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栋 曾美良 (钦州学院音乐学院 广西钦州 535000)
一个区域的民间音乐直接反应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生活劳动、风俗人情、爱情婚姻等等,这都是跟当地人们平时生活紧密相连的。往往优秀的民间音乐能共振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升华人的精神世界,激励人们用文明、道德的方式追求美好的事物。研究民间音乐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民间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北部湾(旧称东京湾),位于我国南海的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大海湾。东临我国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临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西临越南,南与南海相连。为中越两国陆地与中国海南岛所环抱。广西北部湾地区,如今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开发。特别是广西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更是激起了千重浪,引起了国家乃至世界的注意。然而北部湾民间音乐文化正处于中国东盟北部湾经济文化交流平台的中心区域。在这个以钦州为中心环北部湾地区居住着,非常有特色的三个少数民族,分别是中国唯一一个海上少数民族——防城京族和钦州、上思等地的壮族,防城十万大山的瑶族,它们拥有的民族音乐文化那是非常的丰富,所以本文对上述三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进行一些基本的研究与分析归纳出北部湾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京族民歌的调式有宫、商、徵、羽,根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中收集的19首京族民歌分析来看,其中徵调式11首,占总数的57.9%;羽调式6首,占总数的31.6%;宫调式2首,占总数的10.5%,可见,在京族民歌中,徵、羽调式是被运用的及其广泛的。
京族民歌大致分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瑶歌,这是过去京族人民男女老少皆晓的曲调,它的节奏自由平稳,速度徐缓,旋律简朴,以五声“徵宫”调式为主,不超过六度音程,演唱时围绕着骨干音和基本音型,按照唱词的自然韵律,不断加以变化重复,演唱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才能,运用各种装饰音和颤音加以修饰,听起来给人一种温暖,恬静,缠绵之感,此外还有几种其他调式的瑶歌,它们的共同点是旋律性较强,富于变化,曲调委婉悠扬,善于抒情。歌词一般以四六上下句为一个基本乐段,反复扩充为四个乐句或八个以上乐句的复合乐段,用于表达比较深厚细腻复杂的感情如:《送妹回故乡》。其结构为前呼后应的两句结构体,它是在七声音阶进行的,其调式为七声清乐徵调式,音在四、五度间进行但是也有七度大跳。旋律比较深情、婉转、内在,歌词一般以两句为一个乐段,歌词表达的感情也非常的深厚细腻而复杂。其节拍是复合型并出现切分节奏,装饰音较多。京族人们不但用此调来演唱情歌,风俗歌,还用来演唱带故事情节的歌曲。
第二种是小调,京族民歌中数量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小调是“唱哈调”“送新娘”“棹船调”“叮叮”等。唱哈调:哈节中演唱,曲调有多种类型,一定内容的唱词都有其固有的曲调,如《赏月歌》,它的基本歌腔以sol、do、mi、sol4个音作和弦分解式进行,旋律中常出现向下属方向的转调,音调明朗、华彩、悠扬,采用五声宫调式,装饰音较多,有切分节奏。
第三种是舞歌,舞歌是哈节中表演的歌舞曲,曲调主要来自小调,但加强了节奏,因此更为明朗,富于弹性;它的旋律流畅,富于歌唱性。此外,京族民间歌曲中还有曲调接近口语,多唱故事、童话内容的叙事歌,以及曲调简单、朴素、徐缓的摇儿歌等。
壮族民歌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高腔山歌,其特点是曲调高亢、宽阔嘹亮、旋律进行方面四度、五度以至七度音程跳进较多,节奏自由,用假嗓演唱,每到句中衬词长句拉腔的地方,运用花腔的方法演唱。音色稍有变化,过去歌词要按照壮歌的押韵规则,现在已用当地的汉族方言演唱,韵律较为自由,便于即兴抒咏。
第二种是平调山歌、常用真嗓自然音域演唱,曲调舒展优美,善于抒咏。有的用衬词作短拉腔,还有起首是直唱式不用衬词,中间和结尾加入短衬词或者不加的,形式多样。情趣。如《同妹交情心正甜》。很明显旋律进行非常的平稳几乎没有大跳,歌词中的衬词出现在中间有长拉腔也有短的,两头却没有。有变化音出现,节奏较自由属于混合节拍。
第三种是评语山歌,用当地汉族方言——平话演唱,音域不宽、节奏平稳,旋律朴素无华,善于叙咏。歌词一般是以七言四句为一段,一、二句用“啊”等衬词来统一整首歌词的旋律,听起来协调和谐,亲切感人。如《早日结婚真不好》,它的曲调为徵调式,歌词采用七言四句为一段,旋律中有较多装饰音倚音,音域不宽。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仅仅是能欣赏到壮族人民的动听的民族歌曲,更是能够看到壮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瑶族民歌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调式采用较多的是宫调式、羽调式、徵调式。 旋律一般在四、五、六度的范围内,也有个别的歌曲达到八度。旋律进行以大二度、小三度级进和大三度、纯四度小跳为主。开放性的、起伏较大的旋律不多,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在旋律进行中用的较为普遍,节奏一般都比较自由。
瑶族的民间歌曲大致分三种:
第一种是山歌,它的曲调高亢。辽阔、响亮、节奏比较自由,速度较为徐缓,节奏平稳,律起伏较大,装饰音也较丰富,情绪开朗奔放,常用于即兴抒咏。如《唱瑶山》歌词结构多是七言四句体,一、二、四句押韵。曲调开头和中间常用长句衬腔扩充曲体,烘托和抒发感情。此类歌多为“花头瑶”所唱。由于他们与汉族交往频率,有些山歌已用当地汉语演唱,甚至将汉族山歌的语巢溶进本族的山歌里来。如:《踏上云梯看天项》山歌与其不同之处,则是节奏平稳,速度徐缓,音域较窄,曲调稍为简朴,以五声音阶而为主,加进了一些变音和偏音,音乐色彩稍暗。情绪稍为压抑。
第二种是瑶歌,他的曲调较为平直,具有朗诵性和瑶唱性,音域较窄,一般在四、五声度间,调门偏低接近口语,结构简练,旋律在四、五声音阶中进行,而且每句都落在调式主音上。
第三种是舞歌,它与瑶歌有许多共同特点,所不同者则是它的节奏明快跳跃,曲体稍有变化,与长鼓和铜鼓的节拍相协调,情绪开朗,音乐性格比较粗犷活泼。
综上所述,北部湾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大致如下:在音阶调式上都是以五声音阶为主,也有少量的七声音阶,调式以徵调式为多,宫、羽调式次之。节奏节拍比较多样,有混合节拍,节奏较为自由。装饰音比较丰富,大量作品都有出现倚音,波音,滑音等等;在演唱风格上各民族的民歌特点各具特色,如京族民歌歌曲的曲调柔和,婉转缠绵,演唱风格受京族语言及其独有的乐器——“独弦琴”影响较大;壮族民歌中像山歌曲调都是比较粗矿,舒展优美演唱时善用假嗓,而平调山歌则用真嗓演唱。瑶族的民歌中的山歌,曲调高亢、辽阔响亮,旋律起伏较大,瑶歌则曲调平直。
[1]毛燕.京族民歌研究[J].歌海——民族民间音乐研究,2010,(3).
[2]龙泉源.钦州文史[M].广西钦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2005,(12).
[3]王涛.京族民歌的音乐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12).
[4]毛燕.京族民歌研究[J].歌海——民族民间音乐研究,2010,(3).
[5]范西姆.论壮族民间歌曲的风格与特征[J].人民音乐,1995,(04).
[6]邓如金.京族民歌的艺术特色[J].民族艺术,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