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霞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研究
刘金霞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给予3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利培酮治疗至少6个月,而后检测其性激素水平,与观察组30例女性进行对照。结果比照两组卵泡期患者激素水平,临床组30例孕酮水平显著降低,其与观察组比较催乳素及睾酮显著升高(P<0.01)。结论①利培酮可提升血催乳素及睾酮水平、降低雌二醇及孕酮水平,并产生一系列降低女性患者药物依从性的负面影响,故女性抗精神病药药物应用还亟待优化。
女性;内分泌;抗精神病药
苯并异恶唑衍生物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病类剂型,其代表药利培酮可同时拮抗5-羟色胺受体及多巴胺D2受体,在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同时,减轻运动功能抑制及强直性昏厥等不良反应。相关女性患者临床反馈结果表明,该药可提升血浆中催乳素的浓度,进而引发溢乳、月经失调、性冷淡甚至闭经,故其女性患者的依从性很差[1]。我院就这一观点,开展了相应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并获得了诸多共识,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的30例临床组女性病例样本均为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其年龄在16~47岁间,平均(31.2±7.8)岁。病程1~23年不等,平均(11.8±4.9)年。所有患者首次应用利培酮前均月经规律。所有患者均排除内分泌系统及乳腺病变,排除有口服激素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史。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只服用利培酮治疗,时长大于6个月,患者均服用6个月~3年不等,平均(10.8±7.9)个月。同时收集观察组系健康妇女30例,其年龄均数与临床组无差异,且自愿受试。
1.2.2 诊断标准
非生理性停经不小于6个月即诊断为继发性闭经。以该标准为参照,本次研究核定月经不规律的标准为“6个月内至少有2次无月经来潮,或月经提前、推后超过1周”。溢乳判定标准为“可从单侧或双侧乳房挤出极少量乳汁”[2]。同时嘱患者每日测定测基础体温(BBT),以配合取血化验,合并2周内月经来潮情况及BBT变化核定其采血时所处的月经周期时期。
1.2.3 内分泌检测
两组样本在空腹且未服药的前提下,于卵泡期任一日的9:00~10:00采静脉血10mL,将血清提出后分装10管,于-80℃环境下冻存。而后检测血清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及利培酮血药浓度(R)。
1.3 统计方法
两组正态分布资料行t比对检验及s2分析,两组偏态分布资料行Mann-Whitney检验及Krus-kal Wallis检验。因E2检测最低值为73.4pmol/L,故将实际值比检测范围低者均计为73.4pmol/L。
2.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6例月经规律,14例月经不规律,10例闭经,2例溢乳。16例发生多毛、痤疮和肥胖,14例性欲降低。所有样本均完成BBT测定,其中13例有月经,BBT示“单相型”。
2.2 激素水平
比照两组卵泡期(E2≤183.5pmol/L)患者激素水平,临床组30例孕酮水平显著降低,其与观察组比较催乳素及睾酮显著升高(P<0.01),见表1。将患者根据溢乳行分组比照,结果溢乳组PRL水平显著升高于无溢乳组(P<0.01),两组服药剂量及血药浓度无显著差异,见表2。有研究指出,当催乳素水平超过98.0μg/L时,女性发生溢乳的概率升高[3]。
本次研究表明,由于利培酮其活性药物成分可组织催乳素分泌细胞上的多巴胺D2受体,故可增高血清催乳素水平。而催乳素水平高于98.0μg/L时溢乳风险增加已经成为研究共识。但是,催乳素值的高低与是否发生泌乳无必然关联。这可能由催乳素的分子结构决定,因为分子量小的催乳素其亲和性及生物活性更高。而本次调查揭示,溢乳倾向直接决定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本次研究中,利培酮升高了女性睾酮水平,引发高雄激素血症及肥胖、痤疮、多毛、月经失调等男性代谢紊乱体征,甚至引发性冷淡。
表1 两组内分泌水平对比表
表2 溢乳与非溢乳组剂量、血药浓度、催乳素及睾酮水平对比表
本次研究还揭示,利培酮可显著降低女性孕激素水平。高催乳素状态时,E2水平降低,可接近于绝经时的水平。由于催乳素可阻遏卵巢对促性激素的作用,遏制卵巢功能,故患者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可不足,抑制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最终导致闭经发生,同时雌激素的抗多巴胺作用也无法发挥。故长期持续低雌激素水平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综上所述,抗精神病药的长期应用可引发女性的内分泌改变,引发一系列低雌激素水平症状和体征,这会对女性身心造成较大的影响,并可带来一系列社会及性心理问题,故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药物应用亟待优化。
[1] 肉孜完古丽,徐秋霞.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内分泌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6(15):515-516.
[2] 汪洋.利培酮致不良反应概述[J].中国药业,2007,9(16):57-59.
[3] 刘树才,陈韶光,许维森.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66.
R971
B
1671-8194(2013)12-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