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海,曾成林,欧桂珍(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525000)
产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是临床检验的重要任务,能够有效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也是优生优育的关键环节[1-3]。作者对2009~2011年本院的孕妇进行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A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TPH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妇产科产前血清标本共计2 042份,孕妇年龄为18~54岁。
1.2 检验方法 抗-HCV、HBsAg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抗-HIVⅠ/Ⅱ初次筛选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抗-HAV、梅毒抗体筛选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实验(TRUST)。二次确证实验采用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HA)。抗-HIV筛选阳性需要送当地疾控中心做蛋白免疫印迹确证实验。
1.3 材料与仪器 本次实验中双抗原夹心法所使用的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免疫酶标试条为美国雅培公司生产;梅毒抗体筛选所使用的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有限公司的产品,二次确证实验的明胶凝集颗粒则由日本富士公司生产。实验中使用博赛Biocell-2010酶标仪。
2.1 阳性率 2009~2011年,妇产科患者血清HBsAg的阳性率从13.4%降至10.7%,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相互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V的平均年携带率为0.4%,2009~2011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抗-HCV阳性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11年947例孕妇中就有8例感染HCV,而在2009年每306例孕妇中只有1例可能会感染到HCV。近几年来,梅毒的感染率也显著增长,短短3年时间,孕妇梅毒的感染率就从0.7%上升至2.0%,各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09~2011年的2 042例孕妇中有8例经过ELISA法和金标法联合检测发现HIV(Ⅰ/Ⅱ)抗体阳性,经疾控中心监测证实后有6例确诊为HIV(Ⅰ/Ⅱ)抗体阳性。见表1。
2.2 HIV感染情况 2009年孕妇检查中无1例感染艾滋病毒,但2010年却有2例确诊孕妇携带HIV,2011年有4例被证实是HIV携带者。6例HIV阳性标本年龄最小者为18岁,最大者为27岁,经调查发现,携带HIV的患者大多频繁更换性交对象,只有1例是在输血过程中感染。
表1 妇产科患者产前5项指标阳性检测结果[n(%)]
2.3 梅毒感染分析 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呈指数曲线,以30岁为最高峰。在受感染的32例孕妇中,年龄最小为21周岁,最大为52岁。其中30岁以下的梅毒携带者有13例,感染率为40.6%;30~39岁9例,感染率28.1%;40~50岁7例,感染率21.9%;50岁以上3例,感染率9.4%。在所有感染梅毒的孕妇当中有3例患有宫颈糜烂和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占总感染人群的9.4%,宫外孕患者6例(18.8%),还有1例患有卵巢囊肿(3.1%)。
相关资料表明,80.0%以上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母婴传播引起,因此,产前HBV检测对婴儿的健康意义重大[3]。此次调查发现,本地区妇产科患者2009~2011年血清HBsAg的阳性率从13.4%降至10.7%,这就预示着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升了优生优育水平。
对于HAV阳性孕妇,虽然母婴垂直传播的概率较低,但仍需谨慎对待。孕期HAV阳性的治疗必须避免使用阻碍婴儿成长的药物,加强婴儿监护。HAV阳性孕妇相对其他健康者而言其流产率、产后出血率比较高,因此需要加强孕期的治疗。该类患者一般建议引导分娩,婴儿出生后24h内注射丙种球蛋白,力求降低感染概率。
HCV的传播途径主要来源于血液,当然也不能避免母婴垂直传播。本院产检的孕妇平均HCV感染率为0.73%,相比文献[4]报道的3.80%要低,这与本地区内输血、献血等工作中对仪器卫生要求的高质量把握有必然的关系。加强地方输血、献血仪器的卫生监测对于HCV传播有直接的阻断意义,不仅能够保证当地居民的健康,对婴儿也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梅毒在宫内胎传的概率超过50%,直接影响孕妇优生优育,并且早期梅毒螺旋体能够100%的引发孕妇不良妊娠等后果[5-6]。根据本组数据得知,本地区孕妇梅毒携带率呈上升趋势,且感染者以28周岁以下居多,这与青年孕前教育不足、性知识缺乏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产前教育,严格控制胎传梅毒的发生。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由于青年未接受正规的性教育,存在同性恋倾向或者不能正确认识性知识,导致艾滋病的感染率大幅度上升。近年来关于孕妇感染艾滋病的报道层出不穷,据悉我国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将近35%左右,大大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目前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渠道就是通过科学的知识普及,动员社会进行艾滋病宣传和预防。
随着近年来优生优育的不断提倡,抗-HAV、HBsAg、抗-HCV、抗-HIV、TPHA的检测成为孕期女性产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常规检测,在保护母婴健康、阻碍疾病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俞凤.孕妇产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2):23-26.
[2] 贺云骤,周方满.北仑区孕妇产前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0):55-56.
[3] 沈国平,邢建明,施旭斌,等.湖州市孕妇产前HIV、梅毒、乙肝和丙肝检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8):64-65.
[4] 朱丽青,赵秘胜,叶松道.温州地区产妇HBV、梅毒、HCV及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2):35-36.
[5] 方利文.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流行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5):259-260.
[6] 张荣莲,陈起燕,陈烈平,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7):43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