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云(江西省农机局)
陶海林(宜丰县农机局)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农村,以传统的人畜力与手工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日益减低,农机手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担了“谁来种地”与“种好地”的时代重任,为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而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省农机部门下大力气强化农机公共服务功能,为农机手种好地提供便捷服务。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立体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江西各地农机销售市场持续兴旺,农机经营销售网点应运而生,农机产品的技术、质量、价格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江西省农机局把规范农机销售市场的运作和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
全省规划新建14个农机大市场、52个农机超市。规划要求在设区市以及农机大县建设区域性农机大市场,在农机中小规模县(市、区)建设农机超市,向农民群众提供农机与零配件经销、农机维修、一站式服务、技术培训、新产品展示、银行业务、农机保险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
各地农机部门对所有农机销售与经营网点都实行挂牌管理制度。
组织农机销售经营网点相关人员参加农机法制和行业业务培训,建立农机销售、经营网点信息共享平台,对农机销售、经营人员实施科学管理和政策引导服务。
随时了解农机定点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农民群众之间的业务动态,及时对农机定点经销商的售机和售后服务情况实施跟踪与监管,切实保护购机农民的合法权益。
全省各县(市)每年抽查累积达300次以上,对不符国家有关生产标准以及违反国家价格统一规定的违法行为实施严厉处置,从而切实维护广大农机用户的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提高农机手操作水平,提升新购农机作业效率,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各地农机部门以农机化学校、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强化农机手培训工作。
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两部分,并对学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扩大培训工作的影响面,切实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水平。
完善农机化学校的设备设施条件,把好培训关口,实施“农机手不参加培训则取消购机补贴”的举措,从而做到“机器未动人先行”。
通过组织驾驶员参加学习,使其掌握一定的操作规程以及事故隐患排除技能。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既要保证培训质量,又能使农机手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组织农机大户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演示观摩会,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进村入户”,让农民了解技术原理,掌握技术要领,学会机具操作,看到增产增收的实效。
“要想富得起,政策、科学加农机”,这是农民致富的经验总结。目前,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的先进生产工具。农机具的大量使用,使农机维修体系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以省财政2000万元专项资金为支撑,2013年全省先期建设各类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约150个,随后加大建设力度,达到全省维修网点全覆盖。
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放在同等位置,做到长班与短班、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车间相结合,常培常新、常教常新、常学常新。以农机“阳光工程”培训为契机,以农机学校、农机示范园和种粮大户田间为课堂,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造就一支精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农机维修服务队伍。
各级农机部门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审定、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同时,向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农机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和新标准,从而提升网点档次和维修能力。鼓励农机维修点实行维修与零配件供应一体化服务,设立便民“三包”服务点,把农机维修服务工作和农机销售工作尽量结合得好一些。
库房与场棚,是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存放农机具的主要场所,是发挥现代农机装备作用的重要保障设施。江西省农机局始终把农机具库棚建设当做大事来抓。
各地农机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农机具存放问题的重视程度,将农机大院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应按照规模适度、存取方便以及“宜集中、少分散”的要求,把农机具库棚建设好。
让广大农机户、尤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认识到:库棚的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农机具的保养。各地要本着新颖、美观、实用、功能齐全的原则,做好库棚建设工作。
各县(市)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国土部门的支持,协调落实农机具库棚的建设用地和建设标准事宜。
采取“政府补贴一点、银行贷一点、农机手出一点”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帮助解决农机手自有资金不足的难题,加快农机具库棚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