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都
婆婆走了一年后,公公才渐渐从失去老伴的阴影里走出来。她和老公都悄悄地松了口气。可是,没多久,她发现了新问题。一到晚上7点半,电话铃就响起来,平时打进家里座机的电话,多是她和老公接听的,但每每这个时刻,公公便从沙发上一跃而起,抢先拿起话筒。起初,她以为是老家打来的电话,也没在意。后来座机变成了公公的手机,手机一响,公公就拿起手机到阳台上接听去了,一说,就是半个多小时。她心里开始有了疑问,问老公:“常找爸爸的那个电话是谁打的啊?”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要是爸想再婚,你支持吗?”她愣住了,婆婆才走了一年多,公公就想再婚了?她暗暗为婆婆抱不平。
周日,一大早外出锻炼的公公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位阿姨。直觉告诉她,这位阿姨很可能就是每晚打电话找公公的那一位。果然没猜错,公公跟他们摊牌了:“想和你们商量件事,这位是冯姨,我们准备领个证,阿姨来咱们这里住,你们看好吗?”
她心里很恼火,却又不便表现出来,再婚这么大的事,也不事先跟他们商量好再说,直接把人带来了,当着人家的面,怎么表态?本以为老公也会生气,没想到,他居然满脸堆笑地说:“爸,你们愿意就行了,我没啥意见……”
一连几天,她的脸色都不好看,公公什么也没说,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可公公越这样,她越觉得公公不把他们两口子放在眼里。为这事,她和老公没少吵架。那天,吃过晚饭,她把门一关,又压低了声音跟他吵起来。“爸才60出头,没了老伴多寂寞啊。”老公说。她冷冷回道:“有多寂寞?咱们和儿子不是天天都陪着他吗?”“不一样啊,咱仨对老人再好,也比不上有个知冷知热的老伴。”他说。“那房子怎么办?当初咱们把旧房子卖了,和爸妈一起凑钱买下的这套三居室,现在他要再婚,将来过不下去了,是不是还得给那后老伴分一半房子?”“可以做婚前公证,他们只是做个伴,哪有那么多分财产的事?”“哼,你想得倒简单,我又上班又做家务的,忙得连自己的亲妈都不能常去看望,老爷子又给家里找个局外人叫我伺候,换了你,烦不烦?”
两人越吵越激动,声音不由大了起来。“砰”的一声,公公推门进来:“别吵了,再吵,滚出去!”她和他面面相觑,停止了争吵。屋里一片寂静,静得让人心里发凉。
日子还在一天一天地过,心里却有了隔阂,她甚至盘算着下个月和老公带着孩子搬出去住……月底的一天晚上,老公悄悄告诉她:“爸又改主意,不想再婚了。”她吃惊地张大了嘴。本来应该高兴才对呀,可是不知为什么,一想到公公独自散步的身影,她心里充满自责。
这个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周日那天,老公出差,她带着儿子去姐姐家玩。姐姐把老相册搬出来翻看,无意中在一张合影里看到了冯姨的身影……她指着照片问姐姐:“你认识她?”姐姐看了看照片,点点头:“她是我们单位的一位退休教师,姓冯,经历挺令人同情的。她有两个儿子,老大结婚,她和老伴凑钱给大儿子买了套婚房。轮到老二准备结婚时,冯老师的老伴生病了,为了给老伴治病,花光了家产,还是没能留住老伴的命。她没钱给二儿子买房,就让儿子儿媳跟她一起住,把最大的那间卧室腾出来让给小夫妻俩。但小儿媳天天跟她吵架。没办法,她就到外面租了个小房间,独自生活。有個老伯,也没有老伴,经人牵线,他们俩都满意,准备登记结婚。可就在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又出了两件麻烦事,首先是老伯的孩子不同意他们的婚事,紧接着,冯老师的小儿子和儿媳又因钱的事离婚了,小儿子什么家务也不会做,求冯老师回去住,也反对她再婚……”
回到家里时,天已黑了,她想起还没给家人做饭。刚走进家门,一股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老公不是出差了吗?怎么回来了呢?”她有些奇怪。走进厨房,一看,原来是公公,正系着她的围裙忙碌着。听到她的脚步声,公公扭过头来:“你们回来了,快洗洗手吃饭吧。好久没做饭了,做得不好,将就吃吧。”
她“哎哎”地答应着,鼻子一酸,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爸,对不起,我不应该阻拦您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太自私了,只考虑到自己的小家,没考虑您的感受。”公公愣了一下,摆摆手说:“那事和你没关系,你不必自责。你们两口子都太年轻,有一种爱,你不懂,到了我们这么大的岁数,你们自然就懂了……”
不,她现在就懂了——像冯姨那样,为了儿子的需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像公公这样,为了家庭的和谐,也放弃了对自己幸福的追求……这种爱,为人儿女,早就应该懂得。
(摘自《博爱》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