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2013年春节,我来到了中国南边最大的邻邦——印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旅行。
此次印度之行的第一站是孟买。这里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城市和贸易中心,其地位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上海。当大巴车驶出孟买现代化的机场时,映入我眼帘的不是整洁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而是密密麻麻、一望无际的贫民窟。虽然之前通过媒体和电影已经多少知道一点关于印度贫民窟的情况,但当亲眼所见,仍然感觉触目惊心。我安慰自己,或许只有孟买才是如此,其他城市会好一些。然而,随着旅途的延伸,我才发现,印度的各大城市都有许多贫民窟,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今天印度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这些破烂不堪的贫民窟往往毗邻现代化的机场、繁华的商场大厦和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我惊叹不已。
紧靠孟买金融中心的达拉维(Dharavi)据说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在不到2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居住着100万人。坦率地说,这里的居所根本不能算作房子,只是一些用废旧材料堆积起来的窝棚,暗无天日。贫民窟里平均1400多人使用一个厕所,苍蝇乱飞,老鼠乱窜,各种传染病频发。同时,这里又是孟买最大的废品处理场,无数打工者,其中有很多还是儿童,他们把各种各样的废塑料、废电脑、废瓶子、废罐头、废纸箱一一分拣,重新处理。他们没有手套、口罩等最起码的保护装备,甚至连焚化废锡铁皮的炉前工也不戴口罩和眼镜。
在我们看来是“地狱”一般的贫民窟,生活在其中的印度人却不以为然,他们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作为路过的外国人,如果你表示出一点点的好奇,他们会主动邀请你到“寒舍”坐坐,给你端上甜腻的印度茶,向你展示他们在哪里睡觉、哪里洗衣裳、哪里做饭,还会指给你看他们养的一缸金鱼……
在这里,我听到一个词,让我惊诧不已,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被称作“贫民窟主”(slum-owner),也就是说,他们虽然住在贫民窟里,但他们同样是业主(owner)。
为什么现代化的豪宅旁边就是简陋不堪的贫民窟?为什么中心城市会有如此多没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贫民?为什么穷人宁愿居无定所、乞讨度日,也要从农村涌入大城市?
据介绍,这主要是印度的宗教信仰、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印度的种姓制度对人的阶层、生活甚至从事的工作都进行了明确划分,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他们相信每个人的命运早已由神安排好了,穷人大多安于现状,从来没有想过通过个人努力出人头地,改变目前的生存状态。此外,由于印度土地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导致土地分配严重不均,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印度法律保护“迁徙自由”和“乞讨自由”,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涌入城市,政府又无力为其提供住宅,他们就只能在贫民窟中安身。
大片的贫民窟占据了孟买和新德里等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这些地方的地价比上海和北京高出很多,假如能把贫民窟里的居民迁走,安置到远郊,哪怕拆迁后的土地补偿面积比原面积大10倍,政府或开发商依然可赚取丰厚的利润,而且还很容易找到类似“危房改造”、“建设美好城市”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在印度,强制拆迁是行不通的,特别是这样大片的贫民窟,个个都是钉子户,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不好就会引发示威乃至骚乱。另外,政治家们一旦得罪了这些“贫民窟主”,就会失去选票。所以,如果这些“贫民窟主”没有得到心满意足的补偿,让他们搬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印度政府并不是对这些“有损市容”的贫民窟视而不见,他们也想进行城市改造,美化和完善自己的城市,但印度宪法规定,必须保护公民的居住权,政府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必须受宪法制约,政府不能任意驱赶这些希望分享城市资源和福利的贫困人群。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贫民窟”的存在也是印度民主政治的体现,很多外国人称印度为“穷人的天堂”,大致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当然,是不是天堂,是不是民主,只有身在其中的人们才有发言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作为一个亲历印度贫民窟的外国游客,我还是真心希望印度政府能尽快采取措施不断改善这些贫困人群的居住、生活条件,让这些“触目惊心”的“风景”逐步消失。
(责编:孙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