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觉瞑思的健美养生效应

2013-07-17 09:47王文轩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真言禅定脑波

王文轩

人有三种思维现象,第一种为睁眼思维;第二种为梦境思维;第三种即“闭目思维”,又谓之超觉瞑思。

超觉瞑思起源于古印度哲学瑜伽(Yoga)学派。哲学瑜伽术也有许多门派,其中超觉瞑思是以心理锻炼为中心进行心身锻炼的健美养生。它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具有玄妙神奇效应的心理自控疗法,其要点是端正姿势,调控呼吸,闭目安神,内视自己,控制感觉,把意识集中于一点,逐渐进入万念皆空境界。

人类既已认识到超觉瞑思的神奇意义和效果,这一智能行为从本世纪开始,便逐渐得到重视和流行。目前,仅南亚地区修炼超觉瞑思者已超过100多万人;日本与韩国有10多万人;欧美国家有近50万人。其健美养生效应有:

激活大脑敏觉功能

从2001年起,美国运动员除了加强技能训练外,还在研究人员指导下,致力于稳定和提高成绩的精神训练方法。超觉瞑思就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控疗法;它通过松弛身心,闭目静思,让选手回想以往比赛胜利的景象,以积极的暗示来帮助运动员增强获胜的信心。

超觉瞑思的玄妙与神奇又并非不可知。现代科学认为,人脑细胞通常仅有10%左右得到使用,其余90%的脑细胞中有多少可以利用,与刺激大脑的方式有关。平常仅在熟睡时出现的a脑波就是一个特殊的刺激源。最新的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a脑波可以调整新陈代谢和其他生理过程,如降低心率和触觉敏感度,甚至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周期性偏头痛、高血压、血友病等疾病的发作。

事实上,从许多处于超觉瞑思状态的人身上都测到了a脑波,而且,此时的超觉瞑思修炼者都有心旷神怡、意识专注、肌肉松弛的感觉,整个身体处在兴奋状态与熟睡之间。a脑波的出现使。潜在脑被大大激活,从而增强了大脑意识,包括记忆力和注意力等。

超在禅定马赫什效应

超在禅定是一种能为现代人所掌握的超觉瞑思方法,由印度僧人瑜伽师马赫什创立。其理论称为“创新心智学”。据说修炼者可以借此松心缓性,充满喜悦,精力奋发,敢于创新。

据马赫什研究所报道,修炼超在禅定,能使身心承受的压力骤减,有助于平时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能力与智商,增强抗病能力等。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谓1%效应,又称马赫什效应。它是指超在禅定修炼者超过人口1%的城市,犯罪、疾病、事故等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其他城市。

超在禅定的另一奇特现象是,当修炼者聚在一起超觉瞑思时,可以观察到a脑波趋于同步的现象,仿佛暗示着意识在超觉瞑思者的大脑间传导。日本医科大学的品川教授发现,在气功治病时,患者的a脑波从后顶部转移到前顶部,并逐渐与发放外功的气功师的脑波同步。

a脑波的同步现象,与平常人们所说的“第六感觉”似乎有些接近,但有关意识的传导性,至今尚无科学的证据加以解释,同时又有多种揣测和假说:有人认为,信息在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其传递方式由逐个传导变为辐射状爆炸,而超在禅定研究者认为,意识通过超觉瞑思变得静止,并到达所谓纯意识的场,这个纯意识场被证明相当于物理学上的真空场,也就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设想的人类共同意识的场(即集体无意识),这样,人脑的信息交流(意识传导)就有出现的可能了。

超觉瞑思的全套疗法

超觉瞑思,是静思或沉思,但并非绞尽脑汁,是超凡入定,又并非昏然入睡,它包含了专注、潜思和抽象三层涵义,并由此成为丰富想象力和发挥创造力的源泉。全套超觉瞑思法分三个连续进行的阶段,即静坐、调整呼吸和默念“真言”。

超觉瞑思的第一步是“调整姿势”。其基本姿势是静坐。传统的静坐方式是“结跏趺坐”,此种方式较难掌握。现在用于强身治病可以采用“稳坐”姿势,即盘腿而坐。首先使左腿弯曲,脚尖的一半插入右大腿的下边,然后再使右腿弯曲,插入左腿腿肚下边。为了保持上身正直,可以坐在一个厚坐垫上。双目轻闭,下颌稍微内收,面向正前方,两肩自然下垂,两手掌轻轻放在大腿的中央位置,手指并拢,手腕放松。

第二步是“调整呼吸”。即所谓“调息”。根据呼吸系统功能接受“随意神经”和“自主神经”双重支配的特点,调息可以通过“自主神经”,调整内脏器官和大脑。开始是自然呼吸(胸式呼吸),慢慢练深呼吸(腹式呼吸)。先尽力慢慢鼓肚子,深深地吸一大口气,接着再慢慢地瘪肚子,把气缓慢地吐出来,如此反复练习。经长期锻炼后,呼吸次数可以逐渐减少。刚开始1分钟十几次,以后减到7~8次,最少的可以减到5~6次。调息要慢慢练习,不要急于求成。坚持锻炼,功到自然成。为了排除杂念,集中精神,可以应用“数息法”,即默数呼吸次数。练习腹式呼吸,同时数息,心身结合,效果最好,可以达到万念俱空,脑像晴空一样清澈明快。

第三步是“默念真言”。默念真言时,要继续原来平缓的腹式呼吸,但自动停止数息。这时的腹式呼吸比数息时变浅,稍轻。默念真言时,双手抬起,在体前正中央处搭在一起,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拇指抬高,右手拇指指甲顶在左手拇指指肚上部。佛教徒在作超觉瞑思时,采用的真言是“南无妙法莲华经”。我们的目的在于运用超觉瞑思强身治病,应当选择有益于心身健康的真言,如采用《黄帝内经·素问》中“志意和,则精神专注,魂魄不散,五脏不受邪矣”,“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言;或者采用当代人们更易理解的真言:“放松,入静可以防治疾病。”原则是,选择的真言应是真实的、代表人们的愿望、信念和经过努力能够促使其成功的座右铭。

超觉瞑思的“临界”效应

超觉瞑思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坐而不睹,或卧而不寐的超觉瞑思静想,闭目意静化禅。它促使人体进入生理的“临界”效应,达到防病祛疾、健身美容、平衡心神、养生益寿等目的。超觉瞑思“临界”的健美养生效应有:

●理繁静心——当日常诸事纷扰,头痛脑胀之时,找一清寂之地,正襟端坐,双目闭合,两眼下沉,意无所念,心无所绪,静思潜入寂静状态,心神无绪。或无意识半眯双眼,目不斜视,或微眯眼,视鼻白,良久则心平气和,头脑清晰,由繁入简,应变不乱,怡神健心。

●益智健脑——卧而不寐,排除妄念,入静时要放松躯体和大脑,闭目意想联翩。在这种“临界”状态下,首先是大大节约脑、体能量,而且使大脑排除了外界的物象视觉综合干扰,又能处于充血充氧状态,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思维的深度。

●平心意驰——心理平衡是心情愉快的关键,闭目沉思能带来心灵的平静,前提是有规律的,最好是每天在一定的时间内沉思。为此,必须保证每次至少有10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不用任何依靠,背挺坐直,闭眼,只注意自己呼吸,要感觉到吸气、呼气,但你只需感觉就够了,不要把思想集中在上面,这时意念会自由驰骋,平衡心理。

●平怒降气——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之事,要理智地控制感情,离开是非之地。行瞑思之前,轻松身体,闭目端坐时用自己的手指端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摩,至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

●祛病健身——《内经》有;静则生化气,瞑则除苛疾,并认为“瞑思藏神,默想逸邪”。行瞑思祛病健身,以气功的“内功”之法入静,排除妄念,但不是要求练者心如死灰,而是意守丹田,默想身体百穴开启,与大地相通。吸气时,瞑思天之精华徐徐下降,通过身体的各个穴位进入体内;呼气时,进入体内的清气将身体内的浊物通过背部的穴位放出体外,并意驰进入地内。如此反复几次,常练则祛病除疾,养性健身。当今,有人还主张在“瞑思”状态下,通过静静地作画等手段,来表达自己与疾病、与衰老做斗争的愿望,借以达到祛病健身之目的。

●临界延寿——中国古代许多高僧,往往是借“瞑思化禅”、“默想涅”的“临界状态”修养功德,来健身养体,所以虽已高龄,仍“鹤发童颜”,容光焕发。现代科学家认为,如果条件成熟,时常进入“临界状态”,可适当降低人的体温(如超觉临界状态降低2至2.5摄氏度体温),让全身细胞处于“临界”,可望大大延长人的寿命,许多实验资料已证明这一点。

●瞑气美容——闭目静坐采精,既是一种养生之道,亦是美容养颜的极好方法。方法是:寻找清静、通风的房间,宽松衣带不至于气机阻滞。初坐时,全身放松,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意想全身气穴吐故纳新;或闭目守意脐下,数息或念佛。此时,气沉丹田,心静意驰;且呼吸较深,心跳及脉搏减慢;日久功深,皮肤呼吸加强,双耳发热,外界声音渐远渐逝,达到清静的临界境地。经过如此锻炼,借呼吸之功用,补充精气,自然腰直脚轻,乌发润颜,眼明睛亮,且心境安详平和,宽容自然必可长寿。如果闭目静坐采精后,用双手对面部以及全身各部位进行按摩,其美容效果更为理想。

●调息催眠——失眠是人们常见的睡眠障碍不适之症,轻则次日头晕、乏力,重则诱发其它疾病。利用人体“临界状态”进行瞑思调息,对于失眠症的疗效显著。行功者平卧,四肢自然伸直,双脚分开与肩等宽;双臂放体侧,手心向下,头部不宜太高;轻闭双眼,微闭嘴,舌舔上颚;全身自然放松。取用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凹陷,深而自然,缓且轻;意想身体百穴开启,与天地相通,吐故纳新;然后意想自己飘忽在太空中,雾、云、星、光在身边缭绕,象轻柔的春风、温馨的细雨,拂去心绪的烦恼,带走身上的疾病……自我飘向仙境。当人体进入自我催眠态后,就使生理、思维和情绪全部得到调理,使失眠症渐渐消失。临界催眠结束后,不要立即睁眼,先搓双手,搓热后再搓脸,然后睁眼结束。

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指出,超觉瞑思的过程和身体积累压抑的过程恰恰相反,压抑导致心率增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和精神激动;超觉瞑思则降低心率,减慢呼吸,降低血压,导致全身松弛。在超觉静坐的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迅速降低,故它可大大减少入睡时间,使失眠彻底消除。此外,超觉瞑思对于各种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等的治疗也有明显的效果。

猜你喜欢
真言禅定脑波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宁围:垃圾分类的“四字真言”
《坛经》中“人”的生存意义
平天湖,禅意的水
请记得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西夏文铜镜的真言文法与四臂观音像研究
论佛教禅定与儒家静坐工夫之异同
脑波音乐受到科学界关注 听大脑“唱歌”助临床诊疗
用脑波解析技术对香波的清凉感进行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