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音乐形式的发展利弊的分析及其解决对策的探讨

2013-07-20 15:23:27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器材大众音乐

周 敏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更多的人群开始摆脱纯粹以满足物质生活为目的的生活现状,向生活的更高层次,即满足精神世界需求的生活状态而追逐着。而作为精神世界的伟大创作——艺术,则越发广泛的被社会大众所青睐,尤其是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由于不同于视觉艺术(如小说、诗歌或是美术作品)那样需要聚精会神的进行解读,更加符合大众的舒适休闲生活的理念而被最为普遍的选择。不管是在私人住所、私人轿车中,还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和公共购物消费场所,各种风格和形式的音乐无处不在,那这种普遍甚至于是泛滥化的音乐传播到底对于我们审美主体而言是利还是弊呢,可能就由于目的的不同而见仁见智了。

一、对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利弊

当今社会音乐可谓是无孔不入,不论你是在购物商场、抑或是休闲广场,耳边反复回荡着的必定是各种音乐,抑或是宣传音乐传播器材的广告,这些新型经济模块必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越来越深入的影响。

(一)利

对于因为销售各种传播音乐的器材而受益的广大商人来说,音乐越是普及化和生活化,那就越是一种商机所在。从大型音乐留声机、到家庭型录音机,到可以与电视等视觉媒体连接使用的DV放映机,再到如今灵巧的可以握于手中播放音乐的MP3,再到可以播放视听结合的影频的MP4、MP5……更多丰富多彩的产品会在商业经营脑中闪现,并在科技帮助下付诸实际,成为新一代产品,从而又成就新一轮的文化经济发展。这种音乐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言,它是有利的。

(二)弊

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科技,可以使审美大众们在中间媒介的帮助下就能享受到各种音乐表演,这便必然的导致了对于传统音乐表演发展的极大冲击和解构,既然在电视节目里或是电脑上就能欣赏各种传统表演了,自然大众就不会特意到表演现场进行感受了,从而组断了音乐表演家和音乐审美主体之间的感情共鸣,也自然导致了各种现场表演型的音乐形式,如戏曲、说唱等等音乐表演模式的衰落,又由于大众对于传统音乐并不带有自觉性的欣赏审美意识,商业者们自然在各种器材媒介中不会对音乐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提倡,这样人们对于流行风尚的确是相当的了解,但对于音乐传统文化却会慢慢淡忘,这对于大力提倡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今天来说,自然凸显出了它的不利之处。

二、对于个人审美发展的利弊

因为对音乐的喜爱而对各种以音乐为主体内容的音乐传播载体进行消费,以满足个人音乐审美需求的消费者而言,同样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利弊关系。

(一)利

就个体的音乐素质提高而言,只须在各类以CD、DVD片中选取几张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细心聆听之,即一可对民族的、西方的、古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高雅的、通俗的音乐类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贯穿音乐文化中的古今中外领域的高速公路,对社会性音乐文化的普及和个体性音乐修养的提高,其促进作用难以估量;视听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欣赏补充了视觉形象,画面衬托音乐,耳目并用、心旷神怡,使审美体验更为丰满动人;“发烧友”在不懈的器材改进和碟片版本追求中,逐渐积累了电子、声学和音乐知识,锻炼了艺术感受能力,在情感与理智、知识与情趣的协调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改进自身的生命质量。1

(二)弊

由于音响音乐将演奏与欣赏一分为二的基本特征,解构了传统间音乐会中演者与听众之间、以及听众相互之间的共通性的情感沟通,消解了营造于作品基础之上、荡漾于会场之内的群体性情感氛围;传统音乐会所必备的从着装到言行举止都必须遵从的仪式性规范也不复存在,从而损失了只有在这种仪式性氛围中方可得到的个性素质方面的社会性艺术疏理,遗弃了传统音乐会所特有的人格薰陶功能;上述“个体户”式的音响音乐欣赏形式同“地毯式轰炸”的音响器材广告宣传一起,加剧了“发烧友”们对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品质及其组合搭配的特异性效果色彩等独立于音乐审美价值的手段性要素的迷恋,反而将音乐本身下降为测试器材声能功效的手段。这一本末倒置的反常现象,表现为许多舟响音乐爱好者对“松香味”“木味”“空气感”“肥肉感”的孜孜追求,把音乐审美价值引人了声学物理解析的死胡同。这种反艺术的“畸趣”,有利于广商的市场开发和产品推销,无助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追求。2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备两面性,这一点是无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可以和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怎样才能尽量避免其弊的一面占据主导,而是要不断发扬其利的一面的效益,即扬其长避其短。针对音乐和经济运作两者而言,也是可以结合其长处尽量达成双效益的,而且可以采取的行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最主要的就是政府、社会市场运作单位和音乐专家学者们要建立起音乐、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意战线。政府积极向社会大众提倡和开展各种音乐类培训和交流讲座,让大众重视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各音乐专家学者则是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大众普及音乐知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大众的音乐审美价值观,促进社会大众的音乐审美提升,而社会市场运作单位则可以作为宣传,全面提供各种交流培训活动所需的器材和用具,这样即是促成了大众音乐审美普及教育,也大范围和大力度的对自己的经营单位和相关音乐载体产品进行了宣传——当然以上所述都只是个人对于音乐与经济发展双方达成平衡互助的一种理想化蓝图规划,要使这种合宜的社会总体发展模式得到实现需要经过社会各界人士长期共同的努力。

注释:

1.之丹,《音响音乐审美价值及其市场操作》[J].人民音乐,1996年04期

2.之丹,《音响音乐审美价值及其市场操作》[J].人民音乐,1996年04期

1.之丹.《音响音乐审美价值及其市场操作》[J].人民音乐.1996年04期.

猜你喜欢
器材大众音乐
一汽-大众ID.6CROZZ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上汽大众ID.3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