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古典舞中的“脚”的地位

2013-06-08 02:13马巍
关键词:古典舞舞姿下肢

马巍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脚在中国古典舞姿中的起承结合、脚对于舞蹈中重心的把握,以及脚在古典舞蹈步伐中的作用,分析了脚在舞姿中的运用,从而深入探讨脚在古典舞中的民族特性。

【关键词】古典舞 “脚”运用

一 脚在中国古典舞姿中的运用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类艺术,必须配合灯光、服装来完成。就舞蹈本身而言,是将身体的各部位全部利用起来的运动方式,缺一不可。脚作为辅助性的部位更是十分关键,只有与脚下的运动有机地结合,才能产生更丰富的整体性、新颖性及富于多样化的身体动律形态。

1.脚在舞姿中的起承结合

中国古典舞舞姿颇多,更讲究在舞姿中的连接。连接是实现舞蹈动态美与流畅美的关键动作,若要处理好连接,就要把起、行、止动作流程的规律和连接动作与主干动作的动势尽力配合得合理,再从一个动作过渡到另一个动作时,主要是在重心上的变化,古典舞中许多动作都是在即将失重的情况下才进行转变的,这就需要稳定重心,贯穿始终,从而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动作。在舞蹈中,越是细节越看功夫,哪怕只是一个上步,都是通过脚对节奏的控制力,于轻重缓急中表达出不同的感受。

2.脚对于舞蹈重心的把握

舞蹈具有静态美和动态美,其静态美是以塑造静态的舞姿造型,在有限的时空中已凝聚的体态传达情感和意韵;动态美则是依靠脚的支撑作用,因此对于脚的训练表现十分重要,古典舞的美就在于将单一的静态与气息连接转换配合,形成具有表现力和风格鲜明的中国古典舞静动互应的舞姿舞态。

3.脚在舞蹈步伐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舞蹈讲究身体的整体运动,脚步不是独立存在的下肢动作,脚的运行取于意,以意生气,以气催力,以力生动,意与动相结合形成的动态,才是脚步的随法。唐满城教授在《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一书中提到:“舞蹈的步伐,即是富有节律性、流动性的下肢运动。它是通过膝与踝关节的屈伸,脚的着地、立地的运动方式而完成行走、跑跳的动作。舞步在舞蹈的表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手舞足蹈中的‘足蹈即意味着脚下要具有丰富的表现语言。”风格性舞步具有古典舞鲜明的风格特点和性格特点,如圆场、摆扣步、花棒步等。

二 脚在中国古典舞中的民族特性

中国古典舞强调风格性,对下肢的训练需要全方位大幅度的软开度,以及各类大幅度的回旋能力。比如,脚有勾也有绷,有开也有撇,鲜明地体现了古典舞中脚训练的民族特征。中国古典舞中的脚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1.含蓄内敛的表情性

鉴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从古代起对于脚就有着独特的审美特性。据史书记载,女子裹脚是因为南唐后主喜欢观看女人在“金质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质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用白绸裹起来直到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这只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再后来,民间女子也纷纷效仿,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向。古代文人曾多次赋予小脚很多的赞美之词,如“三寸金莲”、“香钩”等。中国古典舞中脚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最早来源于戏曲,后经我国老一辈舞蹈艺术家提炼、加工后转化成古典舞中的脚位和步伐。勾、绷脚是最常用的两种,直接影响着许多古典舞风格性很强的动作,如端腿、跨腿、大片腿,以及步伐中的“摆扣步”等。

2.抑扬顿挫的语言性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变换丰富,而舞蹈动作则是根据音乐的节奏不断地变换。脚作为处理节奏的一部分,起到控制轻重缓急的作用。这犹如说话时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观众看清楚舞者所要表现的每一个动作,使表演的真正意义得以正确的传达。动作的节奏处理是中国古典舞动律美感的内在条件。没有节奏的变化,便没有动律美感,而没有动律美感便也没有可欣赏的艺术价值了。“满”、“赶”、“闪”的动作节奏处理,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脚在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变化和对应,脚踢和重复,使其含有各种感情的体现。因此,节奏变化将各种脚的动作按照表情达意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服务。此外,在中国古典舞动作节奏处理变化中,脚对队形、画面、动或静的造型等,也都起着组织和体现的功能。中国古典舞所讲究的“点、线”主要还是说明了时间对动作的限制,动作受时间的制约才有意义。戏曲表演艺术家认为,脚上控制的运用就是“一紧一松”成就了古典舞抑扬顿挫的韵质,翩若惊鸿和宛若游龙的美感。

3.迂回婉转的流动性

中国是龙的故乡,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历代帝王的精神支柱,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智慧。上下数千年,龙文化已经渗透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在古典舞中常见的一种队形称为“龙摆尾”,也是借鉴了龙的图像,一排排的队伍在舞台上回旋流动,表现出中国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于平先生所归纳的“八卦体态”,即“以头为乾,以下肢为坤,其形为六段,以下肢左右跨、膝、脚各位三节之象。要求两角顺意而使、灵便之行,如坤之顺乾,声称万物。脚作为下肢的最后一节,是‘灵便之行的最终体现。”无论是圆场、花棒步,还是摆扣步,都是以脚展现其迥然不同的个性。曾有老师以中国舞台上特有的“圆场”为例,指出圆场是通过行进的步伐构成了一个圆形,绕圆路线的设计是对舞台空间最大限度的利用和认识。一个圆场通过融会贯通、满而不堵的运势同样承载了太极图式的圆环图像,可谓同出一辙。在流动的同时结合上下肢、躯干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个流动的舞姿,最终改变“只动手臂,不动下肢”的情况,使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中国古典舞深受古代文化的影响,体现中国舞蹈的动律精髓。

三 结语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在中国古典舞中,只要一出脚,每一步的挪动都代表着舞者是否具有深厚涵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恰恰是“脚”这一部位的雕琢处理,在舞蹈整体的行云流水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点睛作用,使其在古典舞中能够真正体验和体会中华民族骨血之中的自信与洒脱。

猜你喜欢
古典舞舞姿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看看,春的舞姿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下肢最怕“凉、麻、痛”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石头也会舞
风中的舞姿
领略游戏中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