们常见礼品盒的包装方式(盒子的结构类似一本书,打开的时候需要将右侧的活页向左翻开,很容易就看到里面的内容),或是抽屉结构,而是用上盖的5个面完全罩住底盖,虽然有一些间隙,但是不大,上盖的下沿中部有留出半圆形的凹槽,使得上下盖较难分离,设计者的用意独具匠心,一时还无法领会。打开上盖,就可以发现小米盒子的主机,未防止主机盖子在运输过程中划伤,除了在主机表面覆膜外,上盖内部对应位置做了限位处理,同时内部增加了黑色的减震材料,保证主机在运输过程中本体相对于整个包装盒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取出主机后,将内部的纸托取出,细心的人会发现,纸托中部用来做主机限位的部分增加了覆膜处理,我想主要还是为了减小摩擦力,保证安放盒子的时候较为便利,同时还保证因凹槽边缘纸质材料过于锋利而导致手直接接触造成划伤。想的真周到。底壳的底部并排放着两个长方形的纸盒,里面分别装着电源线(短盒子)和HDMI线,电源适配器则放在左下角,其表面也同样做了覆膜处理。两个纸盒与适配器并不在一个平面,适配器要高一些,因此纸托并没有做成长方体结构,而是在左下角相应的做了处理,保证结构严丝合缝,不存在内部配件移动的可能。主机是在用直流供电结构,电源线采用的是USB线直接由适配器提供,样式也较为普通,HDMI线测试采用经过HDMI认证过的产品,因为只有认证过的才会标有HDMI组织授权使用的图案标示,唯一有亮点的是线两端图案不同,一端是HDMI,另一端是MI。)遥控器是放在装电源线盒子的下部,长度与其相同,单宽度只有其2/3,外形修长,厚度很薄,重量很轻。本体分量上下两部,顶部采用磨沙工艺(笔者认为是蚀纹处理,并不是表面喷油,而是在磨具凹模内部采用轻微的放点处理,将其表面腐蚀出深浅不一的凹坑,这样注塑射出后一次成型就不用再做二次的喷油等等工作。但是磨具的设计较为复杂。)按键共有9个键,依次为“电源”(红颜色,区别于其它按键,已达到警示作用)、“主页”、“菜单”、“返回”等快捷键和“上、下、左、右、”“确认”等功能键。所有按键外形都偏大,间隔也较大,按起来手感很好,无论手大手小,操作都不会有丝毫障碍。电源键是印刷图形符号、方向键和确认键都没有做丝印处理,只是方向键表面有4个圆形凸起,这倒是较为新颖。底部大部分都是“空白”,只有“MI”的LOG,显得极为醒目。遥控器的背部被设计为“亮光工艺”,这与正面形成鲜明对比。考虑到遥控器的空间有限,电池也做了适当的调整,采用3V的锂电池作为主电源,并在电池盒上装了个圆形盖子(中间有一字型略带弧形的浅槽,可以使用硬币做开锁工具),可顺/逆时针旋转,用户可以随意拆装电池。

盒子的附件还有说明书,保修卡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着重谈谈主机。

主机做的精致小巧,长宽高分别为105*105*21mm,大小和普通CD碟差不多。重量为243克,还挺有手感的。整体流线形设计,面与面的过度也都采用圆弧设计,毫无生硬之感。与遥控器的设计思路相同,呈现在外面的上盖采用的是磨砂工艺,“MI”则是唯一做的标记。底部则采用亮光处理,靠近红外接收器与状态指示灯的位置做了“去薄”处理,保证信号可以正常通过。底部增加了圆角矩形的橡胶垫,上面标注了型号,输入电压、电流的大小和相关认证的“LOGO”,橡胶垫的边缘有一条突出的加强筋,增加其与桌面的摩擦力,减少因电源线或其他排线移动将主机带离原始位置的可能性。上盖和底壳尽管工艺不同,但配合的严丝合缝。没有找到适合的好方法,只能通过暴力的方式将其分离。内部共有相互对应的十二组卡扣(上/下各4组,左/右各2组),分配的较为均匀,保证上盖扣上并没有看起来有丝毫变形。盖子下面有一块圆角矩形的线路板,全板黑色阻焊,不能看清线路走向。线路板与上盖接触的是2块蓝色的类似海绵的物质,有一定的弹性,但极容易分离,用小镊子或刀子就可以轻松分离,到底是做什么的呢?直到带电工作了几分钟后,海绵的表面就变热了,难道这就是用于导热用的导电棉,据说现在很多机顶盒厂商都有在使用,不过实物倒是第一次见到。用刀片小心取下导热棉(要注意的是导热棉的大小是按照屏蔽盒的尺寸处理的。贴的刚刚好。),露出两块屏蔽罩(半导体器件在工作状态会产生高频信号,辐射的能量随频率而变化。而小米盒子属于民用产品,需要满足相应的辐射标准。设计者通过使用屏蔽盒将干扰信号做适当的屏蔽,降低向外的辐射,同时也可以防止外面的信号串进来,影响盒子正常的工作。这种结构在手机中已经广泛应用了)。屏蔽盒的内部隐藏着盒子最重要的单元。先打开面积较大的屏蔽盖,这个盖子是一体成型的,与屏蔽框接触的

6个面(按道理应该有7个面,但是有一个面是开豁处理)都有做折弯处理,并在每个面上面加了“凹坑”,用以保证盖子与屏蔽盒充分接触,达到屏蔽信号的目的。盖子的内部对应芯片的位置也适当的贴有导热棉,而导热棉下面通常都是发热量较大的器件,用以将芯片温度传导至上盖了,实在是无奈之举呀。较小的盖子结构和大的是一样的,并无太多的亮点,这里就一笔带过。较大的屏蔽框内部有一颗主芯片(就是CPU了)和四个小DDR存储器。主芯片使用的是晶晨半导体(Amlogic,这是一家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在视频、音频和图像处理领域提供先进的产品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数码相框、家庭媒体中心和机顶盒等消费电子产品中)AML8726-M3,这颗芯片是基于65纳米工艺,采用了单核心的Cortex-A9,主频为800Mhz(超频可以跑1Ghz),具备128KB二级缓存。集成了Amlogic专有的高清视频解码引擎,内嵌Mali?-400 GPU,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符合OpenGL ES 2.0的多核GPU,可提供卓越的二维和三维加速性能,同时使ARM在能耗和带宽效率方面保持领先地位。能提供强悍的3D游戏性能和1080P全高清视频支持,Amlogic AML8726能提供对H.264、H.263、MPEG1、MPEG2、MPEG4、XviD、DivX、RV等编码的支持,视频最高分辨率为1920×108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080P),可播放MKV、RMVB、AVI、MOV、MPG、DAT、MP4、TS等格式影片,支持包括Dolby、AC3、DTS、RA、AMR在内的视频伴音解码及MP3、WMA、WAV、OGG、AAC、M4A、FLAC、APE等多种音频格式,并兼容SMI、ASS、SSA、SRT、SUB等格式的字幕。强大的功能,需要有足够的存储单元用于临时数据的存储和转移,在CPU的旁边成扇形分布着4个DDR3(DDR3是一种电脑内存规格。它属于SDRAM家族的内存产品,提供了相较于DDR2更高的运行效能与更低的电压,四倍资料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 DDR3为了更省电、传输效率更快,使用了SSTL 15的I/O接口,运作I/O电压是1.5V,采用FBGA封装方式包装,除了延续DDR2 的ODT、OCD、Posted CAS、AL控制方式外,另外新增了更为精进的CWD、Reset、ZQ、SRT、RASR功能。也是现时流行的内存产品。)芯片,韩国海力士公司的H5TQ2G83CFR,容量256M*8bit.较小的盖子里面是无线WIFI模块,使用的是Realtek(台湾的瑞昱公司,它的“LOG”是只小螃蟹,计算机网卡上经常可以发现带有这个图案的小芯片,现在的瑞昱已成功开发出其它领域的应用集成电路,产品线横跨通讯网路、电脑周边、多媒体、超宽频等技术,与世界先进产业主流并驾齐驱。 )RTL8188,这是一款高度集成的单芯片,集成了一个MAC(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一个接收、一个发送单元,一个RF射频部分(2.4GHz),可以直接收发信号(有人会问了,没看到天线呀,如何发射?呵呵,这个天线是印在线路板上面了。)。控制方式采用USB2.0协议,数据传送速度加快的同时,系统资源占用的很少,线路更为简化,涉及难度降低。支持802.11e、802.11i标准,符合IEEE802.11n规范。WIFI部分讲完了,现在谈谈有线方面。与WIFI不同之处在于,有线的MAC是集成在CPU(也就是上面提到的AML8726里面),外面增加了一个PHY(OSI的最底层。 一般指与外部信号接口的芯片。)SMSC(史恩希公司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供应商。))lan8720体积小功耗低的全能型以太网10/100M收发器,符合IEEE802.3/802.3u,灵活的电源管理结构,各种低功耗模式,自动极性检测和纠正功能,更可贵的是芯片的尺寸不大,微型24脚QFN封装,线路设计得到简化,主要应用于机顶盒,便携测试仪器,IP和视频电话,游戏机等多种领域。图片上的器件有些悲剧了,应该是维修过的缘故,芯片管脚上面有不明物质的残留,呵呵。或许有人会问了:有线/无线的网路都有了,到底要用哪一个?这个的确是个问题,不过无论用哪个,只要网速跟得上就应该没有问题。在具体的应用中只要网路连上了,并不提示是有线网或是无线网通了,只提示网通了。网络有了,信号会通过网络单元将IP传化成PTS流信号,再由CPU通过PID过滤,将音视频信号解析出来,重新进行MPEG解码,音频信号通过CPU内部的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并通过TI(德州仪器)的DRV632(①这是一款单电源芯片,虽然只有3.3V,但可以保证2VRMS输出。主要的原因在于芯片内部集成了自己的充电泵,可以产生一个负电源。与传统的放大器对比,它不需要使用双电源,也可以产生5.6Vp-p的信号。其内部还内置了有源静音控制电路,音频信号通/断产生时不会出现“噼啪”的噪声,此外,内部还集成了一个外部欠压检测器,电源大幅度变化时可以保证输出静音,保证在总电源通断的时候不会产生“噼啪”声)进行信号放大,并与CVBS模拟复合视频信号(由CPU直接输出)一通输出,不过这个输出应该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在后挡板可以发现,因为空间有限,AV输出采用的是特殊耳机孔的设计,普通AV线是无法使用的。因此在小米的资料中推荐使用HDMI作为主输出,以获得最佳视频效果,同时标配的线都只有HDMI线,而没有AV线。与CVBS信号的处理方式相同,HDMI信号也是有CPU直接输出,不过从CPU到HDMI插座中间增加了一个接口芯片②,同样也是来自于TI公司的TPD12S521,这个芯片主要的作用是为了HDMI端子的ESD保护,我们都知道,HDMI是可以热插拔的(即带点插拔HDMI线),这样的操作极有可能造成外部静电导入机器内部,而HDMI信号通常都是由CPU直接输出的(早期的HDMI是需要增加专用接口芯片处理,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集成度的提高,众多的功能模块都被集成在一起,例如HDMI,AUDIO数模转换单元等等),内部引脚的防护等级很难满足ESD要求,因此增加保护电路是势在必行的,大家都知道HDMI信号中共有4对差分线(3对数据线,一条时钟线),单独增加ESD保护器件所占面积大,同时等长的处理也很难保证(高速数据传输时,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因为传输条件(例如线不等长,等效电容太大等)不同造成延时,导致信号不同步),因此很多公司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CM2020到现在的TPD12S521。此外,HDMI已经从最初的1.0、1.2发展到最新的1.5(支持4K协议),传输内容的增加使得传输速度的提高,线路的涉及不但要保证线路等长,同时还要保证防ESD器件的等效电容要足够小,才能满足传输要求。TPD12S521采用双列表面贴装工艺,管脚部分采用对称设计,输入信号对面的管脚就是输出,这样布线不用交叉,简化了线路板设计,降低设计成本,此外,芯片集成了外接器件的I2C控制和电源,针对热插拔信号也做了相应的处理。ESD防护等级提高接触+/-8KV(作为家用单元已经够用了)。小米盒子的HDMI版本网上的资料说法不同,有说是1.3,有说是1.4A,究竟是多少?笔者也想探个究竟,不过一直没有信号源做

测试,不过1080P是支持的,应该是1.3或更高。谈了半天CPU,和音视频处理,系统的程序存在哪里?别着急,在线路板的背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屏蔽盒(内部的屏蔽框设计与CPU和DDR上面的差不多,都有加强筋,而筋的中部都有半圆形的设计③,这通常被称作“吸取垫”,这样在SMT(贴片)加工时,吸盘可以通过这个“吸取垫”将屏蔽框贴在需要的位置),打开盖子,我们就会发现一个48脚的芯片,29F32G08(从型号看很像之前的ST,不过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镁光已经不单单做DDR等,它收购了numonyx,成为FLASH市场霸主,)是美光公司生产的4GB的NAND FLASH,FLASH主要存储操作系统及保存重要的参数例如开机画面,音视频设置等等。

系统采用的是安卓系统(至于是哪个版本实在是无从考证),需要初始化的单元很多,因此开机的时间较长,不过相对于其他安卓系统的播放器而言是快了不少,就目前的1.18版测试,开机16秒出现开机图案(iCNTV),图案中间有进度条,33秒后出现主菜单(注:测试时间是以HDMI输出为基准统计,并不是看CVBS。呵呵,没有买这条线,所以没有测试)。相比较,待机切换则快得多,按下遥控器上面红色的电源键,主机就进入待机状态,主机前端的待机指示灯(白色指示灯,想法独特呀)熄灭,然后再按一次,进入正常模式,从黑屏到出现主菜单只需要8秒。主菜单共有“热门推荐”、“影视分类”、“排行榜”、“用户”、“应用”、“设置”几大选项。“热门推荐”用户可以选择收看最热门的电影。“影视分类”则是将电视剧、动画片、体育节目等等做详细的分类。便于用户选择观看。“排行榜”则是针对最新上映的电视剧或电影进行筛选,以排行榜的形式推荐给用户,选择所要收看的节目。“用户”这个选项挺有意思,除了本地播放外还提供了“追剧”功能,可实时监控影视剧更新情况。激活“追剧”功能的影片会归类至“我的盒子”中,如果有新剧更新,则会在专辑封面上有更新集数提示,类似于新短信样式。例如一部美剧目前更新至30集,而用户看到27集,那么数字就会显示3,也就是剩余未看集数。如果继续更新,该数字则会继续累加。除了有未看集数的提示,小米盒子还会有弹出消息,新剧更新会提示“您的电视剧《XXX》有更新”,以第一时间提醒新剧更新。“应用”是通过内置豆瓣FM、多米音乐等应用可以体验到几乎与智能终端类似的体验,同时增加了植物大战僵尸、宝石迷阵3等五款游戏。不过经过实战来看,同样也有鸡肋之嫌,因为多有的才做都是全部通过遥控器来完成,需要按动上、下、左、右、确认等键进行操作,是在不如鼠标好使,要是把遥控器做成类似鼠标功能的话就好了(现在已经有类似的产品,通常都是使用USB接口,由于没有实物,还不方便做实验)。“设置”则是小米盒子的一些设定选项,“网络”端口,无论是有线或者无线联通,选项都会变成“绿色”。HDMI输出的分辨率是可以调整,但只有从720P50Hz~1080 P50Hz等4个选项。满屏的大小可以通过“画面收缩”功能,用遥控器进行调整,“黄边”看不到了就OK了,这点比较人性化,之前有见过其它的媒体播放器,它的菜单里并没有这个选项,而有些选项需要输入数字或字母,光标却出现在显示部分以外根本就看不见,实在是差强人意。“速度测试”可以测试当前的网速,用户可以检查目前的网速情况,收看网络节目的品质决定于网速的快慢,分辨率越高需要的网速越高。关于软件升级,小米公司承诺系统软件每周更新,倒是与时俱进。并在小米论坛中招聘测试人员帮忙测试软件。米联是小米提出来的,是小米盒子的独特的功能,它支持DLNA以及Airplay协议。可以将包括小米手机、iPhone、iPad等设备的资源无线投影至电视。前提需要将移动设备和小米盒子连入同一局域网,即可将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互通。由于不仅加入了Airplay协议支持,所以小米盒子将Apple TV的部分功能直接涵盖,也就是可以通过iPhone或iPad无线镜像输出至小米盒子。笔者尝试了图片输出功能,还是不错的,图片切换浏览图片较为流畅。在选择输出至”小米盒子”后约3-4秒即可将画面投影至电视上,切换画面约比手机端延迟1秒钟。视频方面也目前不太理想,加载时间较长,而且播放一段时间就会进入漫长的重新加载过程。实测多部视频均有该问题,鉴于目前小米盒子为工程纪念版,故期待未来零售版妥善解决该问题。不过在iPhone上播放视频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延续到小米手机,我们以相同的视频作为测试,小米手机2从开始投影至小米盒子开始,到可正常播放等待时间只有4秒钟,基本与Airplay加载照片时间类似,而且一旦开始播放并没有出现再次卡停的情况,可以说小米手机2的“米联”体验完全优于基于Airplay协议的iPhone及iPad。

总的来说,小米盒子功能还是很强大的,通过它我们不但可以共享网路资源,观看正版的电影、电视剧,是极佳的电视伴侣。也是小米等安卓手机乃至iPhone、iPad在家里的实用小配件。可以通过它让把当做显示器欣赏图片,玩赛车等等游戏。不过笔者还是想提一些小建议,机器工作温度较高,难道是空间太小的问题?是否会影响机器寿命?规格书建议的最高环境温度为35度,是不是有点低了?空间有限,使用MINI USB接口,但是不太通用,而配线又不是标配,还要单独购买,实在是有些差强人意。希望要小米多多努力,推出更稳定,更强大的应用软硬件,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猜你喜欢
屏蔽盒子小米
传递
朋友圈被屏蔽,十二星座怎么看
称盒子
屏蔽
如何屏蔽
屏蔽
寻找神秘盒子
懒洋洋的兔小米
小米找毯子
小米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