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红军 李芬穗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湖南 长沙 410004)
经腹及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探讨
聂红军 李芬穗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湖南 长沙 410004)
目的 探讨临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及经腔内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疑似为原发性膀胱癌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经腹、经腔内以及经腹经腔内联合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 38例患者经腹超声确诊29例(76.32%);经腔内确诊34例(89.47%);经腹经腔内联合确诊36例(94.74%)。结论 经腹和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原发性膀胱癌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临床确诊率,为早期进行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有利的条件。
经腹;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原发性膀胱癌;诊断价值
膀胱肿瘤是一种泌尿科比较常见肿瘤,提高原发性膀胱癌确诊率是目前临床医师和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临床常规的诊断方法为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单纯采用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存在盲区不利于诊断[1]。本研究为提高临床对疑似原发性膀胱癌患者确诊率,采用经腹联合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疑似为原发性膀胱癌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4.8±8.3)岁。其中反复发作性无痛肉眼血尿23例,尿频4例,尿急6例,健康体检发现5例。38例患者均进行膀胱镜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2 检查仪器和方法
采用PHILIP HD11彩色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设定为2~5MHz,腔内探头频率设定为5~9MHz,患者常规清洁肠道以及适度充盈膀胱后先行腹部扫查,观察其膀胱形态和大小,并观察膀胱壁厚度以及是否存在肿块,如果存在肿块观察其大小、形态、数目、内部回声、基底部对膀胱壁的浸润以及血流情况。同时观察盆腔淋巴结肿大情况,肿块是否随着患者体位改变发生移位;部分排尿后男性患者经直肠、女性经阴道进行扫查,观察项目同上述,注意女性患者为已婚,且避开其月经期。
1.3 分期标准
肿瘤局部淋巴结远处转移分期标准采用TNM分期标准;参照国际联合抗癌协会(IUCC)拟定TNM分期标准将超声声像图分为浸润型和浅表型两类,4期即T1~4期[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α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检查结果分析
38例患者中单发肿瘤28例,多发肿瘤10例。最小肿块为5mm× 6mm×3mm,最大肿块50mm×31mm×42mm。超声检查膀胱癌发生部位以及不同路径检查方法对其诊断率见表1。
2.2 超声声像图特点
原发性膀胱癌声像图的特征和临床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T0或者T1期原发性膀胱癌声像图特征:肿瘤侵犯膀胱黏膜下层或者黏膜层时则表现为膀胱壁一定程度增厚,黏膜回声呈连续性,肿瘤呈菜花状或者乳头状突入膀胱腔内,本组发现7例。T2或者T3期特征:肿瘤浸润肌层,肌层回声连续性中断,膀胱形态发生改变,或者同侧肾积水且无其他致病原因进行合理解释,本组发现21例;T4期:肿瘤侵犯盆腔淋巴结和膀胱壁以外部位,肿瘤和其周围组织界限模糊,本组发现10例。根据临床病理分型标准:T0或者T1期11例,T2期或者T3期19例,T4期8例。经腹肿瘤分期符合14例(36.84%),经腔内肿瘤分期符合31例(81.57%),经腹联合经腔内分期符合35例(92.10%)。CDFI:38例患者中35例肿块内可探及条索状、星点状丰富血流信号,其中经腹13例(34.21%),经腔内33例(86.84%),经腹联合经腔内35例(92.10%)。肿块内可见动静脉血流频谱,PS=15~25cm,RI=0.50~0.85。较小的肿块内未探及明显的血流信号。肿块膀胱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正确8例,经腹诊断3例,经腔内诊断5例,经腹联合经腔内8例。
表1 三种不同路径检查原发性膀胱癌诊断结果分析[n(%)]
98%膀胱肿瘤为上皮细胞性肿瘤,其中最常见为菜花状或者乳头状,且单发病灶相对常见,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合本研究结果,其声像图表现为膀胱壁乳头状或者菜花状突入腔内,内部表现为不均质稍低回声,部分肿块表面回声可增强,边界比较清晰,有蒂肿瘤在患者体位发生改变或者探头冲击膀胱时,则会在尿液中晃动。肿瘤浸润膀胱壁时,黏膜及黏膜下层连续性中断,部分患者还会表现膀胱壁不同程度增厚。肿瘤侵犯输尿管膀胱入口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同侧肾积水。正常人供血系统为膀胱上下动脉,血流纤细,CDFI不易显示,但是当膀胱癌时基底部中央的一支营养血管进入肿瘤,能显示彩色血流,为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对于肿瘤内血液丰富程度明显不一致,可能和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生长速度有关,有待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肿瘤较小,血凝块相对较大时,肿瘤被包裹,不管采用哪种超声检查均极易漏诊[3]。
根据本研究结果,经腔内路径确诊率明显高于经腹部检查,笔者认为主要和以下三个因素有关:①经腔内较经腹部探头频率更高,且腔内探头更接近肿块;三角区及侧壁于经腔内为近场,于经腹为远场,近场分辨率较高,远场分辨率较低。这也是经腔内肿瘤分期和病理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的重要原因。②两种路径伪像干扰的差异。经腹部检查时极易在前壁下方出现混响效应,在三角区旁出现旁瓣效应;而经腔内时基本没有伪像干扰。③经腔内有效地提高了肿瘤内部血流的显示率。汪淑珍等研究报道结果显示经腔内对膀胱癌的血流显示率高达96.4%[4]。经腹检查简单易行,患者无痛苦,经腔内检查,虽操作相对复杂,但其确诊率和分期符合率均明显优于经腹检查,两种路径联合检查能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临床确诊率。有利于临床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经腹联合经腔内超声检查膀胱癌,值得进一步推广。
[1] 郑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癌诊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7):773-775.
[2] 张发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8例膀胱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111-112.
[3] 徐海燕,高勇,张忠新,等.经直肠或经阴道超声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848.
[4] 汪淑珍,付必成.膀胱癌经直肠超声的血流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4):291-292.
R737.14;R445
B
1671-8194(2013)20-0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