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几年特别是2012年的农业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安排2013年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2012 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奋进,有效克服了川南严重干旱和严重病虫害的影响,农业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
——粮食实现“六连增”,创历史新高,确保了省内供求基本平衡,巩固了粮食主产省地位。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370亿kg,比2011年增产3亿kg、增0.8%,大春、小春、晚秋、主要作物、主产地区全面增产;与2007年比,粮食总产增加30.5亿kg、增9.0%。特别是遭受特大地震的2008年,粮食总产时隔8年再次跃上350亿kg台阶,之后一直稳定在350亿kg以上。油料总产达到286.6万t,连续11年创历史最好水平。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以来,全省建成“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619个,其面积达到252.67万hm2,其中:新建59.33万hm2、改造提升193.33万hm2。农业部命名了7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政府认定授牌了59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省农业厅命名了4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产业基地强县建成产业基地172万hm2,占全省的68%。2012年,全省特色效益农业综合产值3 495亿元,比2008年增长65%。马铃薯产量已由全国第4位上升到第1位,茶叶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蔬菜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油菜稳居第2位,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烟叶、蚕桑等产业位居前列。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07万hm2,产种量、省际间调剂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农业助农人均增收270元以上、增长18.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总额的27.8%。
——农机农艺积极融合,农机化加快发展,总体上迈入了中级发展阶段。2012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 700万kW,比2011年增长7.9%,比2007年增长46.7%。全年完成机耕286.67万hm2、机收121.2万hm2、机播(栽)36万hm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连续两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2012年,修复提灌机械9.2万台次,新建和改造电灌站4 387处,新增提水控灌面积2.65万hm2;川南抗旱提水3.12亿m3,保栽水稻13.2万hm2;建设农村机耕便民道4.1万km。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无到有,全省21个市(州)、179个县(市、区)建立了监管机构,4233个涉农乡镇完成挂牌。完善了2个部省质检中心,新建了1个省质检中心、21个市州质检中心和96个县级质检站。农产品例行监测由2大类增加到11大类,年抽样量由2942个增加到1.75万个。到2012年,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87.67万hm2,比2007年增加1.5倍;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达到43.4万hm2,比2007年增加4.3倍。全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98.3%,比2011年提升0.5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升8.3个百分点。
——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取得突破,川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全省累计认证或登记“三品一标”3 069个,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 927个,比2007年增加1.5倍;绿色食品1 061个,比2007年增加54%。每年组织举办或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50多场次,以“四川泡菜”、“峨眉山茶”、“大凉山”、“川藏高原”、“宜宾早茶”、“广元七绝”等为代表的一批区域品牌和以竹叶青、吉香居等为代表的企业品牌享誉全国。
——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沼气建设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整体性改善。2012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14.72万hm2,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217.6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6.6%,比2007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三网”配套、“三力”提升、建设资金整合、服务功能拓展均有新突破。全省户用沼气保有量达到579.3万户,普及率达到64%,5个市、36个县率先实现沼气化,惠及农民2 000万。按四川省现有沼气规模测算,每年生产沼气达20亿m3,减少薪柴消耗1 200万t,减少CO2排放1 200万t,减少水土流失1 200万m3。
对照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六个上台阶”目标任务来检查,涉及农业部门的“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5%”超额完成,“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新增高产稳产农田面积1 000万亩”、“发展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建成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基地”全面完成。同时,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定岗定员全面落实,准入管理进一步创新,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基本实现。农业综合执法跻身全国前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稳步扩大,土地流转有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一事一议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逐步规范。全省农场连续13年实现盈利,现代农作物种业建设、重大病虫防控、行政审批、农业信息、农业信访、农机安全监理、植检、蚕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鼎力协作,归功于全省农业系统的努力工作,归功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劳作。
回首近几年的奋进历程,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结合起来,坚持把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农业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开辟新思路,探索新路径,以下做法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
(1)坚持主动融入党政中心工作谋划农业,着力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环境。我们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化省情认识,形成发展共识:农业工作必须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去谋划,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大局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抓农业”。我们提出推进“三个转移”,即从注重抓粮食生产转移到与抓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并重,从注重抓农业生产转移到与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并重,从注重抓农业微观管理转移到与抓农业政策法规等宏观管理并重;提出实现“三个跨越”,即由种植业大省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省跨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按照这一理念和思路,我们研究提出的发展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等写入了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决定》,争取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乡镇或区域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与此同时,争取以四川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高规格会议安排部署,仅2012年,以四川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议、春耕生产暨川南抗旱减灾现场会议、沼气化推进工作会议。四川省农业厅还将产业发展动态和农业工作亮点,及时向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作专题报告,近几年每年批示130件以上。市县农业部门也积极响应,全省联动,共同造势。这一系列高“含金量”文件、高规格会议和领导批示,将行业规划上升为党政决策部署,将部门工作上升到主干线去推动,许多地方反映,政策更实了,手段更强了,形象更好了。
(2)坚持谋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我们牵头编制了《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建设1 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四川省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等规划,谋划实施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农机化示范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乡镇或区域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农业投入年年大幅增加。2012年四川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下达各项农业资金148亿元,比2011年增加22.6亿元、增长18%,比2007年增长2.2倍,带动了市县加大投入、撬动了社会加大投入,做大了一批产业基地,做强了一批特色产业,做出了一批影响大的亮点工程,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甚至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通过重大项目建设,现在每个市州都有亮点,每个县都有看点,从不愿接会到争取接会,从寻找现场到优选现场,是这几年发展的真实写照。比如,成都、广安、南充、达州等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大、标准高、带动宽;广汉、宣汉、仁寿的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创造了西南地区粮食高产高效的典范;西充县2年投入7亿元、建成0.67万hm2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苍溪县4年建成10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通江县投入8亿多元建成的银耳产业园,都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一系列重大项目,成为整合资源的平台、推动发展的引擎,从而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到哪里,项目资金就整合安排到哪里,吸引社会资本就投向哪里,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3)坚持生产市场两手抓,着力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一方面,我们坚持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突出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推动标准化生产,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向块状、带状集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坚持打造品牌和开拓市场。每年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西博会、绿博会;连续4年举办中国·四川泡菜展示展销活动,四川泡菜综合产值已达180亿元,比2009年增长1.4倍;连续5年举办四川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北京展销周,先后推出大凉山、川藏高原、大巴山等区域品牌;连续3年举办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迎春大联展、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2012年,成功举行了天府农业日韩行系列活动,四川农业代表团是天府四川日韩行规模最大、参与企业最多的团,23家农业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接,现场签约贸易额1.55亿元、意向性签约3.5亿元。这一系列连贯延续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助推了农产品大流通、大市场、大品牌格局的形成,产量大、品牌弱、销路窄或有特色、产量小、无货卖等状况逐步改变。
(4)坚持推进多方协同合作,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合力。秉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四川省农业厅主动推进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协同合作,与四川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商务厅、省质监局、省编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沟通衔接,先后联合下发了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文件;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大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共建四川创新团队,共商科技抗灾减灾对策;与眉山、广安、巴中等6个市(州)政府签订农业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区域性现代农业示范;积极与中央及四川主要新闻媒体对接,策划系列报道,仅2012年刊播四川农业时政新闻、专题报道和通讯1 850篇(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一系列协同合作活动,相互沟通了情况、共享了资源、汇聚了力量,达到了“1+1〉2”的效果。
近年来四川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发展面临的“双高、双低、双紧”趋势比较明显。双高即高成本、高风险,双低即部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低和务农种粮比较效益低,双紧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认清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研究制定新的办法和措施,走出一条符合西部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2013年全省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和四川省委“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总要求,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具体目标是:力争粮食增产2.5亿kg以上,建设3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3.33万hm2,农业为农民人均增收160元、力争200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导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在粮食总产“六连增”、农民增收“五连快”的高起点上,化解“双高、双低、双紧”多重约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主动融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全省工作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设施设备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驱动,依靠一、二、三产业发展联动,依靠产村相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倍增。为此,要坚持“四个更加注重”:一要更加注重调整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既要保证足够的数量,更要大力提高质量,把结构调优、品种调优、品质调优,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品牌化水平,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要更加注重构建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传承功能,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提高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收益分配比例,分享现代化成果,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三要更加注重产村相融。坚持统筹考虑产业和新村布局,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的重要支撑,继续在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下功夫,促进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互动相融、同步推进。四要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既要注重引导一般农户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不断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要注重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另一方面,着力发展多元服务主体,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两个带动”(即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为驱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七连增”。一要全面实施“四川现代粮食产业基地扩面推进工程”。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高产高效创建为支撑,以农机化作业为保障,把广汉、仁寿、宣汉代表三种不同区域类型的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向全省88个粮食生产大县、特别是产量2.5亿kg以上的县示范推广,分期分批建成60个种植模式标准、要素高度集聚、产业显著发展、种粮效益增加、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粮食产业基地。二要积极引导推进不同模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机、植保等多种形式的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积极推广扶持全程(环节)托管、土地股份合作、职业经理人等多种运行模式,通过加大对规模化经营(服务)主体的财政支持,有针对性地创新开展土地、金融政策扶持,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力争全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6.67万hm2以上,补贴2hm2以上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超过1.5万户、面积达到10万hm2以上。三要加快完善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在扎实抓好“四补贴”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扶持,补贴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倍,开展种粮大户表彰奖励活动,逐步建立扶持粮食规模经营的激励机制。四要继续深化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以主产区为重点,扎实搞好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高效创建,集中推进粮食高产高效模式攻关,广泛开展“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力争建设部省级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700个以上,辐射带动全省高产高效创建示范面积超过200万hm2,促进全省粮食单产提高2kg以上。要结合创建工作积极引导调优作物品种结构,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抓订单,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做大做强优质粮食作物产业。五要不断强化防灾减灾。要提前谋划、主动对接防灾减灾技术补助政策,科学应对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防控,加强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控、阻截和防除,建立重大病虫防治示范区53.33万hm2以上、绿色防控示范区26.67万hm2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66.67万公顷次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
(3)以促进规模化提质增效为方向,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产业建设。突出区域优势,加快规模化基地建设,推进全产业链条打造,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要大力推动第二轮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31个新增培育县要突出特色、找准定位,每个县培育壮大2~3个主导产业,29个提升发展县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强做大一批优势明显、凝聚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加快构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骨干,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继续抓好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广安、眉山、巴中3个市的现代农业整体推进工作。二要切实抓好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四川省“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省建成“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66.67万hm2。要实行分级推进实施,省市县共同抓40个重点县40万hm2,市县规划建设26.67万hm2,推进粮经协调发展,实现农民务农种粮增收。三要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认真抓好3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促进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和水稻、马铃薯、油菜等优势特色经作、粮油产业带集聚发展,到2015年建成1 0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带动1 000万农民增收致富。四要发展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认真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在主导产业集中发展区,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采后处理场所,购置设施设备,开展以清洗、分级、包装、预冷为重点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五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采农家菜”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积极开展农事节庆活动,以节拓市、以节富民。
(4)以加快农机农艺融合为核心,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扶持培育农机作业主体,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着力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安全水平。一要着力培育农机化推动主体。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积极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到800个,服务农户110万户以上,着力打造一批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大力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加强农机科研、质量鉴定等工作。二要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农机化示范县建设。积极构建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重点抓好核心示范区、集中育秧场建设,全年建成“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60个,培育县农机化水平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三要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全面推行“自主购机、直补到卡”政策,重点对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重大农机化新技术的机具进行补贴。四要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探索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种植模式和作业规范,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进平原地区农机化发展,突出抓好适宜丘陵山区农机具的示范应用,重点引进推广水稻插秧、油菜栽收等新机具、新技术,培训农机操作、维修等人员10万人次。五要大力推进机电提灌站、机耕便民道建设。积极推进机电提灌站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年新建和改造机电提灌站2 000处。建设农村机耕便民道4万km。六要加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农机安全和沼气安全。抓好安全源头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和宣传教育,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确保农机、沼气安全发展。
(5)以开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县创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农产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一要构建县级监管长效机制。以监管规范化县建设为抓手,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能力,构建“政府负总责、县乡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县级监管机制。二要继续健全监管服务体系。县级监管机构要落实岗位人员、职责、工作经费、监管设备等保障措施,乡镇农技服务站要设置岗位、配备采样及快速检测设备、落实工作经费,村一级要配备协管员,全面提升监管能力。要继续强化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完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水平。三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拓宽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加强风险隐患分析排查,探索有效的预警机制。加强舆情监控,做好应急处置。四要加强绿色生产。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积极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五要深入推进专项整治。重点打击菜果茶非法使用高毒农药和制售假劣农资行为。
(6)以做响“川”字号农产品为引领,深入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坚持生产发展与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同步推进,以品牌和市场带产业、促生产。一要深入打造农业大品牌。继续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建立认证登记、标志使用等激励政策。强化品牌争创、商标注册、包装宣传和监督管理,强化商标、标识管理,进一步做大品牌规模、提升品牌效应。二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支持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就地建设农产品包装、冷贮等配套设施,发展冷链物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价格动态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合理指导生产。三要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培育农民营销大户、营销经纪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推行农超、农校、农批、农市等产销对接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四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组织举办或参加四川泡菜国际展销会、彭州蔬菜博览会、绿博会、国际农交会等大型展会,搭建平台,创造商机,拓展市场空间。推进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参加农业部及四川省政府安排的“天府四川美国行”、首尔国际食品产业大展、香港茶展、欧洲马铃薯大会、德国纽仑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等活动,促进农业国际贸易。深化和创新川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拓展港澳台和国际市场。
(7)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为目标,继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培育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增强科技的支撑保障作用。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市州农科院所联合协作,选育适宜作物品种,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切实强化四川省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扶持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新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基地666.67hm2以上,保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67万hm2以上,进一步巩固提升“川种”优势。二要强化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2 878个区域综合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任务,实施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项目,全面建成“五有”基层推广机构。认真实施农技推广岗位证书管理制度,获得农技推广岗位证书的人员,才能竞聘农业公共服务岗位。三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采取政府定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到户到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四要实施农业信息化推进行动。启动“金农工程”二期,选择5个县开展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推进12316语音、短信、网站等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强农情调度、农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五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每个市州选择1~2个县探索新型农民培训模式、认证体系和政策支撑,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作用,以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为载体,加快培育种植大户、职业经理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8)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生产,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建设1 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集中连片在50个县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万hm2,力争形成一批6 666.67hm2以上的示范带。二要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十、百、千”示范工程。在10个县、100个乡、1 000个村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带动全省推广配方肥施肥面积达到320万hm2。完成稻田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土壤酸化改良面积26.67万hm2以上。继续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完成监测面积22.9万hm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防治,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三要继续推进沼气化建设。继续推动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完成18万户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新增养殖场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40处、新农村综合体沼气工程集中供气户数1万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5万m3。再认定一批沼气化市、县。实施好节能减排CDM项目,在“彝家新寨”和藏区推广高效低排生物质炉灶。抓好建后服务,力争服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
(9)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突破,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2013年,省定的53个试点县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0%以上;其余县要选择2~3个乡镇或村开展试点。全省用5年时间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二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全省90%以上的农业县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支持30个县建设仲裁庭。三要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把职业农民培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倾斜,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四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分级建立专合社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引导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专合社,推动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专合社。支持专合社开展规模化基地、产品营销体系和自身能力建设,推动各种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把专合社培育成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新型主体。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省上培育200个,每个市州培育10~20个,每个县培育5~10个。继续加强业务辅导员和专合社骨干人员培训。同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选择100个示范单位开展规范化管理试点,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一事一议和财政奖补监督指导,严格规范议事范围、政策限额和议事程序,加大专项治理和专项检查力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此外,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行政审批规范高效透明运行,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推动农场经济发展,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强农业信访工作,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继续抓好农业宣传、农业统计等工作。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多,对农业部门的履职能力要求高。从总体看,我们的干部队伍思想观念不适应,思想敏锐性不强,能力水平不够,工作深度不够。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既要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又要全心全意履行部门职责。
(1)继续抓好业务能力建设。我几年前讲的“大米现象”和“西瓜现象”仍然存在,耕地季节性撂荒有抬头扩大的趋势。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全省农业农机系统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努力打造服务型机关,深入基层开展“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指导和服务。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团队,推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继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市县两级政府换届后,农业局长变化较大,我们将继续举办新任农业局长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市县农业局长赴省外甚至境外考察学习,开眼界,学经验。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科教大联合大协作,继续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能力。强化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继续开展农业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农技队伍的推广服务能力。
(3)继续抓好行业作风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主动融入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充分用好有限的资源,主动作为、履职尽责,敢于碰硬、直面矛盾,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党政领导的关心重视。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四川省委“十项规定”,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继续开展“三深入”(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活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沉下身心、深入群众,察实情、解民忧、办实事。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协助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反映,不能熟视无睹。
(4)继续抓好廉政建设。近年来,“三农”建设项目和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监管任务越来越重,农业部门已不再是反腐的清闲之地。一些省市以及四川一些地方,在实施农业项目中,不时曝出问题,有的问题相当严重,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希望同志们紧绷反腐倡廉这根弦,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布局、日常管理和队伍建设中,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切实避免事业发展了、干部却倒下了。特别要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农业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严格按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有效使用。
(此文为四川省农业厅任永昌厅长在2013年全省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