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祥
【摘要】 思想政治教师要提高政治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思想政治 素养 意义 方法
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它是指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等诸方面的综合。政治素养主要是指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政治素质方面的修养,是党性和阶级性的体现。按照国家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接受心理、品德、法律及国情常识的教育,而品德、法律和国策方针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1.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意义非凡:
1.1 它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一直被全社会高度关注,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难在什么地方?难在青少年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道德水平低下;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意识;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以刀弑母者有之;自残自杀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更是不胜枚举。)等。这些严重制约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影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1.2 它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来国家的发展将由他们决策和执行。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尚法的精神,没有对国情的了解及对国策、制度的领悟能力等素养,他们将无法完成历史的重托。
1.3 它是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始终困扰着社会的进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某青少年犯罪专家指出:新世纪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性分布:14-16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长率持续增高,犯罪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初犯年龄越来越小。其主要表现是:盗窃、抢劫、暴力甚至杀人。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不会用合理的途径与方法表达愿望和对利益的诉求,往往采用偏激或极端的做法。因而,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刻不容缓。
由此看来,中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仅重要而且紧迫,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2.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途径和方法
2.1 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党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支持者、维护者、执行者,成为学生的榜样。
2.2 强化学生的素养意识,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如粤教版八年级讲到礼貌这一内容时,我引用这样两例:一个年轻人向一个老人问路:"喂!老头。到XX村怎么走?"老人手一指:"五里(无礼)"。结果可想而知。另一则故事讲到,几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银行实习。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他们倒水喝,只有一个男生向对方说了声"谢谢!"。实习结束后,尽管大家都想留下来,但是幸运的只有这个男生。另外,去年引起全国热议的ATM盗窃案,再次暴露出现代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所以要使学生自觉加强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2.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造就学生健全人格
目前,多数教材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在七、八年级学习,但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每个年级及每节课中。
首先,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对学生提供的帮助,围绕着学习心理辅导这个中心,低年级侧重生活心理辅导,高年级侧重人格心理辅导。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1)通过课堂观察、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及QQ专号,开展个别心理辅导;(2)鼓励学生尊重隐私的前提下相互帮助;(3)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及印发资料,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
最后,引导学生修炼健全人格,弥补人格缺陷。例如:读名人传记;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等,使学生受到伟大人格魅力的感染和熏陶。世人敬仰的周总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自立自强的洪战辉、爱岗敬业的许振超,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2.4 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如学习"双百人物"、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月、每周给母亲洗一次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学会负责任,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另一方面,把"八荣八耻"细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如:我们推出校园版的"八荣八耻",即:以关爱集体为荣,以抹黑集体为耻;以服务奉献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以锐意进取为荣,以平庸落后为耻;以勤奋刻苦为荣,以散漫懒惰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破坏和谐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抄袭舞弊为耻;以尊师守纪为荣,以无礼违纪为耻;以环保低碳为荣,以浪费污染为耻。把它作为规范学生言行的标尺。
2.5 重视国情教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国情教育是继心理健康、道德、法律之后中学生必修的重要一课。对国情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领会国策、方针、路线,利于认清社会主旋律,自觉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因此,要使学生:(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制度、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等。(2)理解党政方针、政策都是依据基本国情制定的。(3)深刻领会现代化建设道路上,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要达到以上目标,首先,要重视学生对基本国情的学习。让学生从身边及媒体搜集相关资料,归纳提炼,对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经济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有直观、具体的认识。这是理解国策、方针的基础。
其次,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社会调查或参加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计生、环保及涉及民生问题的活动,使学生亲感亲受,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邀请部分毕业生,作以"思想政治素养与国家发展要求"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参加工作的学生对二者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他们给在校学生提出的忠告和建议,有很强的说服力和信服力,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总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是个阶段性、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我们常抓不懈,多方努力。唯有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他们才能不辱使命,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参考文献
[1] 刘远, 赵晓兵. 职业素养中的人文精神[J]. 商场现代化, 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