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正圆 (唐山广播电视台 河北唐山 063300)
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上下的媒体积极行动,刊发了一大批形式丰富、生动鲜活、内容充实的作品。作为地方台的主力新闻频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相继在时政、民生、农业等多档栏目开设“记者走基层” “走近360行”“为您帮忙”等专栏,派出100多名记者,上山下乡、走街串巷,采写最鲜活的报道,真实记录生活百态,“走”出了一大批有分量的新闻,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
这十年是城乡快速发展变化的十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港口和园区的开发伴随着农民工进城、土地流转、新民居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等。每一个宏伟的事件背后都关联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透过这些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更真实的感受到事件的意义。在我市的南部,有一篇面积1800公顷的采煤塌陷地,也是城市垃圾集中地,08年开始,我市对其进行大规模治理,历经4年时间,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塌陷地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国家4A级景区,周边的破旧平房变成了温暖舒适的回迁楼。过去我们更多的关注于从大的方面介绍市里的重要决策、工程的概况等报道。走基层活动中,记者主动下到社区,与周边的多户居民建立了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居民回迁分房前后,记者连续几天住在居民家里,记录回迁这一过程。当打开新居的窗户,面对的不再是垃圾山、而是环境清新的公园时,居民那简单的一个喜悦的眼神比多少宏观上的数据更加有分量。记者采写的这组报道也因为生动具体、情真意切成为频道的好新闻。又如在走乡村过程中,记者发现如今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进城,而是选择土里刨食,原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让他们找到了比进城更好的致富路,当记者走进一个个蔬菜村、旅游村时,与农村青年一起钻大棚、采果子,学农技知识、吃农家饭,才真正体会到新农民的那种自得其乐和土里刨出金元宝的自豪。这一组报道,既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新农村、新农民,也让人看到了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过去我们的镜头过多的放在了这些状元的身上,而那些不是状元的人是什么样,他们的悲喜人生应该更能代表这个行业里“沉默的大多数”。走基层报道中,我们开设了走近360行栏目,采访了公交车司机、港口货运工人、医院护士,办公室文员、工地上的打桩工人等等,选取的主人公不再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是班组长,而是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职工。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有的只是一天8小时甚至更多的按部就班、尽职尽责的坚守。他们有简单的快乐,也有揪心的烦恼。当通过镜头把各行业的普通人的生活、工作真实细致的展现出来的时候,就充满了一种人情味。相应的医患纠纷,公交晚点等问题,也得到了沟通和理解,促进了问题解决和社会和谐。同时各行各业的心愿表达出来,也为党委政府满足、平衡群众的利益诉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打来热线,认可节目做的好,人情味儿厚重。
记者是职业、更是责任和价值。时刻不忘解民困、舒民忧是记者责任和价值的所在,也是走基层应关注的重点。去年9月,某镇4千多亩果树遭受冰雹袭击,记者天蒙蒙亮就赶到现场采访果农受灾情况。中秋节当天记者放弃休息,再赴现场帮助农民解决残果收购难题,并多方联系帮果农购置防雹网。去年10月,记者在走乡村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市某镇数千亩菠菜获得大丰收,但是没有销路,眼看着菠菜就要烂在地里。记者迅速采写了现场报道《菠菜丰收 为销路农民发愁》。并连夜走进了多家超市为农民推销菠菜。经过记者牵线搭桥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当地滞销菠菜通过我市某超市34家门店全部销售出去。在民生栏目中,我们拿出一个月时间,每天联系爱心人士和企业为寒门学子、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广泛唤起了各阶层间的理解和互爱,当看到无助的眼神里重新燃起希望,那种心灵的满足感是任何奖项都无法给予的。走基层活动开展至今,我们采写新闻千余篇,为群众解决问题近百个。正是这个时候,才更深刻的懂得那句“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也是走基层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