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菲菲
小学语文新课标有关习作部分指出:第二学段中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究竟要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练就一双慧眼
缺少观察的表达是虚假、空洞的表达。有不少学生之所以会觉得写作文是件令人苦恼的事,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或缺少观察。面对教师布置的题目,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有的同学为了获得高分,抄作文书、胡编乱造,把没有做过的事瞎写一通,缺乏真实感,形成了做好事就是“公共汽车上让座”、“扶盲人过马路”、“帮老奶奶扫地”、“给老师送伞”这样的局面。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我们可以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从一幅图中你看懂了什么?他们的表情说明他们可能在想什么,说什么?有的图中连道具也有重要的提示,你注意到了吗?因为图片、照片是“定格的生活”,只有把图片中的事物观察清楚了,才能把生活中的事物也看清楚、写清楚。相对地,如果写生活中的事物有困难,也不妨把这些事物以照片的方式进行定格,让学生们面对着照片来观察、回忆,也可帮助他边观察边组织语言。再以三年级习作“秋天的快乐”为例,我区选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而福州的秋天又与北方的大不相同:在福州,就很少能看到大雁南飞、秋叶飘落的景象。为此,笔者鼓励孩子们周末到西湖公园、福州大学等户外去“踏秋”,把自己看到的拍成照片,细细品味,再记录下来,周一交作业时,孩子们用他们真实的双眼和稚嫩的笔触带给了笔者无限的惊喜,写的作文也充满了感情和对生活的体悟。
二、在阅读中学会欣赏,进行语言积累
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不可获缺的前提。但在生活中,常有耳闻一些家长和个别教师功利心较重,让学生背诵作文书中的范文来应付考试。这种为了考试而阅读的做法,不仅不能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也渐渐削弱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怎样让孩子们爱上书籍,喜欢阅读呢?
首先,开展多样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没有一个孩子是不爱听故事的,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笔者就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开展“晨读故事会”,自己给孩子们念十几分钟的小故事,时间到了后孩子们总是意犹未尽地问我:还有呢?再讲两分钟吧!故事听得多了,他们也就对我念的书特别感兴趣,就会有一些孩子主动让家长买书看书。慢慢地到了孩子们认字比较多的时候,我们班就开展“班级广播员”的活动,采用让学生轮流讲故事的形式,锻炼他们的胆量,提高表达能力,也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每月还向家长发放一张“课外阅读卡”,请家长写上一个月中孩子在家的课外阅读量,然后再根据它评比“快乐阅读之星”,孩子们看到自己得的小奖状,阅读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其次,结合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欣赏和积累好词佳句。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语文的“教”是为了“不教”。是啊,中年级语文的重点不仅仅是学习字词,还要学会对比和思考,进而为“语用”作准备。所以我们在教课文的同时,实际是希望学生通过课文这一范例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当中“批注”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从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到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形容词、动词、成语、比喻句、拟人句等能使语句更加准确、生动、精彩。
三、在练笔中学会表达,变身“神笔马良”
1.形式多样,更受欢迎。小练笔是三年级常见的写作训练模式,教材中安排的小练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平时,我们还可将课文作为写作的范本,一有练笔的机会都让孩子们提笔写一写:可以为故事人物设计台词,可以给故事加个小结尾,可以把古诗改编成故事,可以学写小诗歌……。篇幅不要太长,就几句话即可,最好能在课内完成,如果再给他们冠以优秀“小编剧”、“小作家”、“小诗人”等称号,并让同学们表演他们设计的情节、台词,朗诵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那么每次练笔就都能成为孩子写作进级的阶梯,引领着他们一步步地迈向成功。
2.一课一得,体验成功。课堂小练笔的目标一定要小而明确,最好是结合本课语言训练重点,能做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就非常不容易了。比如在续写《小摄影师》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说”的三种形式下标点的正确运用;在仿写《秋天的雨》时注意多用比喻句和拟人句;在续写《盘古开天地》时,想象盘古身体的什么部分还可以变成大地上的什么事物;模仿《赵州桥》的总分总结构和过渡句,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学生刚学了课文就马上运用,这样的小练笔能让他们觉得更加得心应手,更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体验写作的成功与快乐!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