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罡
脑瘤是指生长于颅内的肿瘤, 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两类。脑瘤切除术是治疗脑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术后, 患者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 如不及时给予营养支持, 极有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或发生并发症, 而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1]。本研究对贵航集团三○二医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采用脑瘤切除术治疗的64例原发性脑瘤患者分别采用EN与TPN进行营养支持, 现将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64例经颅内CT及病理学检查等诊断为原发性脑瘤患者, 均为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入本院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38例, 女26例, 年龄在26~7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6.11±4.73)岁;肿瘤部位及性质:桥小脑角听神经瘤25例, 左额顶叶矢状窦旁脑膜瘤12例, 小脑半球血管网状细胞瘤8例, 右额顶胶质瘤Ⅰ级7例, 嗅沟脑膜瘤6例, 鞍上颅咽管瘤4例, 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2例。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3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性质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采取脑瘤切除术治疗。
1.3 营养支持
1.3.1 EN组 术中在胃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 确定位置,术后24 h内经营养管滴注温生理盐水200~500 ml, 确定患者无腹胀、恶心及呕吐等症状后, 24 h后经鼻空肠营养管缓慢滴注肠内营养液, 逐步过渡到全量(约6280 kJ/d)。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8℃左右, 通过营养泵以20 ml/h匀速滴注, 适应后逐渐增至100 ml/h, 1000~1500 ml/d, 连续应用7 d;同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3.2 TPN组 术后开始至第7天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每天滴注全营养液3L袋。1~3 d热量维持在71kJ/(kg·d), 氮量维持在 0.13g/(kg·d);4~7 d热量由71 kJ/(kg·d)增加至105 kJ/(kg·d), 氮量增加至0.19 g/(kg·d) 。
1.4 观察指标 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同时,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分析 营养支持前, EN组与TP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及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 E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及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TPN组, 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分析 (±s)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分析 (±s)
观察项目血清白蛋白(mg/L)血清前白蛋白(mg/L)转铁蛋白 (g/L)营养支持前TPN 组 1871.34±22.52 19.64±8.21 1.73±0.21 EN组 179.56±28.69 20.32±7.54 1.79±0.25营养支持后TPN 组 376.59±25.63 19.23±6.75 1.58±0.24 EN组 435.23±32.98 25.70±7.34 1.90±0.33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分析 TPN组有10例, 29例次发生肺炎、胃潴留、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EN组有5例, 13例次发生上述并发症, EN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TPN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分析(例次)
手术是治疗脑瘤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手术创伤大, 术后患者分解、代谢速度均加快, 体内营养物质迅速消耗, 易导致机体营养缺乏, 免疫力降低[2]。EN能有效维持肠粘膜屏障功能, 增加血液循环, 加速肠蠕动, 显著降低患者血浆内毒素,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TPN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长期禁食可使患者肠黏膜萎缩、通透性升高,且费用较EN明显升高[3]。
本研究结果显示, EN支持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好于TPN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EN组较TPN组更有利于脑瘤切除术入住ICU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且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TPN组, 说明EN较TPN安全性更高。
[1]肖喜春.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09,06(16): 20-22.
[2]骆一舟,陈尚武,赏仲兔.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探讨.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1980-1982.
[3]朱利微,徐淑云,赵庆伟,等.胃癌病人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0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