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秀叁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因此,务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把握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有效读书活动、指导掌握阅读方法等举措来阐释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 阅读教学 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多的精神食粮,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寓教于"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热爱读书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当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殿堂。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呢?一是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二是要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如教学《蓝色的树叶》时,树叶不是绿色的吗?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兴趣极浓,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三是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一种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学《操场上》一文时,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小朋友会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借此情景,导入《操场上》一文的学习,重温在操场玩耍时的畅快。四是要游戏介入,自己体悟。即适当地介入游戏,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寓言两则》时,让学生参与游戏、演小品,使学生在游戏中自己体悟课文,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五是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经常性地讲一些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营养,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六是随机指导,树立典范。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2.寓教于"法",指导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主动读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同时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读书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拓展。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一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二是教育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注重对阅读材料综合理解能力的培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源,常常只看看标题,意在捕捉有用信息。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三是引导学生针对性训练。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训练了创造想象力。四是要做到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参与阅读活动。
教师把握了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了多途径地阅读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文字精华。总之,教师只有悉心钻研、科学探索,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从而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审美情趣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长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2] 刘云;;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