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坤, 朱桂林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
刘建坤, 朱桂林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评价进行研究。在预实验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确立影响安全能力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数学评价理论中模糊推理方法,构建安全能力评价模型。对构建的评价模型进行样本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大样本测量的情况下,总体测量分数呈左偏态分布,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为79.19~81.99。
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7,Jiangxi Province,China
保障体育课堂教学安全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是关键;因此,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能力至关重要[1-3]。研究资料表明,目前涉及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研究很多,但涉及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4-5]。体育教师安全能力评价体系的缺失,既不利于检测、评估体育教师的教学安全能力,更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借助数学评价理论中模糊逻辑推理方法,对涉及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的因素和定性指标进行统计处理,构建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多层次、多维度、操作性强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评价模型,为准确评价体育教师安全能力提供客观、有效的标准和科学易行的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CBOSC等学术期刊网,以学校体育安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学校体育损伤、学校体育风险等为主题和检索词,查阅了近10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6-9]。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围绕此设计了相应的26项评价指标。
1.2 实验法
1.2.1 预实验 以初选的26项指标为依据,设计了《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量量表》,并进行实际测量,测量的范围为南昌市不同类型的中学(2所重点中学、2所私立中学、2所普通中学)。测量的对象为各级中学的教师(其中男教师35位,女教师28位)。由于测量的大部分项目以定性为主,且难以量化,因此,分5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进行测量。
1.2.2 模型评估实验 模型设计完成以后,为判定模型的实际评价效果,在江西省内以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为抽样依据,分别在不同地区选取不同类型的中学,发放《中学体育教师课堂安全能力测量量表》。共发放量表198份,回收170份,回收率为85%,剔除无效量表8份,有效回收率为82%。对回收的量表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数据的分布状况,对评价模型做出综合评判。
1.3 专家调查法 对国内35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3轮调查:在第1轮调查中把研究设想以及预实验结果提供给专家,请专家初步提出研究建议;在第2轮调查中侧重对安全能力评价所涉及的主要因素及其指标体系进行调查,要求专家提出意见;在第3轮调查中将上一轮调查的结果再次反馈给专家,由专家对安全能力涉及的初选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明确筛选判断,并要求专家对各因素及其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1.4 数理统计法
1.4.1 初选指标的统计学筛选 依据实验法测试的结果,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R聚类分析法筛选指标。其中,因子分析后通过最大正交旋转,剖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经过聚类分析,将指标聚成若干类。参照数据处理结果并结合专家意见(选择专家同意率在60%以上的指标),删除缺乏同一性或独立性差的指标6项,最终确定了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3项主要因素、20项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权重系数(表1)。
表1 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综合评价量表Table 1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cale of Safety Capacity for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Classroom Teaching
表1(续)
1.4.2 指标的信度检验 在预实验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试量表》进行第2轮测试。在测试量表中将同一内容、同一类型的测试项目设置奇、偶2道题目,然后把题号为奇数的试题得分归为一个测试,题号为偶数的试题得分归为另一个测试,再分别求总分。当求得奇、偶2部分测试分数后,利用积差相关公式计算分半信度系数:最后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得到的信度系数Rhh=2Rhh/1+Rhh=0.87,表明测试内容稳定性较好,符合研究需要。
1.4.3 指标的效度检验 采用点二列相关法计算每一测试指标得分与该主因素得分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为0.57~0.86,P<0.01。
从表1可以看出,中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安全能力主要由3个主导因素和一系列下属指标组成,无论是主导因素还是从属指标均体现出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难以量化的特点。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数学评价理论中不精确推理的方法——加权模糊推理法,对影响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的因素和指标进行转化处理[10-11]。
“加权模糊推理法”主要是依据系统的递进层次结构,经过自下而上3个阶段的推理,最终导出评价结果的过程。第1层是由指标层的各项指标推导准则层的各因素等级及其真度;第2层是由准则层的各因素推断目标层即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的等级及真度;第3层是由第2层推出的评价等级,计算出教师安全能力的具体分值。
2.1 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基本原理 在加权模糊推理法中,每一条推理规则可用下列子句表示出来:
W1*P1,W2*P2,W3*P3,…,Wn*Pn,P。 1)Pi(i=1,2,…,n)是前提,是一个模糊量,每一个Pi都附一个“真度”T(Pi),0≤T(Pi)≤1,表示该前提为“真”的可信度。2)Wi表示各前提的重要性即权值,Wi≥0,且(i=1,2,…,n)。3)*表示乘号;→表示“推出”;CF为规则的可信因子,表示该规则为真的可信度,0≤CF≤1,P为结论,是一个模糊量。
应用规则进行推理,结果是推出结论P为真的可信度即真度T(P),T(P)=CF*(公式1)。
利用公式1分别计算出各条规则所推结论的真度为T(Pi)(i=1,2,…,m),综合应用以上规则,推出最后结论P的真度为:T(P)=max{T1(P),T2(P),…,Tm(P)}。
2.2 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2.2.1 建立逐级递增的体育教师安全能力评价系统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安全能力是由不同因素和指标组成的,各种因素和指标体现了影响教师安全能力的不同侧面。为了对体育教师的安全能力进行科学、有效量化,在此将影响安全能力的因素和指标分别划分到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体现了相同的属性和概括程度,不同层次体现了不同属性和抽象水平,这样就形成了从评价对象层到目标层的逐级递增的评价系统(图1)。
图1 递进层次评价系统示意Figure 1. The Diagrammatic Sketch of the Progressive Assessment Levels
2.2.2 确定各评价等级的真度 首先发给每个评判者一份《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试量表》,由评判者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评价标准,如实地判定教师安全能力的等级(评价分5个等级进行),并在该等级评价栏中打“+”。评价结束后,评价单位收集各评价者的量表,统计各栏的“+”数,并计入统计表内。如8人参加评判,“钻研教材”评价优秀级别的有4人,则真度为4/8=0.50,即认为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对体育安全方面设计水平为“优秀”级别的可信度为50%。
2.2.3 确定各主要因素和指标的权重系数 根据35份专家调查表统计各主要因素重要程度的次数分布(表2)。
表2 3大主导因素重要程度的次数分布Table 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3 Types of Major Factors
依据专家对3大主导因素重要程度的次数分布排序得到相应的次数分布向量:A1=(28,6,1);A2=(8, 21,6);A3=(2,5,28)。然后由第1~3位按其重要程度定义一个加权向量B:B=(B1,B2,B3)=(0.60,0.25,0.15),于是每类指标的权重系数就是AI与加权向量B专置的乘积,即=Ai·BT=Ai·这样就得到3大主导因素的权重系数:= 18.45,=10.95,=6.65。对、、构成的向量做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分别是0.52、0.30、0.18。从权重系数的大小可以清楚地看出,专家对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评价主导因素的排名依次是课堂教学安全能力、基本体育安全能力和教育品德。
依照同样的原理,相应计算出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集(表2)。
2.2.4 设计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评价模型 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评价模型主要由逐层递阶的3个推理过程组成。在第1层推理中,对应准则层的3个因素建立3组推理规则,每组规则中根据5个评价等级建立5条推出相同结论的规则。在此以建立第1组规则(因素为“教育品德”)为例,其他规则仿照此建立。
2.2.4.1 第1层推理过程 第1条(优秀级):“教育品德”P1,规则的可信因子CF1=1(表3)。表示为:(规则1-1)。
同理可推,第2条(良好级):“教育品德”P1,规则的可信因子CF2=1。表示为:0.15*P21,0.15*P22,(规则1-2)。
表3 “教育品德”真度及权重Table 3 Liability and Weight of Education Morality
推理时,根据公式1计算各规则所推结论P1的真度TiPi(i=1,2,…,5),即对应5个评价等级的真度,其中各前提Pmn(m=1,2,…,5;n=1,2,…,4)的真度T(Pmn)由前面的评判统计得出。
2.2.4.2 第2层推理过程 在第2层推理中,对应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水平的5个评价等级,建立5条规则。
第1条(优秀级):“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水平”P,规则的可信因子CF1=1(表4)。表示为:0.18* P11,0.30*P21,0.52*(规则2-1)。
表4 “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水平”真度及权重Table 4 Liability and Weight of Safety Capacity Level for Teachers’Classroom Teaching
依次推理,第2条(良好级,CF2)至第5条(差级CF5)的规则分别是:0.18*P12,0.30*P22,0.52*P32(规则2-2);0.18*P13,0.30*P23,0.52*P33(规则2-3);0.18*P14,0.30*P24,0.52*P34(规则2-4);0.18*P15,0.30*P25,0.52*P35(规则2-5)。
推理时,根据公式1计算各规则所推结论P的真度Ti(P)(i=1,2,…,5),即对应5个评价等级的真度,其中各前提Pjk(j=1,2,3;k=1,2…,5)的真度T(Pjk)由第1层计算得到。综合此组规则,推出结论P的真度T(P)=max{T1(P),T2(P),…,T5(P)}。与此对应的等级为评判结果。
2.2.4.3 计算综合评分值 根据第1层和第2层的推理结果,可计算出某位体育教师课堂体育教学安全能力的具体分值(百分制)。各评价等级对应的评分段及组中值如表5所示。
表5 评分段及组中值一览Table 5 Grading Segmentation and Segmentation Information
设组中值为Vi(i=1,2,…,5),则体育教师课堂体育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分值(公式2)。
2.3 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评价模型的测试
2.3.1 通过模型测试分数估计总体数据分布特征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既可以各自反映总体单位分布集中趋势,它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关系,此关系可反映总体数量分布的特征:当=Me=MO时,总体次数呈对称分布;当<Me<MO时,总体次数分布为左偏态;当>Me>MO时,总体次数分布为右偏态[12](表6)。
表6 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测试分数分布Table 6 Distribution of Safety Capacity Score of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Classroom Teaching
2.3.1.1 计算众数 根据分组资料计算众数时,先确定次数最多的组为众数,然后根据公式计算众数的近似值。,其中:MO表示众数;L表示众数组下限;f表示众数所在组的次数;f-1表示众数所在组的前一组的次数;f+1表示众数所在组的后一组的次数;d表示众数所在组的组距。依据公式则得出:
2.3.2.2 计算中位数 中位数的计算公式是:Me=其中,可由统计软件得出(= 80.59),因此,
图2 测试分数均数的分布特征Figure 2. Distribution Tendency of the Average Testing Score
2.3.2 通过模型测试分数估计总体平均分数区间对162个测试样本进行数理统计,样本的平均数= 80.59,标准差Sn=9.08。在0.95的置信水平下估算一下总体平均分数的置信区间。在大样本的情况下,置信区间的运算公式是:可以 得 出,因此,总体均数95%的置信区间是[79.19, 81.99],即评价总体的平均测试分数为 79.19~81.99。
通过预实验和专家调查得到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评价因素及其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安全能力的真实情况。利用加权模糊推理方法构建的评价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评价过程中各评价因素和相应的指标体系不精确、难以量化的问题。评价模型恰当地处理了总体评价影响因素和单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既考虑了影响安全能力的总体因素,又保留了单因素评判的信息,能体现每位体育教师安全能力的实际水平。对再实验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发现,由抽样样本推算出的图形呈左偏态分布,该结果与通过SPSS 13.0数据处理软件绘制的图形分布特征一致。借助样本测试结果显示,在0.95置信水平情况下,对大面积抽样测量平均分数的置信区间进行了估计,总体样本测量的平均分数为79.19~81.99。
[1] 潘建芬,罗利华.体育教师培训文化透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4):76-78
[2] 郑旗.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与对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83
[3] 付奕,于芳,李纲.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特征及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4):53-55
[4] 展利民,邢亮.学校体育风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9-20
[5] 马海涛.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5):49
[6] 李清,季建成,邬燕红.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
[7] 胡晓波.体育教师应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挑战之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3):54
[8] 邹开其.模糊系统与专家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120
[9] 朱元利.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65-68
[10] 李涛,刘建坤.对姚明进攻能力的综合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282-1284
[11] 刘杰明.对后卫队员进攻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3):62-67
[12] 马海军.管理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2-83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afety Capacity for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Classroom Teaching
∥LIU Jiankun,ZHU Guilin
The stud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experiment and statistics to explore the assessment of safety capacity for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classroom teaching.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safety capacity are determined and relate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is also established with the preparatory experiment and expert interview.Safety capacity model is built with the fuzzy reasoning method and tested on large samples.The test reveals a skew ed distribution to the left and the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the population mean are 79.19~81.99.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afety capac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comprehensive assessment;model
G807.3
A
1000 -5498(2013)03 -0089 -06
2012 -12 -18;
2013 -02 -19
刘建坤(1973 -),男,山东新泰人,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Tel:13767021236,E- mail:ljkcm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