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娴娴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神探亨特张》(高群书,2012)是一部朴实无华的影片。神探如此真实,又如此亲切。他穿梭在街头巷尾,不同的只是用一双犀利的眼睛,盯着世界。任何跨越了社会底线的人,都会受到惩罚,然而这些人其实都是社会原本的一分子,他们也许是孩子的父母、老人的子女……现实生活,总是让人惆怅。
影片一开始扑入人的视线的是一位略显发福的中年男子,也就是影片主人公张惠领。粗糙的皮肤加上几处明显的皱纹勾勒出一张沧桑的脸,然而闭目冥神刹那间,额头上舒缓开来的眉宇显现出很是享受的样子。
“来,哥儿几个!”于是一杯酒下肚,干脆利落。紧接着他开始哼着那首80年代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歌曲似乎不在调子上,但歌词却使人印象深刻。“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主人公满怀深情地唱出了心酸、无奈,此情此景,触人心弦。唱歌的时候,他似醉非醉。最后剧烈的咳嗽声宣告了主人公的身体并不如一眼看上去般的健壮。
步入影片的主题,一开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急促而出入肺腑的咳嗽声。
黑色的羽绒外套,半掩的摄像机。犀利的眼神,他独自倚在桥上,下面的马路上人来人往,是那么热闹。抓贼时的姗姗来迟,沉重的喘气声,不太自如的步履,诠释着他经历的岁月。喷雾器的作用之后暂时的平静,却依然忙碌在京城的各个角落。也许什么也不能抹去这位警察犀利的目光和与贼们斗智斗勇的气魄。
除了对主人公的成功塑造,影片同样对于一系列小人物有着较为经典的塑造。影片中那位统领一大家子亲戚朋友撞好车敲诈的中年女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面对民警的审问,她依旧一脸的无奈与不屑。“你平时捡什么车碰?”她转过头去无奈而轻蔑地一笑,“好车呗!最次也是一奥迪吧,我跟你讲啊,开好车的人胆儿都小,还有钱,对不对,你说我撞一奥拓,我还怕他讹人、我呢。”说完,又是不懈的表情。这看上去根本不像是在接受审问,而更像是邻居家唠唠家常。然而,当谈到要带着一大家子冒险的时候,她的声音一下子压了下来,原有的嚣张与不屑消失殆尽“上有老小有小的。要吃饭呢!我妈得病了,尿毒症……”欲言又止,她咽下去的,是多年来生活的艰辛,是多年身上从未卸下的生活重担。
当问到谁是团伙的头儿的时候,“我”喊得特别干脆。“一个是我老公,一个是我弟弟,一个是我妹妹,她顿时崩溃似得大喊,我不大包大揽,谁大包大揽呐!”喊完刹那,眼泪就刷刷得往下流。
同时,影片中的老扒手“张发财”,一顶棕色的帽子,一副墨镜,笔挺的大红色的棉袄加上一根拐杖。苍老的脸上,一副看穿世事的神情,却更像一位久经风霜的老者。
一位犯罪分子,皮肤黝黑,平头,一块碎掉的镜片,盘腿坐在病床上。面对老张的时候,说话的时候前后晃悠,还略带结巴,就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被质问的时候,头恨不得低到地上去,就像一个被老师批评的孩子。
最给力的是一位少女,看上去才二十出头,但说话做事却颇显老练,似乎是经商老手了,语言颇犀利和泼辣。也许这也是生活所迫,小小的年纪,就告别了学生生涯走进了职场,但遇到了事儿也没了沉着冷静,干着急。
(一)“放我出去!你们快点放我出去。我他妈要出去。”一位三十出头的用假钞骗钱的女人,在派出所里近乎癫狂地呼喊着。她不仅仅是一个触犯到了法律的罪犯,她更是一位靠自己双手艰难抚养两个未过膝的孩子的伟大母亲。此时此刻,在这位母亲艰难求生存而触犯法律被捕,而她疼爱的小女儿也恰巧找不到了。
看到这样一位“母亲”,张哥唤人取下她的手铐,亲自和她一起去寻找女儿。偏僻的街道,零星点着一点小卖铺的灯火,泥泞的小巷,看不到巷子深处的黑暗。就在这时,隐约看到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孤独地站在暗处,车上的女人疯了似得跑过去责问“妹妹呢?妹妹去哪儿了?我不是叫你看好她的么?”一连串的问号,一连串的焦虑。女人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努力地跑着“小丫儿!小丫儿!”这样的夜晚,这么黑,这么寂静,然而突然声嘶力竭的呼喊,令人心碎。
镜头突然的切换,老张的古典低沉的手机铃声这次带来的是村口小女孩被压的消息,大家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空旷的场地,人们暴揍倒车碾压孩子的司机的打闹声,母亲声嘶力竭的呼喊和低沉的悲鸣,加上远处空旷的炮竹声,热火朝天的场面,却使人的内心彻底凉透,喧嚣而繁华的京都之夜,竟然也能令人如斯心碎。等到一切人潮散去,留下的是略驼着背的老张单独的背影,而他面对的,是所有喧嚣背后,莫名的哀伤。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张发财亦正亦邪的短信。窃取十万,捐给被压的小女孩。设想一下,如果张发财成功地窃取到了10万人民币,他也是为了就这个可怜的孩子,如果他不成功,是不是就意味着这样的善意的捐助少了10万?这样的小偷、骗子,让老张想不明白了,他怒砸手机的一刹那,到底想的是挑衅警察,还是痛恨这个沉默而冷血的社会?老张心中的正义天平,也许在这一刹,终于发生了颤动,老张的痛与恨,在他那凝重的表情与深邃的眼神中,毫无保留地表现了出来。
(二)镜头里经常出现的是一位看上去四五十岁的男子,一直跟着老张。这个人穿着一件陈旧的破军棉袄,把两只手插进袖口拱在胸前,驼着背,看上去不像个正面的人物。还记得有天晚上老张出去透透气的时候,他依然一路尾随,路过一家露天的小吃店的时候,老张给他买了几个包子,唤买东西的阿姨给他送过去。冬日里,飘着雪,黑夜,嘴边冒着白烟,蜷缩的人,看着眼前老张送的包子,会不会心存感激?但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要一直干这么奇怪的事情。
这个谜一直到影片的末尾才解开。他的亲兄弟因偷东西拘捕,不幸被汽车撞倒,最终瘫痪在床,无人救助。“我是一警察,我能眼睁睁看他跑啊!”老张无奈地对他呼号。默默地掏出两千元奖金,塞到他的手中。“你要是愿意,你给我打下手,赞咱一起抓贼!”
当这样的悲剧发生,老张虽然做了正确的选择,却无奈促就了最坏的结果。猫捉老鼠警察抓小偷是再简单不过的话题,然而现实却远远不会这样子单纯。为了生活,人民无奈去扮演小偷,为了维护正义,警察屡屡将一位位父亲、母亲、家里的顶梁柱带进了所里,一个个原本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一双双原本已经不堪一击的沉重肩膀,然而,一位警察真的做不了那么多,也管不了那么多。张惠领想不通,也许谁都想不通,到头来是对是错。
声嘶力竭的呼喊,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这一切的喧闹。
影片并没有在完成一个道德命题,而是传达了一种潜藏于日常生活的焦虑。面对这样一部深透那个城市挣扎"活着"的众生无奈的影片。犯罪与执法皆有出处,活着与死去皆无落脚。正面人物带出的负面社会,正能量掺杂同情无奈下抵不了强大负能量。影片的朴实无华与现实的光怪陆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份内心的平和与安详。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普通的社会人。有那么多像影片主人公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为了带给别人温暖,独自吞下了那么多的负能量,我们又有什么权力整日地虚度、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