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230036)
武术是传统文化精华,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然而纵观高校武术教学令人担忧,近年来,高校武术的教学越来越偏离 “武”的传统价值和规律,脱离了武术的本质载体,处于相对低谷且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2]。从课程改革的历史来看,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本身和相关知识体系的变革,而更是一个国家及其课程的制定者在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课程设置所进行的系统性调整。构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武术考核评价体系,是武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新的武术课程的考评体系,是武术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将所调查的体育教师对 “您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时主要评价哪些方面?”一题的选择结果按顺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所学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体能水平”、“上课的表现”、“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 “其他”。其中,有20人 (100%)回答主要对学生的 “所学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评价;另外,有18名 (90%)教师选择了对 “体能水平”进行评价;还有17名 (85%)教师选择了对 “上课表现”进行评价 (见表1)。
表1 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课程考核内容的调查统计
通过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体能、技能、出勤率和上课表现等几个方面,这种老的考核标准对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是不一致的。从教学目标这一根本出发点,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即进步幅度的考核,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幅度。教师只有公正、合理、准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才能保证考评的可信度,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由表2、表3可以看出,安徽省各高校师生对武术课程学习评价目标认识比较全面,考核过程中反馈功能认识不够全面,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反馈功能,对教学的改进达不到促进的效果。在调查中有70%的老师认为考核标准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这也说明我省高校师生对武术考核目标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考核的目标和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化。
表2 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课程考核标准调查结果表
表3 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 (公共体育课)考核目标调查结果
为了解普通高校教师与学生对武术考核标准的评价进行了调查,运用德尔菲法确立主要的指标体系,把理论中的指标体系设计成问卷并聘请专家进行判断和选择,经一致性检验P值为0.001,小于0.01,因此可以认为专家意见的评估或预测的可信度好,预测或评价的效果是可信的。然后再根据专家的意见删除一些不能很好的反应评价对象的指标,对专家认可的指标保留。最后编制了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测量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确定的测量体系,聘请专家组商讨确定了调查问卷。经检验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是0.9335。通过反复测验法,进行了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检验R=0.92,P<0.01,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共发放了问卷420份,收回问卷391份,回收率为93.09%,回收的问卷的有效率是100%。利用Excel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化、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到教师与学生对现行考核方面的相关数据。再运用Matlab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对学生和教师问卷中的多个测试项目归结为4个主要成分:考核的满意程度 (第1主成分)、考核的内容形式 (第2主成分)、考核的评价和建议 (第3主成分)、考核的目的目标 (第4主成分)。以上4个主成分所解释的方差占了总方差的86%左右。将学生和老师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4个成份进行排序,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和老师的总体满意程度都很低,而且学生的满意程度比老师要低;学生和老师对现行的考核内容和形式都不满意,学生的得分更低,对现行的考核内容和方式有更多的不满;教师和学生对现行考核的评价较低,有很多好的可行性建议;教师和学生对现在高校的考核目的和目标较认可,得分较高。从总体来看,教师的总得分高于学生的总得分。由此可见,教师对现行武术考核的满意度比学生高,学生的满意度低,促使考核标准及模式的革新。
表4 教师与学生对现行考核的情况调查
终身体育思想是一种跨世纪的世界性的教育思潮[3]。作为各个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的终身体育理论,必然要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课程的考核改革。在进行武术考核的改革时,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教育观念,把知识传递的过程转化为知识创造,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目的在于建成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模式。武术本身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功能和文化底蕴是其他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终身体育理论在普通高校武术考核中的宗旨不仅是使学生系统化的学习武术相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培养其终身体育的能力。
学习体育与健身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主动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体育成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历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所以,在评价学生体育成绩时,应重视学生成绩获得的过程,即评价不应局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应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能力和品质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4]。
体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师生互动活动,体育教学过程观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学基本任务和模式不同而有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学过程观。传统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 “三基”为主,完全将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改造对象,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需要和精神发展的需要。21世纪我国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完善身心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体魄。因此,为实现现代体育教学的过程观,就需要革新普通高校武术考核方法,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创新的特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是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目的在于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构成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4个基本的环节是教学导入 (其目标是引出课题);教学过程 (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教学反思 (其目标让学生在总结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认知结构)和应用迁移 (其目标是掌握知识的应用并学会迁移解决其他的事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性武术课堂是我国普通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和可借鉴的模式,与此相对应的武术考核方法也应有所革新,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有效合理的考核方式才能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符合思维型武术课堂教学理论的要求。
1)根据 《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考核模式,增加学生的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的统一,这样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情况,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2)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纳入考核标准中,在考核中给予相应权重,以保证考核的更加科学与完善。
3)构建新型的考核标准体系必须以终身体育理论、过程性评价理论、思维型武术课堂教学理论为基础,达到构建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谢玉波 .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J].零陵学院学报,2005(3):260-262.
[2]程大力 .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 [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7-20.
[3]郑婕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创意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524-1525.
[4]王维琦 .对高校体育课考核标准的研究 [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