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师范大学 丁 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以及世界石油资源日趋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断加大,电动三轮车产业应运而生并呈井喷式发展态势。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给人们交通带来极大便利,尤其对提高城镇、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产业尚处发展初期,在惠及民生的同时,也存在着产品质量不稳定、竞争不规范、管理难度大、交通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如何规范产业发展,国家产业政策走向如何,不得不引起电动三轮车产业企业家和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深思。
电动三轮车主要以铅酸电池为动力,设计时速30公里左右,整车质量70~120公斤,主要用于交通骑乘、运输购物、休闲娱乐,以其方便、经济、实用等优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量人流、物流加剧了客、货运市场供求矛盾,加之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等环境影响,电动三轮车产业迅速形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我国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始于2001年,一经起步就得到迅速发展。2004年全国电动三轮车产量不足50万辆,到2011年已达约500万辆,生产经营等各类相关企业上千家。2012年,产销电动三轮车超过800万辆。中国电动三轮车产品在国内迅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市场也相应起步,目前我国电动三轮车产品已经行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智利、沙特等国家的市场。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国电动三轮车产业已形成徐州板块(含河南商丘,绝大多数企业集聚在丰县)、天津板块(含河北)、山东板块、江苏常州四大板块,占整个产业的90%以上。
徐州是全国电动三轮车的发祥地,拥有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类电动三轮车企业600余家,已形成零部件生产、整车装配、销售服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全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建有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家、省级名牌产品6个、省级著名商标8个,以平安人家、淮海集团、金彭车业、百事利、速利达等企业为代表。2012年产销电动三轮车达500万辆,约占全国电动三轮车产量的60%以上。2011年,丰县被江苏省发改委确定为“江苏省电动三轮车特色产业基地”,予以重点支持发展。常州板块拥有规模电动三轮车企业近百家,其产品占据整个行业产销量的15%左右,代表企业有宇锋、常力公司等。
此外,其它地区的中小型电动三轮车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如山东、河北、浙江等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虽然我国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迅速,并且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但企业单体规模普遍较小,全国虽有电动三轮车整车生产企业400多家,但获得国家相关生产准入的企业不足10家。多数企业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工艺设备水平不高,生产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竞争能力弱。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关于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电动摩托车相关标准实施事项的通知》等。加之其他一些原因,造成电动三轮车目前既不属机动车,也不在非机动车之列,处于政策监管空白。致使质监、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对电动三轮车生产、流通和使用等领域的监管难以落实,也造成了电动三轮车市场无序化竞争。
另一方面,国家关于电动三轮车产业的一系列政策虽仍处于过渡期,没有强制执行,但也向社会释放了将对电动车产业加强管理、不再任由其发展的明确信号。
例如,强制生产准入,众多企业将失去生产资格。国家对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条件高、要求严,企业必须按照准入条件,报国家工信部专家现场审查合格后,进入国家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方能取得生产资格,否则企业则被淘汰出局。虽然全国电动三轮车生产企业众多,但目前只有少数企业有可能通过国家准入,这将使大多数整车企业面临关闭停产或转产的局面。
这些措施也会导致使用成本提高,影响产品消费。目前多数电动三轮车均采用企业标准生产,设计时速30公里左右,整车质量70~120公斤。如按照《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和国家交通管理法规,此类车辆应纳入机动车管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必须通过考驾照、上牌、买保险等一系列手续,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严重影响消费,迫使多数消费者放弃使用,造成产品积压,企业陷入困境。
因此,电动摩托车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制定好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还需要一个过程。
针对以上现状,各地产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该积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企业和产品提档升级,改变当前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的局面,增强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培育产业龙头。着力扶持和培育现有较大规模的电动车整车和配件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做大做强。一是对当地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企业在项目立项、扶持资金、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培育龙头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做优,以龙头企业促产业提档升级。二是按照市场规则,对中小企业整合重组,成立集团公司,给予重点扶持。
推进产业准入。各地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实力强、规模大,符合国家电动摩托车准入条件的企业,完善研发、生产、检验等设施设备,争取国家电动摩托车生产准入,取得国家生产资质。中小企业应主动联大靠强,积极与有车辆生产资质企业合作壮大规模,争取国家准入。
鼓励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一手抓新产品研发,一手抓传统产品升级。主管部门应鼓励和引导电动三轮业企业争创国家、省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增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应根据市场需要,确保产品质量,巩固扩大市场占有率,争取市场话语权。
推行标准化生产。电动三轮车企业应积极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依据国家有关《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对照国家生产准入条件,主动改造提升研发、生产、检验等设备设施条件,尽快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对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管理要求,有效规避政策严格执行后的风险。
调整发展思路。对于规模小、实力较弱企业,争取国家产业准入难度较大企业,一是通过对市场分工,重新定位,走零部件配套和维修维护之路;二是积极发展非道路纯电动专用车,主要研发生产适合旅游景点、居民区、工业园区等特定环境下使用的各类纯电动专用车(该产品不属道路机动车辆,企业获得质监部门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即可合法生产)。
开拓外贸市场。经调研,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对中国电动三轮车产品比较看好,因此,我国电动三轮车企业要开拓视野,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坚持国内与国外市场相结合的“走出去”战略。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坚持内外结合,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电动三轮车产业才能始终焕发青春和活力。
在实际应用中,电动三轮车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未来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全部产品按机动车管理的困难较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结合我国产业发展、道路及市场分布等实际情况,按照与产品市场相适应、与国内道路管理相匹配、与国际相关标准相对接的原则,将速度较小、质量较轻的代步、休闲类电动三轮车定义为非机动车,从而带动电动三轮车这一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