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2013-06-14 05:55孙姣凤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艺术性课堂教学

孙姣凤

摘 要:历史是鲜活生动的,如何才能把历史课上“活”?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知历史。课堂提问,是历史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课堂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艺术性;课堂教学;学生思维

问题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和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如何把课堂提问艺术化,我认为有几个方法:

一、转换思维

同一问题从不同侧面提出,思维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鸦片战争的原因”,就可改问:“为什么鸦片战争在历史发展中有必然性?”前者缺乏启发性;后者则可诱导学生思维,带有启发性。

二、层层设问

教学中,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这种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求知欲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进行探究,达到课堂教学的互动和实效。在讲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节时,设计问题:“将军大使”的由来如何?新中国之初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方针?何为“一边倒”?“一边倒”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有何意义?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

三、导引思维

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采用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如讲完“西安事变”后,若这样的提问:“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初步建立的?”学生回答的效果肯定不理想,可对提问方式稍作变通,设计若干个小问题: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是哪一年?主要内容是什么?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历史意义?通过设问,学生归纳、分析、综合,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所包含的知识要素。

四、图、表的运用

运用图表设计提问,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例如讲“西周的分封制”时,可以对照《西周分封形势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的西周的分封制有何特点?”“对周政权有何作用?”更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训练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突破和超越“知识本位”的教育传统,使历史真正“活”起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阳市第九中学历史组)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艺术性课堂教学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