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丁,田凤艳,姚春海,迟慧彦,佘远遥,黄尧洲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瘙痒和风团,多数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反复发作,治疗比较棘手。我科采用中药联合西替利嗪间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入选的72 例均为2011 年3 月~2011 年9 月我科门诊确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序列,将72 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 例,男19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36.94±13.40)岁(14 ~64岁),平均病程(2.24±1.96)年(4 个月~9 年);对照组36 例,男18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38.58±14.59)岁(15 ~68 岁),平均病程(2.46±1.89)年( 6 个月~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病程持续6 周以上,皮肤黏膜表面反复发作瘙痒性红斑和风团,每天或几乎每天发作;②年龄≥12 岁,性别不限;部分患者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排除标准:①患有心、脑、肝、肾等系统性病变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近1 周内使用过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
1.2.1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双花15 g,连翘10 g,黄芩10 g,生地15 g,当归10 g,赤芍10 g,丹皮10 g,炒白术10 g,陈皮10 g,荆防风各10 g,蝉衣6 g,牛蒡子10 g,白鲜皮30 g)每日1 剂,分早晚温服,同时联合西替利嗪(商品名:贝分,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10 mg 每日1 次口服,连用2 周;自第3 周起西替利嗪改为10 mg 隔日1 次口服,中药汤剂服法同前,连用2 周;自第5 周起西替利嗪改为10 mg 每3 日1 次口服,中药汤剂服法同前,连用2 周;自第7 周起停用西替利嗪,仅口服中药汤剂,连用2 周。对照组仅口服西替利嗪,服法同试验组,至第7 周停药,仅急性发作时给予西替利嗪10 mg 口服,疗程为8 周。
1.2.2 观察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第4、8 周的症状和体征,并计算症状积分:①瘙痒:按0 ~3 级评分,0 为无瘙痒,1 为有轻度瘙痒,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2 为中度瘙痒,可忍受,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影响;3 为重度瘙痒,不能忍受,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睡眠);②红晕直径:按0 ~3 级评分,0 为无红晕,1 为红晕直径<1.5 cm,2 为红晕直径1.5 ~2.5 cm,3 为红晕直径>2.5 cm;③风团数量:按0 ~3 级评分,0 为无风团,1 为风团数量1 ~7 个,2 为风团数量8 ~12 个,3 为风团数量>14 个。
1.2.3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89%;进步: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20%~59%;无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之和。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6.12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一般资料两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两组有效率的比较用χ² 检验。
对照组共4 例患者脱落,其中2 例脱落访视点为治疗第4 周,1 例为治疗第3 周,脱落原因均为疗效不佳,患者自动停药,另外1 例为治疗结束时失访,故治疗4周时试验组36 例,对照组33 例;治疗结束(8 周)时试验组36 例,对照组32 例参与疗效分析。对临床资料分析采用PP(符合方案集)分析。
治疗第4 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瘙痒、红晕及风团的改善效果无差异(P >0.05),治疗8 周时试验组对瘙痒、红晕及风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治疗4 周时试验组有效率为25.0%,对照组有效率为36.4%,二者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54,P>0.05)。治疗8 周时试验组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46.9%,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²=7.48,P <0.05),见表2。
试验组5 例患者于治疗第1 或2 周出现轻度头晕、嗜睡,对照组有3 例患者出现该症状,均可耐受,其他患者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隐疹”“风瘙”,古人对其认识多从风邪论治。慢性荨麻疹多为病久迁延,风邪久羁,卫气亏虚,加之内热生风,外风常引动内风,与气血相搏,则风团肆起,反复无常。方中以荆芥、防风为君,味辛性微温,发表散风止痒;以双花、连翘、黄芩为臣,泻火解毒燥湿;佐以生地、当归、赤芍、丹皮养血活血凉血并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另佐蝉衣、牛蒡子辛凉疏散之品,以助荆防疏风清热止痒之力;白藓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炒白术、陈皮健脾行气和胃。诸药联用益卫气,熄风邪,养血润燥,祛邪之中寓于扶正,气血和调。有研究报道小剂量抗组胺药能有效防止慢性荨麻疹的复发,减轻复发时的症状和体征,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轻微[1,2]。本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抗组胺药减量及撤药过程中,使用中药方剂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其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不用中药方剂者,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得到患者的好评[3,4]。
表1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改善比较(±s,分)
表1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改善比较(±s,分)
访视点组别例数症状积分t值p值试验组363.08±1.42 4周0.220.82对照组333.00±1.73试验组361.86±0.83-2.32 0.025对照组322.53±1.44 8周
表2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疗效比较 (例)
[1] 石建萍, 张宏, 高爱莉, 等. 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临床观察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 22(2):89-91.
[2] 龚宪军, 樊艳宏, 王红梅. 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J]. 山东医药, 2011, 51(38):88-89.
[3] 高再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 [J].光明中医, 2012, 27(2):332-333.
[4] 湛韬, 湛意, 戴幸平, 等.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12):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