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剑
【对联故事】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游桂林斗鸡山时,觉得周围景色绮丽可爱,连山名也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联语:
斗鸡山上山鸡斗;
可下联却怎么也对不出来。正当他苦思冥想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听后,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文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对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欣喜若狂,叹服道:“真乃天赐绝对也!”
【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洞中洞隐龙。
【对联知识】
回文: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句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也叫回环。回环运用得当,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即单个的词或字在句子中的相对位置不变,只是改变顺序,让两句在结构上类似,产生语义上相反的效果。
回文联: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叫回文联。
上下联以两个地理名称相对,相映成趣。通过改变字词的顺序形成回文,妙不可言。
【练习】
读故事,体会回文联的含义和妙处。
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饭馆叫“天然居”,乾隆皇帝曾就此作过一副有名的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即把它当成一个联,向大臣们征对下联,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言声。只有大学士纪晓岚即席就北京城东的一座有名的大庙——大佛寺,想出了一副回文联: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纪学士的下联和乾隆皇帝的上联放到一块,就组成一副如出一口的新回文联了: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对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答案:
上联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没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联语从客人的角度来写,既抬高了客人的身价,也表达出了“天然居”饭馆的优雅环境和美好的声誉。下联是说,人们路过大佛寺这座庙,庙里的佛像大极了,大得超过了人。盛赞大佛寺佛像的高大,让香客内心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对联故事】
林则徐少有大志。有一回,老师带学童们游鼓山,爬上鼓山绝顶峰时,一派天风海涛,令学童们兴奋不已。老师命学童们以“山、海”二字为题作联。大家正在冥思苦想之时,才思敏捷的林则徐很快作出一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老师听后,伸出大拇指,同学们也无不佩服。
【对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对联知识】
展志联:通过联语或描写或记叙或抒情,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的对联叫展志联。
上联写站在鼓山上,望见无边的大海,气魄宏大。寓学海无边,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下联则以脚踏绝顶峰,顶天立地,一览天下小!抒发了少年林则徐的凌云壮志。
【练习】
读故事,指出联语表达了李自成怎样的志向。
明末,朝廷无道,百姓民不聊生。李自成一家更是穷得丁当响,经常挨饿受冻,饱尝人间疾苦。李自成的父亲是个明白人,宁肯一家人吃糠咽菜,也要儿子读书识字,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一年,村里关帝庙来了个秀才坐馆收徒,李自成的父亲就叫儿子上学去了。穷人家的孩子肯吃苦,李自成上学比谁都用心,天资又聪明,所以学业日进。老秀才十分喜欢,教得很尽心。没多久,他便学会了对对子,不仅合辙押韵,对仗工整,而且对出句来非同一般,使人瞠目结舌。有一天傍晚,雨过天晴,星月皎洁,老秀才乘兴出了一个上联让李自成来对,出句是: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李自成想了许久,尚未找到恰切的下联。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霎时狂风顿起,云遮月蔽,李自成即景生情,随即对道:
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老秀才听了,异常兴奋,称赞联语含义极大,观其少年志气就不凡。逢人就夸李自成是他教出来的好学生,日后必然有所作为,前途无量。
【对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答案:
李自成少有大志,出语不凡。联语表达了少年李自成要风云际会,改变“旧江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