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华
【摘 要】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度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这种病毒属于一种植物呼肠弧病毒组,具有双层双链球形病毒,一般都是由灰飞虱进行传播,从而导致整片玉米地出现这种病毒,最终导致玉米绝收,降低农民的收入。本文就该病毒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燕麦上发现了玉米粗缩病,这种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毒性病害,又称为万年青或者坐坡。通常由灰飞虱进行传播,也就是在整个生物链中,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玉米之后,就会将病毒直接传入到玉米当中,此时病毒就会在玉米当中加快繁殖,从而毁坏玉米,这种病毒并没有根治的措施,所以一旦发现该病毒,就会使产量明显下降。
根据相关调查分析,我国的玉米产量、种植技术水平、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研究了一些新的玉米感病杂交技术,并不断推广该技术,在该类技术的实施下,玉米的产量与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就带来了玉米粗缩病毒,直接影响到了玉米的产量与农民的收入。所以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治玉米粗缩病,从而保障玉米的产量以及农民的收入。
1.玉米粗缩病概述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当该病毒出现在玉米植株之内时,就会使整个玉米植株变矮,其叶片的颜色也比之前要浓郁很多,并且会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使各个节段不断缩短,从而导致玉米无法成熟,降低了其产量。由此可见,玉米粗缩病是目前玉米种植中的一种极为常见,并危害性极大的一种病害形式。过去,当玉米植株内发生这种病毒时,该病毒就会在植株内加快繁殖,从而导致玉米产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绝产绝收的现象。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较严重的玉米粗缩病,此时严重影响到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甚至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部分省份也相继出现了这一病害,这给玉米的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对这种病害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及时的控制与预防,从而保证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1.1发生规律及特点
这种玉米粗缩病会在各种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或者会在灰飞虱体内越冬,而灰飞虱也就是在杂草或者麦苗上越冬,等到第二年,寄居于灰飞虱体内的粗缩病度也就会辗转转播与植被当中。根据分析,灰飞虱如果在带有病毒的杂草上吸食3h以上,那么灰飞虱体内就会存在这样的病毒,该病毒一般会停留在灰飞虱体内10天左右,等到灰飞虱吸食玉米植株的过程中,病毒就会直接传入到植被当中,此时病毒在植株内可潜伏约20天,如果是在气温高的夏天,该病毒的潜伏期更短。
1.2危害特征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其生育期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被感染这种病毒,最容易感染病害的是玉米苗的生育期的4叶前,等到出现5~6叶时,该病症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其病症是:玉米的幼叶的各个洗唛中会出现一些透明的虚线小点,这些小点会随着时间的递增而不断增多,然后在玉米叶的背面形成的细脉就会明显突起。这种病感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叶子的颜色相对较为浓郁,而且叶片不细软,生产速度明显下降,而且整个植株都有变矮的倾向。等到9~10叶时,植被会越来越矮,玉米的杆就会膨胀,这种玉米植株一般不会结果,呈畸形。
2.玉米粗缩病产生原因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通常这种病毒都是由带毒的灰飞虱传播的,可以说这种病害的发生与玉米种子的影响较小,与种子质量几乎无关。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灰飞虱常年寄生在杂草之上,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五月中旬开始逐渐迁飞,在灰飞虱迁飞中带动了这些病毒的传播,将这些病毒带给其他的玉米。这种玉米病症刚开始的时候较为隐蔽,在前期表现不出明显病症,只是在玉米体内进行繁殖,直至一定数量之后植株才开始慢慢发生变化,表现出应有的症状。玉米粗缩病在玉米生长中表现的最为典型的症状为:由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叶片的叶汁之后,使得玉米植株出现病症,从而逐步出现扭曲生长、矮化严重和节间缩短的症状;叶片会出现逐渐密集、叶色墨浓和叶片便后的症状。
而使得灰飞虱对玉米造成如此大的影响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候、品种、播期、毒源以及虫源等几方面入手分析,首先,暖冬的频繁发生促进了灰飞虱的生长与繁衍,加长了飞灰虱危害玉米的时间;其次,玉米的品种质量较差,抗粗缩病的性能低。第三,玉米的播种时期与飞灰虱的迁飞时期重合,大量飞灰虱的迁入使得玉米患病的可能性加大;第四,飞灰虱可以在很多种农作物或杂草中寄生,这就加大了毒源存在的范围,使得玉米易受感染。
3.防治措施
由于灰飞虱在玉米上活动性较强,加上缺乏抗病品种,在防治上要采取以调整播期、种植耐病品种等农业措施为主,同时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抓好玉米种药剂拌种、玉米苗期灰飞虱防治,控制灰飞虱数量,减少传毒危害。
3.1农业防治
(1)合理田间布局,降低发病率。提倡连片种植,减少零星种植,避免品种单一化,做到播期基本一致,避免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吻合。
(2)选择安全播种期,避开感病叶龄期。要使玉米幼苗易感病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春播玉米提早播种,夏播玉米推迟到6月上中旬播种。减“半春半夏”玉米(5月至6月上旬)的种植面积。
(3)适当调整播期。尽量不种半夏玉米,或适当晚播,避开玉米感病的敏感期与灰飞虱高峰期相遇,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尽量缩短小麦和玉米的共生期,麦收后灭茬直播,避开5月下旬至6月上旬1代灰飞虱成、若虫盛发传毒期。
(4)选用抗病品种。玉米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应选用抗耐性好的品种。如鲁单50、农大108、鲁玉16等品种。
(5)加强田间管理,秋翻地,清除田间病株及沟边杂草,减少病毒和灰飞虱来源;玉米播种或出苗前大面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提倡化学除草;结合间苗、定苗及早拔除田间重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消灭毒源;玉米生长后期及早拔除不结实的绝收病株,改善田间健株生长环境,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合理施肥和浇灌,促进植株生长,缩短玉米易感病生育期,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
3.2化学防治
(1)推广使用包衣种子。种衣剂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屏障,不但能防治地下害虫,预防病害,而且药剂随种子出土传至地上苗,还可兼治灰飞虱、蚜虫等地上害虫,减轻灰飞虱在玉米苗期发生和传毒,药剂有效期一般35d左右。
(2)药剂防治。重点是防治田间的传毒昆虫灰飞虱,保护玉米苗期不受灰飞虱取食、传毒。第1次用药在玉米二至三叶期,用10%吡虫啉类300g/hm2或25%扑虱灵类药剂300g/hm2加菌克毒克或植病灵再加生长调节剂,对水600kg/hm2喷雾防治。若田间虫口发生量大,应在1周后进行第2次防治,以加强防治效果。
(3)调整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适当推迟播期;播前选种、晒种提高种子发芽势;精细整地,适当浅播,足墒下种。这些措施均可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强趋势。因此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对玉米粗缩病进行合理处理是目前农业生产工作的重点,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方法,对于日后玉米种植的高产、高质收获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军,赵晓臣.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
[2]李旭颖.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