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饮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2013-06-09 06:58:32龙卫平何汉康杨坚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左心室证候心肌梗死

龙卫平,陈 剑,何汉康,杨坚毅

(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心内科,广西 柳州54500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挽救濒死心肌,保存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1]。PCI术对中医证候的影响以及中医药干预治疗的疗效如何,目前临床资料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益心饮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中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1999年修订的AMI治疗指南[2],具备下列3项中的2项:(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3]中胸痹中医证型辨证标准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1)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2)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或见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3)痰浊壅塞: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符合以上气阴两虚型辨证并兼有痰浊或血瘀、或痰瘀并兼者均纳入研究范围。

1.1.3 纳入标准 (1)符合AMI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2)超声心动图显示至少有一个狭窄冠状动脉所供应的心肌节段存在收缩功能不全(运动减弱、消失或反向运动);(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参照文献[3]进行,成功完成至少一支病变冠状动脉的血运重建,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充分扩张,管腔残余狭窄<20%(直径法),TIMI血流达3级。

1.1.4 排除标准 有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史或心源性休克史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者及资料不完整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8月柳州市中医院成功行PCI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AMI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9.88±9.34)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6.54±10.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术后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1)低分子肝素钙(尤尼苏,规格5 000 U/支,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H20010300)5 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续5~7 d;(2)阿司匹林肠溶片 (拜阿斯匹林,100 mg/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080078)100 mg,1次/d;(3)氯吡格雷(波立维,75 mg/片,杭州赛诺菲制药公司,J20080268)75 mg,1次/d;(4)阿托伐他汀片(立普妥,20 mg/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J20070062)20 mg,1次/d。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益心饮(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20 g,丹参20 g,降香10 g,赤芍12 g,川芎12 g,五味子10 g,麦冬20 g,瓜蒌皮12 g,葛根20 g,薤白15 g,桂枝8 g,炙甘草10 g。由本院煎药室统一煎煮为200 mL药液,真空包装,100 mL/袋),每次1袋,2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将主要临床症状按轻重程度分为3级,分别计1、3、5分,无症状者计0分。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1.4.2 左心室功能检测 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其工作站,探头频率1.5~3.5 MHz,于PCI术后3 d和3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受试者左侧卧位,根据心尖双平面Simson's法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并测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出量(SV)。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靶病变及支架置入情况

60例AMI患者均行急诊PCI术。共对65支冠状动脉的72个病变部位行PCI术,共植入国产药物支架85枚。罪犯血管开通时间在30~128 min,其中在90 min内开通者35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死亡病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n=30,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n=30,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下表同。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胸痛(闷)5.36±1.95 2.42±1.09**#4.96±1.85 3.15±1.24**心悸2.36±0.96 1.45±0.73**##2.56±0.76 1.97±0.98**气短3.35±1.52 1.53±0.88**##3.49±0.61 2.36±0.54**疲倦乏力3.94±1.25 1.28±0.97**##3.78±1.35 2.92±1.23**自汗2.86±1.62 1.24±0.73**##3.27±1.48 2.54±1.26*

2.3 左心室收缩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DD、LVESD、LVEF、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SV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F、SV值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SV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比较 (n=30,±s)

表2 两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比较 (n=30,±s)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LVEDD(mm)LVESD(mm) LVEF(%) SV(mL)55.67±6.96 35.50±2.63 49.06±8.35 55.91±7.50 53.54±5.08*#31.27±3.02*#54.34±9.46*#61.54±6.32*#57.27±7.66 36.43±2.40 50.78±7.51 56.87±6.67 56.41±8.38 35.18±2.55 53.25±6.10 58.03±5.2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可使相应部分心肌处于冬眠或顿抑状态,表现为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PCI术通过重建心肌缺血部位血运,使完全阻死或高度狭窄的冠状动脉再通,使其中仍然存活但功能受损的存活心肌恢复功能,从而使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得到改善。PCI术可使患者在多个方面获益。但由于存在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使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收缩功能恢复延迟或不能完全恢复[6],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远期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其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临床以本虚与标实常相兼并见。本虚多见气虚、阴虚,标实以血瘀痰阻常见。益心饮方中黄芪、党参为君药,补益心气,使血行而不滞;丹参、川芎活血化瘀而养血,赤芍活血散血、行瘀止痛,麦冬、五味子养阴利脉,为臣药;瓜蒌皮化痰开胸,降香行气消痰而使痰随气下,葛根升提阳气,与降香配伍,一升一降,气机得畅,桂枝、薤白温化阳气、散寒止痛,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功能益气养阴,祛痰化瘀。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LVEF、SV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LVEF、SV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时间及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故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合用益心饮,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1]Keeley E C,Boura J A,Grines C L.Primary angioplasty versus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23 randomized trials[J].Lancet,2003,361(9 351):13-2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381-1 393.

[3]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8-111.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70.

[5]高润霖,刘 冰,毛节明,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2):707-718.

[6]Rourke R A,Boden W E,Weintraub W S,et al.Medical therapy v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Implications of the AVERT study and the COURAGE trial[J].Curr Pract Med,1999(2):255-257.

猜你喜欢
左心室证候心肌梗死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 20:26:20
基于改进多尺度ASM和非刚性配准的4D-CT左心室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