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 琪*
(锦州市妇婴医院超声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
才 琪*
(锦州市妇婴医院超声科,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对HPS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HPS患儿的幽门管长度、幽门管直径及幽门肌层厚度进行测量,与手术中测量值及15例正常婴儿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测量HPS的幽门管长度(22.96±3.59)mm,幽门管直径(15.05±2.23)mm,幽门肌层厚度(5.01±0.31)mm,与手术中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婴儿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是HPS安全、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为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往诊断多靠临床表现、查体和X线钡餐检查,近年来超声检查,尤其是高频超声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病的正确诊断性。现将我院2009年至2012年经超声诊断收治住院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HPS患儿的超声检查测量结果与手术中测量值及与15例正常婴儿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组32例患儿均系我院2009年至2012年经超声检查诊断收治住院并经手术证实的HPS,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最早为出生后19d,最晚为出生后122d,32例病例临床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不含胆汁,患儿逐渐消瘦,体质量较出生时下降,皮肤松弛,出现脱水症状。正常同龄对照组15例,男11例,女4例。
1.2 仪器设备与方法
应用PHILIPS-IU22、HD11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5.0~10.0MHz。禁食4h以上检查一次,以确定胃内有无潴留液。再喂奶或饮水,患儿取仰卧位,在腹中线偏右侧,右肾上极前方,逐步向胆囊下方扫查,纵切显示幽门管长轴切面,观察幽门管形态、结构,测量幽门管长度,再将探头旋转90°,横切见到幽门管横断面,然后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直径。再观察胃排空、胃蠕动、幽门管收缩和舒张等情况,要仔细观察胃内容物是否能通过幽门管。手术中测量幽门管长度、幽门管直径及幽门肌层厚度。15例正常婴儿也测量幽门管长度、幽门管直径及幽门肌层厚度。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超声检查32例HPS中,均有典型声像图表现,纵切时为呈“子宫颈样”改变,表现为幽门部肥大,幽门管变细变长,增厚的幽门环肌表现为低回声,粘膜层呈高回声,幽门管腔呈细线状无回声(图1),横切面显示“靶环征”(图2)。超声测量HPS幽门管长度(22.96 ±3.59)mm,幽门管直径(15.05±2.23)mm,幽门肌层厚度(5.01± 0.31)mm,与正常婴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手术中测量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32例HPS患儿超声检查与术中测量及正常对照组比较(mm)
图1 HPS幽门管长轴切面声像图,呈“子宫颈样”改变
图2 HPS幽门管短轴切面声像图,呈“靶环征”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幽门环状肌及全层肌肉肥厚、增生,以环状肌为主,使幽门腔狭窄所引起的胃输出道不全性梗阻,为婴儿常见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发病率在国外高达1.5%~4.0%,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1]。在我国HPS的发病率稍低,居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发病多为足月产正常婴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为4~5∶1。幽门肌肥厚的组织渐向胃端侧移行,二者分界不明显,然而在十二指肠端界限明显,突然终止在十二指肠起端,幽门部增大呈橄榄样肿块,病史越长,肿块越大,突入十二指肠腔内,幽门管狭窄,仅能通过极细的探针,食物通过障碍,表现为胃潴留。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多发生于出生后的4周内,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以下几种学说:①幽门肌层先天性发育异常。幽门肌过度增生,特别是环肌增生而致幽门狭窄。②神经发育异常。支配幽门的副交感神经紊乱可能是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原因。③遗传因素。有报道称本病有很高的家族性遗传倾向,双亲患此病者,其后代的患病率可达6.9%。④内分泌因素。内源性前列腺素与幽门狭窄可能有关;有报道称HPS患儿血清胃泌素比正常儿高。⑤其他因素。如血型、病毒感染、环境等。
本病早期的主要症状为吐奶,特点是开始为溢奶,而后是逐渐加重的喷射样呕吐,呕吐物无胆汁。因幽门梗阻导致胃潴留,引起胃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严重者导致糜烂,严重时可引起胃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大部分患儿可观察到胃蠕动波,从左上腹推向右上腹,右上腹可扪及橄榄样包块是HPS的特有体征,但约15%~20%患者触不到包块[2]。因为长期呕吐,患儿体质量较出生时减轻,脱水、皮肤松弛,导致患儿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衰竭死亡。
临床上以往通过X线钡餐检查诊断HPS,但是X线钡餐检查不能显示幽门管肌层病变全部特征,尤其对贲门部及幽门前瓣膜显示效果不满意。喂服患儿钡剂也比较困难,如不及时用胃管吸出胃内钡剂,会加重病情或因呕吐将钡剂吸入气管。本组HPS患儿超声测量幽门管长度、幽门管直径及幽门管肌层厚度与术中测量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超声测量能准确反映HPS病变程度,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动态观察胃蠕动、胃内容物通过幽门的情况,还可以显示幽门管形态、结构。正常小儿幽门肌层厚度为0.1~0.3cm[3],有文献将本病的超声诊断标准规定为幽门管长度≥15mm,直径≥12mm,幽门肌层厚度≥4mm[4],检查中观察幽门管长轴切面呈“子宫颈样”改变,横切短轴观察呈“靶环”样改变,胃扩张,胃内容物不能通过或仅少量间断通过幽门管可作出正确诊断。
本病的鉴别诊断:①幽门痉挛。呕吐程度较轻,间歇性,非喷射状呕吐,解痉药物效果明显。超声显示见幽门管结构正常,胃内容物通过幽门良好,幽门肌层无明显增厚。②幽门前瓣膜。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在幽门部或窦部有由黏膜或黏膜下组织构成瓣膜,将胃和十二指肠隔开,瓣膜有的完全闭锁,有的中央有小孔。临床症状上与幽门肥厚狭窄相似,但幽门肌层未见明显增厚。③十二指肠梗阻。超声检查可见十二指肠第一段扩张,与胃扩张形成典型的“双泡征”。呕吐物含有胆汁。④贲门痉挛。是指先天性贲门食管部肌肉持续痉挛造成食管下端梗阻及食管本身扩张与肥厚,又称为先天性巨食管症。本病患儿贲门部食管环肌持续痉挛,不能按食物下咽的反射而弛张,故又称失弛张症。梗阻上段食管扩张,管壁肥厚及变性。超声表现为饮水后食管扩张呈梭形或烧瓶形,扩张下段食管呈鸟嘴状或毛笔尖状狭窄、变长,水通过受阻,胃腔几乎不充盈。
总之,超声检查简便易行,无创伤,且可动态观察,能与上述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率高,客观、便捷,非侵袭性,家长及患儿容易接受。早期准确地诊断本病,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超声检查在HPS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诊断HPS的首选方法。
[1] Sorensen HT,Sk fiver MV,Pedersen V.Risk of in famtife hypertrophic phyofic stenosis after maternal posmanio use of maorides[J]. Scand in Feet Dis,2003,5(2):104-106.
[2] 严志龙,吴晔明,杜隽,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标准与B超评分系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3(4):298-230.
[3] 李晓琪,陈勇刚.肥厚性幽门狭窄的B超检查技巧[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1):57-58.
[4] Smoljanic Z,Zivic G,Milovanovic D,et a1.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J].Srp Arh Celok Lek,2000,128 (5-6):191-193.
R725.7;R445
B
1671-8194(2013)12-0257-02
*通讯作者:E-mail:ldcd8888@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