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党报在示威运动中宣传的作用

2013-06-16 09:20文/
世纪桥 2013年3期
关键词:军阀苏维埃通告

文/ 丁 伟

(本文作者:旅日学者)

1930 年6 月以后,中共中央推出了“七一六反军阀战争示威”、“八一反帝示威”、“九七反对白色恐怖示威”及“双十节拥护苏维埃政权运动示威”。在组织一系列大示威之际,共产党人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提出并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号召民众崛起、参加示威、举行罢工来推翻反动统治。而党报围绕和贯穿党中央的示威决议方针,相应做了大量宣传鼓动等工作,在客观上完成了党报的作用和任务。

一、反军阀战争与拥护苏维埃代表大会为主题——“七一六示威”

在党内推出了“七一六反军阀战争示威”政策时,正值国内军阀混战,暴露了政治、社会上最严重的问题:“战争使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广大劳苦群众流离失所”,“金融混乱,谷米昂贵,捐税繁兴”,“群众无不厌恶军阀战争”。而党中央认为“号召广大群众起来反对军阀战争是目前党的最严重的中心任务”,“目前革命形势已经日益逼近高潮”,“统治阶级的互相削弱而日益崩溃”。为此中共中央确定了党目前的总路线“要号召反对军阀战争的斗争来团结广大群众,而且要坚决的执行对军阀战争的失败主义——变军阀战争为消灭军阀的革命战争路线”。因此党中央在1930 年6 月18 日决议了《组织全国反军阀战争与拥护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示威运动》,决定在“7 月16号”,“组织全国反军阀的示威运动”,以动员群众直接斗争和唤起消灭军阀决心。以此发出了《中央通告第八十二号》并要求全党“反对军阀战争的运动必须与准备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密切的联系起来”。

而党报《红旗》积极宣传中央精神,在1930 年6 月25 日出版的《红旗》(第113 期)专载《通告第八十二号》,号召全党执行中央的决定“七一六大示威”。其后通过发表社论、宣言以及报道等形式来号召全党组织筹备“七一六大示威”,并要求在示威中举行大罢工、罢课。

7 月1 日中共中央发布《为号召「七一六」示威宣言-反对军阀战争与拥护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提出示威的政治目的:“在那一天全国群众举行总罢工、罢课”,“把这一天变成我们伟大的斗争日。”“演习我们武装暴动的艺术,经过七一六示威发展到消灭军阀战争和创造苏维埃中国的武装暴动”。《宣言》发出后,随即在7 月5 日的《红旗》(第116 期)进行转载号召:“全国工农贫农及革命青年在七月十六日举行反军阀战争与拥护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全国总示威”。

为了更紧张的进行反军阀斗争示威的宣传鼓动与组织工作,《红旗》(第115期)在7 月2 日刊登了社论《起来消灭军阀战争》,在列举群众所遭受军阀战争的苦难和悲痛后,说明党中央决定的七一六示威运动是“劳苦群众的迫切要求”,并号召人们崛起推翻国民党军阀帝国主义的统治。

《红旗》(第117 期)在7 月9 日又刊登了社论《扩大反对军阀战争的斗争》强调说明“七月一六日的中心策略任务是组织政治罢工”,同时指出“在铁路工人和海员中工作的不充分,”“假使我们组织全国铁路与海员的总罢工”,则是给军阀战争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最后还要求“总罢工示威的口号,必须使它普遍到所有的工厂学校与兵营中去”。

为了激励革命群众,《红旗》(第120 期)还陆续作了有关七一六示威组织状况的报道,如7 月16日报道:作为七一六大示威的前夜和上海纱厂同盟罢工的信号;老怡和纱厂开始总罢工,三千工友在14 日爆发了以反军阀战争为中心口号的总罢工。[1]

同时江苏省委机关报的《上海报》(第348 号)也相应做出积极的行动,通过发表《庆祝红军的胜利与发展准备我们七一六的大示威》(第349 号),[6][7],《全上海工友动员起来!援助法电罢工,准备七一六》(第352 号)、《罢工罢业罢操 七一六到大马路示威》(第353 号),《革命形势展开中 今日反军阀混战示威的意义》(第356 号)等社论、及《准备七一六示威中纱厂工会开三次代表会》(第347号)等众多介绍组织示威的报道,来推动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七一六大示威运动的宣传和组织等工作。

七一六大示威后,在7 月17 日《上海报》第二版《四千革命战士占领南京路举行反对军阀混战大示威》中还介绍说明了7 月16 日大示威当日“走在马路游行的达四千余人”,“群众则达二万人以上”的壮观景象,而游行被捕者达三十余人。

二、反对帝国主义为主体的八一示威

在6 月18 日的《中共中央通告第八十二号》中,党中央指示“紧接着七一六反军阀战争示威后,应继续准备八一工作,以反对进攻苏联,反对世界大战,援助印度,安南革命运动为中心口号,来组织八一示威运动。”《通告》向全党提出“在七一六示威之后,须布置八一示威工作”。这就是中共中央最初指令全党在1930 年8 月1 日举行“八一示威”的通告。

有关“八一示威”这项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委员会在1930 年7 月3 日通过《组织八一总示威》决议,发出了《中央通知第一三六号》。《通知》中并强调“这一运动从现在起要开始加紧准备”,“除八十二号通告中一般的策略路线仍须坚决执行外,中央更有以下特殊的指示:

第一、应当特别加紧八一任务的宣传鼓动,与反军阀战争,拥护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口号更须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群众的组织路线要坚决运用。

第三、八一运动中必须更动员广大的劳动妇女群众及城市贫民参加示威。

第四、在外国兵,以及印度,安南,高丽,台湾等侨民中,更须深入八一的工作。

第五、在目前军阀混战局势中,八一的示威运动尤须与反军阀战争以及拥护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第六、党的组织,赤色工会,纠察队,在八一运动中,更须见决扩大的发展,使革命的主观力量更足以领导日益逼近的革命高潮。

第七、目前的总任务是在准备武汉及邻近省区的首先胜利,全国八一工作的布置,必须根据党的总任务,只有这样实际的布置,方能推进革命之迅速发展,方能使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取得密切联系。

第八、示威本身必须坚决采取公开斗争的方式,必须形成严密的组织,必须选择勇敢坚决的指挥。”

最后党中央指出“各地对于这一工作,必须拟出具体的工作计划与行动纲领,在主要城市中,须组织行动委员会指挥这一工作,工作计划准备情形与运动经过,须详细报告中央”。为了通告全党,在1930 年7 月12 日的《红旗》转载《中央通知第一三六号》。[2]

为何选择1930 年的8 月1 日来举行示威?

因为,1930 年的8 月1 日是共产国际组织反对世界大战大示威日。在1929 年8 月1 日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组织了第一次国际反帝国主义大战。而中国共产党认为:“在1930 年8 月1 日资本主义世界面对着另一形势,这个形势彻头彻尾显露殖民地革命运动的扩大与深入。”“8 月1 日必须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大战拥护和援助中国印度越南等国革命运动的日子”。

在1930 年7 月9 日《红旗》(第117 期)以社论《“反帝国主义”八一节—国际反帝国主义战争日》阐述上述认识外又强调“八一的主要任务是在国际反世界大战的日子动员最广大的群众来游行示威”,“在八一运动内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一切决议案都要普遍的宣传”,“应该选举苏代大会的基础是与选举八一总行委的代表一样由工农兵选举的”。

上海报

而后中国共产党江苏省执行委员会在领会中央的精神后发出《八一宣言》号召“起来!总罢工参加八一大示威,拥护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中国共产青年团江苏省执行委员会也发出《八一宣言》号召“青年们!起来总罢工参加八一大示威”。[3]其他革命团体也纷纷发表宣言,苏维埃大会中央准备会在7 月27 日《上海报》(第370 号)发表《号召八一总示威宣言》。 左联于8 月20 日《上海报》(第373 号)也发出《左联八一宣言》。革命团体自由大同盟和中国革命互济会江苏总会也通过革命报纸《小申报》在8 月1 日第一版发表《自由大同盟八一宣言》和《中国革命互济会江苏总八一宣言》,以示各方响应党的八一示威运动,并以激情的语言来号召人们崛起参加八一大示威。

中共江苏省委通过其主办的《上海报》,陆续刊登社论和报道说明组织八一示威的内容,并在1930 年8 月2 日《上海报》第三版报道“昨日四万狂热的群众举行了八一示威”。

而在当时红军攻下的长沙,8 月2 日午后1 时,举行了“八十余团体”,“二十万劳苦群众” 参加的八一示威运动大会,以来响应中央的号召。[4]

三、反对白色恐怖的九七示威

当时由于革命势力的发展、苏维埃区域的扩大,国民党当局也制造出空前的白色恐怖。白色恐怖就是帝国主义,国民党的一切发动派用逮捕、监禁、枪毙、杀头种种残酷的方法以对待工农革命战士压迫革命的手段。据全国互济会的调查,1930 年半年来全国逮捕及屠杀人数:在城市被杀的6220人,乡村被杀的58500 人。在主要城市被拘捕的人数达12590 人。[5]在大城市的“青岛,天津,上海,北平,南昌都恐怖世界,工农兵士贫民只有从血泊中冲破敌人的白色恐怖”。[6]

对于白色恐怖,共产党人不能沉默。因此,1930 年8 月16 日《红旗日报》[7]发表社论《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强调“中国反动的统治阶级的白色恐怖,在最近已经表现着非常残酷了。”并宣布:“中国共产党,革命互济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革命团体已经决定於今年九月七日举行全国反对白色恐怖之大示威,这自然代表着整个中国工农劳苦群众之热烈的要求。相信在准备这一工作中,必定要爆发着全国工农劳苦群众之广大的反对白色恐怖的斗争。”同版也以《组织九七反对白色恐怖总示威》为题就为何在9 月7 日举行此次示威作一说明:九七是国际青年斗争日,同时又是帝国主义强盗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的纪念日。今年的九七,中国革命正是日益猛烈发展,帝国主义国民党企图用残酷的白色恐怖,做他们最后的挣扎。

中共中央并发出《中共中央通告-九七纪念大示威》向全党通告在9 月7 日举行大示威,说明强调“今年九七大示威应该是在武装暴动前夜动员千百万广大群众与统治阶级的伟大的阶级决战之预演,故党应以全力来组织,领导这一大示威运动”,“须在群众中作猛烈的鼓动宣传,采用各种方式务使此种鼓动宣传扩大而深入,调动无数群众能於九七那一天蜂拥到街上来,务使这次运动比「五一」「五卅」「八一」这几次运动更为壮大的起来。”《通告》随即在《红旗日报》转载。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党报作了积极相应行动。

1、党报《红旗日报》围绕中央部属的九七大示威,从8 月22 日第8 号起陆续刊登了: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的《九七纪念中的青年工作-今年全国国际青年日的行动大纲》、中共中央委员会《号召九七纪念示威宣言》、立三的《组织政治示威,罢工准备武装暴动》、《兵士弟兄们起来反对白色恐怖》、《加紧九月七日大示威的准备》、《反对国民党军阀的白色恐怖-悼念南京殉难的二十个战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为号召全国青年群众及纪念九七宣言》、《准备九七示威与拥护革命战争》、全国苏维埃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的《九七示威告工农兵贫民书》等有关党中央的通告、宣言、社论,使党员和革命群众领会理解党有关九七大示威的指示和精神,来提高认识,有效开展工作。

2、《红旗日报》以“反对白色恐怖”为标题,积极报道国民党反动当局白色恐怖的事实,揭露抨击反动当局的狰狞面目与罪恶行径,进行反抗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宣传工作,激励党员和革命群众来参加九七反白色恐怖大示威。

3、《红旗日报》并积极报道介绍九七大示威的组织筹备状况,促进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示威组织工作。在示威结束后报道了9 月7 日上海南京路上“参加游行的有先锋队伍二千余,影响群众两万人,战士被捕九人。”的示威情景。并在9 月8 日以社论发布了《九七大示威的教训》总结九七大示威的不足之处。

四、拥护苏维埃政权运动—双十节示威

在九七大示威之后,中共中央又布置了双十节示威,发出《中共中央通告-关于双十节拥护苏维埃政权运动事》说明:“双十节是辛亥革命的纪念日”,“辛亥革命的历史任务不仅在推翻满清皇室,尤其重要的是要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之下解放出来,从地主封建的剥削之下解放出来”。可是“参加国民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投降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地主军阀怀柔断送了革命”,而“经过两年革命事变的发展,完全证明只有在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民主革命,才能彻底完成辛亥革命的历史任务”,这“两年来的土地革命的发展,苏维埃的旗帜,已成为工农民主政权的标志”。所以“要彻底完成辛亥革命的民主任务,只有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共和国”。因此“中央通告全党并领导青年团号召全国全国工农劳苦在辛亥革命纪念这一天,举行拥护苏维埃政权的运动”。向全党发出举行双十节大示威的号令。随即1930 年9 月14 日《红旗日报》转载了此《通告》。

《红旗日报》在9 月18 日第一版又刊登社论《准备十月十日的大示威》,向全党提出准备双十节大示威,并阐述了大示威的斗争意义,要求各个群众团体积极宣传鼓动。而在翌日9 月19 日《红旗日报》第一版发出的社论《论召集全国苏维埃大会的运动》指出“全国这一种伟大的群众的政治斗争的准备,首先便是要准备双十节全国拥护苏维埃大示威的工作充实起来”,“同时只有今年双十节广大群众的政治示威,才能使全国苏维埃大会的准备工作得着真实的群众基础。”

在9 月24 日-28 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虽然中止了李立三路线。但是党中央指导层考虑到:“已决定在双十节作一个拥护苏维埃政权之广大群众运动”,“号召起群众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而斗争”,是“党的最迫切的任务”。所以没有中止双十节大示威运动。

在迫近双十节的10 月1 日《红旗日报》第一版转载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工友为拥护红旗日报而斗争》,指出“拥护苏维埃大会及大会的准备运动(双十节示威)是目前的工作中心”。而双十节前夕的10 月6 日《红旗日报》第二版以标题《双十 打破国民党的欺骗为拥护苏维埃政权而战》说明全沪革命民众已纷纷决定举行示威,打倒反动统治,同时公开了示威时间和地点。

双十节翌日的10 月11 日《红旗日报》第三版以《答复国民党的欺骗全上海劳苦群众举行双十大示威》标题报道了在上海各区举行的示威游行状况,虽然在沪东杨树浦区约有4 千余人群众,于晚上六点一刻钟,开始示威游行,散发十余万红绿传单。但是在其他地区是由于当局事先森严戒备,示威群众不能集中,未能举行示威,暗淡地结束了示威活动。

余 语

示威运动不是李立三路线特有的产物。此前,中共在1929 年就举行过五卅、八一、九一、十一月七日、广州暴动纪念及1930 年的三八和五一等政治示威运动[8]1930 年9 月7 日]。在一定客观程度上,这期间的示威运动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但从组织频度、规模形式上来看,和李立三以为大示威引发“一个伟大罢工的爆发,马上就是全国革命高潮”的主观认为相关。

在此系列的示威运动中,党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助长了“左”倾冒险错误,但是当时党报的确“精密分析革命的环境,解释党的战略与战术,以统一全体党员在一致的战略之下活动”,并且“异常敏锐的抓住一切日常进行极广泛的政治宣传和鼓动”[9]确切地完成了它的作用和任务,体现了当时共产党人对革命的激情和工作的努力。

[1]《老怡和纱厂开始总罢工》,《红旗》(第120 期)第三版,1930 年7 月16 日。

笔者注:1930 年7 月16 日《红旗》出现第119期和第120 期。

[2]专载《中央通知第一三六号》,《红旗》(第118 期)第二版,1930 年7 月12 日。

[3]中国共产党江苏省执行委员会《八一宣言》、中国共产青年团江苏省执行委员会《八一宣言》,《各国共产党关系杂件/中国部/附属物 第十三巻分割7》,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

[4]《“八一”示威运动大会》,《红军日报》1930 年8 月3 日第三版。

[5]《半年来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红旗日报》(第19 号)第二版,1930 年9 月2 日。

[6]《反对白色恐怖-帝国主义国民党到处在作临死的挣扎》,《红旗日报》(第2 号)第一版,1930年8 月16 日。

[7]因建立指导全国的党报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决定由三日刊的《红旗》和《上海报》合并,8 月15 日开始发行每日出版的《红旗日报》,以求内容充实,指导革命亦愈能敏捷健全。

[8]恩来:《中国革命新高潮与中国共产党》,《红旗日报》(第24 号)第二版,1930 年9 月7 日。

[9]立三:《党报》,《红旗》(第100 期)第一版。

猜你喜欢
军阀苏维埃通告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国家药监局关于7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初社会中军阀的行动逻辑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关于实行参考文献新规范的通告
关于实行参考文献新规范的通告
变更启事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