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双 (温州市文成县文化馆 浙江文成县 325300)
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审美效能、宣泄效能、娱乐效能等,能够促进人们融洽和谐、增进了解、消除隔阂,能够对各种矛盾起到有效的调和作用。戏剧小品是我国一种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属于戏剧中的一种,以其表演灵活、贴近生活、活泼、形象、短小的特点在我国戏剧舞台上茁壮成长着,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动戏剧小品的创作、表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现,群文戏剧小品的质量与专业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可以改善、提升的空间,本文就如何提高群文戏剧小品的质量进行探讨。
基于表现手段来进行区分,戏剧小品可以分为歌剧小品、话剧小品、戏曲小品等,歌剧小品是以旁白和对话作为辅助工具,而以歌唱为主,如潘长江表演的《过河》歌剧小品;话剧小品是目前最为盛行的戏剧小品形式,兼有动作,以对话为主,如赵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卖拐》《拜年》等;戏曲小品则以传统戏曲剧、舞、歌三位一体为特点,如《保马谡》(袁文良)。
基于其它艺术形式与戏剧小品相互结合来进行区分,戏剧小品可以分为木偶小品、儿童小品、电视小品、相声小品、哑剧小品、神话剧小品。木偶小品如《训猴》(黄锡钧),儿童小品如《妙决》(曾涛),电视小品如《师徒乐》(陈佩斯),相声小品如《点子公司》(牛群、冯巩),哑剧小品如《吃鸡》。
基于戏剧小品的艺术效果来进行区分,戏剧小品可以分为悲喜剧小品、悲剧小品、喜剧小品。悲剧小品目前还处于初步成长期,没有较为典型的好作用;悲喜剧小品如《芙蓉树下》;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
大力培养群文戏剧小品创作人才,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强化工作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实干精神的群文戏剧小品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努力培养群群文戏剧小品创作人才,让更多的人们走进群众文化艺术。大力推进群文戏剧小品进校园工作,把群文戏剧小品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学校教育保障群文戏剧小品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另外,加强群文戏剧小品创作人才的评定工作,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群文戏剧小品创作人才。
开展群文戏剧小品培训,能够有利于群众文艺创作,加强基层的业务辅导,切实提高基层戏剧创作干部创作能力。例如某市文化馆就专门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主任、国家一级编剧陈京松及中国剧协(深圳)小品创作基地主任、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研究馆员张福生两位专家授课,他们分别就小戏创作方面作了生动形象的讲课,并对经典作品进行评析,同时对学员作品进行现场点评。精彩的讲课及点评不时引起学员们热烈的掌声,对推动群文戏剧小品创作、繁荣群众文化事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剧本是一剧之本,一台完整的戏剧小品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剧本。首先观众观看的态度与反映在这个场所的凝聚,这种种的融合才是一出完整的戏剧小品。正所谓:戏剧小品与它赖以生存的社会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这正是一个戏剧创作者创作的真正意义。通过创作反映社会的种种现象,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也要把戏剧创作与群众文化艺术水平相结合,这也是群文戏剧小品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戏剧是有矛盾冲突的,通俗的讲就是展现“病”的。对于戏剧作者和剧本的选择,应该以社会现象为创造动机。此处的“病”并非是字面上的含义,则是指的所创做的作品要具有群众文化性,所谓的群众文化性并不是一个笼统的解释,而是能让群众接受的,贴近生活的,戏剧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可以排练,才能让演员接受,才能呈现在舞台。如果抽象的,纯学术上的作品例如莎士比亚的名著等,群众演员就会觉得高深,离自己非常远,把表演看的高不可测,失去信心。
第一,要定演员,熟悉剧本,达到完全脱稿。
在群文戏剧小品的辅导过程中,往往拿到本子以后就要选演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从人物出发,外形了,性格了,年龄、可塑性啊,都要考虑。其次就要把本子发放到个人,背熟,能达到完全脱稿。这样在以后排练时,顾上演顾不上住词。
第二,导演阐述
首先要把你要表达整体风格,主题,人物刻画,人物性格,高潮部分告诉给演员。和演员沟通好明确演员的表演目的,要做到每个人物都分析透,让演员知道每一段都怎么表演。一定要把演员的二度创作和自己的总体把握相结合,避免你想你的,我演我的。
第三,下地排练
每次排练前先对词,让台词刘畅,表演自然很顺。找好表演位置,规定好。因为业余演员,没有临场经验,不会走位,只有磨合熟练后才能放松,产生一些即兴的火花。舞台调度尽量少一些,不能太零碎,每次排练尽量改动少,否则会记不住。辅导表演要做示范,有真感受,不要背词。演员尽量用一些小道具,来丰富表演,俗话说得好,表演不够道具凑。因为演员会由于紧张在场上手脚不知放哪,我了一些道具就比较自然了。如扇子,手绢、眼、书、戒指、等等。
[1]石岩.浅析城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J].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0(11):120-123.
[2]谭国玲.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群众文化建设[J]. 科技资讯. 2009(18):133-137.
[3]朱萍,孙连红.城市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向[J]. 理论观察. 2007(06):140-143.
[4]江续兵.谈基层群众文化现状[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1):155-158.
[5]金永良.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 科技资讯.2007(07):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