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红
南海——这是中国最南端那片海,美丽富饶。
南海——这是中国大陆南端的一千平方公里土地,生机勃勃。
公元前214年秦王朝设立南海郡的时候,统辖着这片遥远的大陆和海洋,两个南海不分彼此,一体共存。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那片泛着蔚蓝色光芒的海域依然波澜壮阔;这一片成为温馨家园的陆地,仍旧承载着从郡、州、府、县、市,一直到区的更迭和变迁中一大部南中国复杂而厚重的历史。
翻开这本历史,正是大海的波涛孕育了南海人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敢为人先的有为精神、团结奋发的龙狮精神。 循着历史的步伐,南海人正是携着“心中有海”的热情去发展慈善事业。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南海的慈善文化早已深入民心:汉唐寺院济贫;宋代关注养老扶幼事业;元朝兴起医疗救助;在明清年间,以“树本善堂”为代表的民间慈善群体更是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来,南海还涌现出一批批海外华侨、社会贤达、企业家等热心人士,他们不断地为水灾、地震灾民,贫困学生,失学孩童,贫困病人献出爱心,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慈善救助高潮。
2003年,在深厚的慈善基础上,南海正式创办南海区慈善会,树立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其原则就是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使慈善事业成为新世纪道德文明工程和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南海慈善帮扶的对象涉及面广,包括特殊病致贫困难群众、特困大学生助学金、危房改造金、资助残疾人资金、困难优抚对象资助、困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外来务工人员救助、援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以及定向捐赠海内外天灾人祸救助等。
时光荏苒,如今,南海慈善走过了十年岁月。经过十年的推进,南海慈善事业已形成良好的态势和广泛影响,“恒善恒乐,悦人悦己”的慈善理念早已家喻户晓,乘着慈善的翅膀,南海成为一座富有人情味的城市。
十年慈善,探索不止。十年来,南海慈善以探索精神在慈善事业中立下了许多创举——“慈善万人行活动”、“慈善募捐月”、“慈善一日捐活动”“企业冠名慈善基金”……
南海,作为一座恒善之城,为中国慈善事业增添了可供借鉴的典范,画下了色彩斑斓的一笔!
如今,迈向下一个十年,慈善正以全新的面貌在南海的版图中谱写出全新的生命礼赞,深厚的慈善文化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老子曰:“大道无形,大爱无疆,止于至善。”站在2013年的时间轴,“恒善”正在南海大地根深叶茂,有海的博大,洋的深邃。在大海回望的此岸,“慈善”是南海大地上永不谢幕的温暖之花。
成立第二天举办“慈善万人行活动”
2003年12月26日,南海区慈善会正式成立,第二天(27日),即举办声势浩大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区几套班子领导积极参与,包括港澳台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集合了众多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在万人行路线中设置募捐箱,在全社会营造关爱互助的氛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从此以后,慈善万人行活动成为南海区慈善会每年的常态化行动,成为南海市民履行慈善的良好途径。
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越需要有慈善的声音不断响起,不是只有大灾大难才有慈善,其实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怎样才能把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南海区慈善会为此作出了积极探索。
2009年5月18日至6月18日,南海区慈善会首创“南海慈善一日捐”活动。活动实行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和热心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及海外乡亲的大力支持。机关、学校和厂企社团等纷纷组织发动,献出爱心。募捐月活动募捐形式多样,各具意义,如有: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品德的“莘莘学子慈善一元捐”;让各大商场、个体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千店万铺一日捐”;为提高企业员工慈善意识的“企业员工工资一日捐”活动等。海外乡亲得知此活动后,亦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响应募捐,支持家乡慈善事业。一系列活动令本次募捐活动深入人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不断掀起慈善募捐的热潮,整个活动进展顺利,取得理想的效果。
从2009年起,“慈善一日捐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使慈善常态化,让慈善成为市民的行为习惯、成为一种平常的生活方式,继而沉淀为一种文化。目前社会上的慈善活动,似乎跟着大灾大难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后,在媒体的呼吁下,民众爱心涌动。然而,南海慈善一日捐给了我们一种启示:慈善肯定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它需要一种持续的精神将爱心进行到底。
企业签订慈善基金协议并颁发证书
企业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还主动承担扶贫济困和发展慈善事业的社会责任。随着南海区慈善会的成立以及南海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南海企业家的慈善意识得到了提高,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制定长期有效的慈善战略,如何将慈善文化同企业品牌、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他们捐助的目标性、系统性、持续性已经悄然增强。
2009年,南海区慈善会顺应形势,创新推出冠名慈善基金等针对企业的个性化慈善方案,在提倡企业捐款的同时积极探索企业慈善行为的公益性回馈机制。
冠名慈善基金有利于彰显企业回馈社会的理念,提升企业慈善形象及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从推出之日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南海区慈善会通过宣传引导、上门推荐、典型示范等方法,吸引众多的热心企业(个人)纷纷捐出善款成立相应的慈善基金,如香港同胞罗荦铭先生得知信息后,马上捐出港币11万元成立首个个人冠名基金、大沥广东信盈投资有限公司捐资100万元设立最大的个人冠名基金、广东昭信集团捐出50万元设立最大的企业冠名基金……同时,南海区慈善会认真做好企业捐赠协议的整理和认捐资金的到帐等冠名慈善基金后续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的基金台帐,并为捐赠企业及个人建立资助档案,定期汇报使用情况,到目前为止,冠名慈善基金各项运作情况良好,深受捐赠者的好评,共有116 家企业冠名慈善基金。
慈善机构公信力的基础建立在“透明的玻璃口袋”上,这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慈善事业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南海区慈善会不断创新,积极开拓慈善募捐的新渠道和新模式。2010年7月与南海农行电子银行及区科技局合作,在我会网站开通安全、便捷、透明的网上捐赠平台,实现全天候、零距离的网上募捐。
如何做到阳光慈善?一直以来,南海慈善不断建立和健全修正各种制度以加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会计、审计、理监事会等。最后,注重公开化、透明度,有关捐赠、项目实施的流程向社会公开,每月通过网站及媒体把每项善款的使用情况向捐赠者进行汇报,以确保公开化、透明度。
2013年,南海慈善智慧信息平台上线,可以短信实时告知捐赠者善款去向,每个月末告知账户余额。这一创举进一步实现慈善信息、资料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感测、分析、整合捐赠、救助运行及其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为捐赠者与慈善机构及求助者之间搭建一个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对称,并降低募捐及救助成本,最终达到公益慈善信息更及时、更透明,更加切合捐赠人结果的需要。
2011年,南海区慈善会与本地主流媒体珠江时报社协商一致,设立首个媒体慈善基金—南海区慈善会珠江时报读者慈善基金,该基金通过珠江时报这个主流传播媒介和平台,发布慈善信息,进一步汇聚广大读者的爱心,更有效地帮助困难群众共享社会温暖,推动南海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亲临慈善文化进校园仪式
2012年6月2日,南海区慈善会与区妇联、区邮政局共同启动了首届“慈善手牵手·爱心书包送万家”项目。活动创新性地以感恩明信片为主体,发动社会热心人士认捐“爱心书包”,获赠小朋友将在名片上留下感恩话语,寄回让捐赠者知道善款去向,这是阳光慈善的表现。通过活动,募集善款51万多元,认捐“爱心书包”5100多个,惠及全区困难学子及部分困难外来人员家庭子女。
孩子们接受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书包”
慈善文化建设是发展慈善事业的精神动力。
2013年8月1日,南海区慈善会与区教育局合作,举办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南海区慈善会向6 家企业募集120万元善款,印制10万册由中华慈善总会编制的慈善读本,免费分发全区171 间中小学校三四年级及初一学生。活动以慈善读本为载体,各学校结合自己实际,把慈善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中,通过校园广播站、主题班会,爱心义卖、慰问社区困难老人等慈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区的义工、慈善、公益实践,培养学校学生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13年6月15日,南海慈善会联动区精神文明办、区教育局及区邮政局合作一同开展了“南海区第八届书信节——南海区中小学生‘慈善文化进校园’书信活动”,活动一“牵手慈善 家一点爱”为主题,通过学生参加,家长参与的方式,在全区中小学家庭掀起一股学习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的热潮。获奖作品用于制作用于第二届“慈善手牵手·爱心书包送万家”的募捐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