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高峰,孙 健,冯淑玲,王 莉,扬志刚(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山东 高密 65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山东 青岛66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冷高峰,孙 健2,冯淑玲1,王 莉1,扬志刚1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山东 高密 26150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山东 青岛26600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012年来高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方辨证论治,1剂/d,1剂服2次,连服3日,3日后不再多用。另加局部金黄散外敷,并同时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生素。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出现死亡或后遗症。治疗组痊愈病程平均4.67 d,切开引流1例,对照组痊愈病程平均6.80 d,切开引流1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切开引流率,缩短病程。
颌面部;间隙感染;中西医结合;切开引流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如治疗不及时感染可向周围组织扩散,引起窒息,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方法是有针对性的选用抗菌药物,必要时给予切开引流。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切开引流率高,且切开引流后需多次换药,增加了患者痛苦。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缩短了病程,切开引流例数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012年来我科就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0例,均为住院患者,选择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就诊,患者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l.6~65岁,平均32.1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感染部位见表1。
表1 患者感染部位
1.2 诊断标准
感染区表现为红、肿、热、痛,有时伴开口或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反应较重的患者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大;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为热毒型,气血两虚型,阴虚型。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用药 患者入院后初步估计致病菌后选择抗菌药物,葡萄球属的产青霉素酶株按体质量给予头孢噻肟钠0.5~3.0静脉滴注,2次/d;葡萄球属的不产青霉素酶株给予阿奇霉素0.1~0.5静脉滴注,1次/d,链球菌属按体质量给予青霉素80~400 万u静脉滴注,2次/d,再根据药敏结果和临床疗效调整应用相应敏感抗生素。治疗组患者在应用西医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及金黄散外敷,中药方剂以仙方活命饮加减为主要方剂, 1剂/d,剂服2次,连服三日停药。其中热毒型32例以本方加减用药:金银花、连翘、黄芩、蒲公英、蚤休、归尾、赤芍、丹皮、乳香、没药、黄芪、穿山甲、皂角刺;气血两虚型6例以本方加减用药: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穿山甲、皂角刺、蚤休;阴虚型2例以本方加减用药:生地、白芍、花粉、知母、玄参、二冬、黄芪、当归、皂角刺、穿山甲、川贝进行治疗;少儿用药剂量酌减。中医外用药:用鸡蛋清1个,充分调糊后加入金黄散贴敷于间隙感染的部位,每天更换1次。
1.3.2 对照组用药 除不给于中医中药治疗外抗生素应用同治疗组。
1.4 引流脓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80例患者中11例需氧培养无菌生长,3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为链球菌(包括4例粪链球菌),7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绿脓杆菌;药敏结果:本组需氧培养有菌生长的病人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别为:头孢噻肟钠77.3%、青霉素为41.3% 、头孢哌酮舒巴坦 86.7%、克林霉素为 67.1% 、红霉素为72.5%、左氧氟沙星为79.8%和万古霉素为 100%
1.5 重症患者处理
治疗三天后,疼痛及其全身症状不减轻,体温仍在38℃以上,白细胞总数在15 000至2万以上以及分类高于正常值。局部检查,肿胀不消退,浅表有波动感或深部穿刺有脓的均给与切开引流。
1.6 疗效标准
痊愈:局部肿胀全部消退,全身情况恢复正常,体温正常,血常规在正常范围内;好转: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消失;无效:症状未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局部红、肿、热、痛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程上,治疗组平均4.67 d,对照组6.8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切开引流率为2.5% ,对照组切开引流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s,n=40)
表2 两组疗效比较(±s,n=40)
组别 好转时间(d) 痊愈时间(d) 切开引流(例)治疗组 2.21±0.61 4.67±0.73 1(2.5%)对照组 4.58±1.23 6.80±1.88 9(22.5%)
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有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外伤性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以牙源性感染居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根据张口受限,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升高等炎症的典型表现,并结合必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如CT、核磁共振等,快速、准确作出临床诊断并不困难。经积极有效的治疗一般均可治愈。但若处理不当,由于颌面部间隙感染往往不局限于单个间隙,而是向邻近组织和间隙扩散,严重者可引发多间隙感染,甚至合并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多见是需氧菌、厌氧菌或兼性菌的混合感染,宜早期应用足量广谱抗菌药物,再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临床治疗做适当调整[1]。Rega等[2]对103例头颈部间隙感染住院患者中培养分离269种病原菌,其中178株为需氧菌,91株为厌氧菌;革兰阳性球菌占到病原菌的57.7%,革兰阴性杆菌可从33.3%的培养物中分离到。位于前列的细菌依次是草绿色链球菌、普雷沃菌、葡萄球菌和消化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为87.1% ,是治疗草绿色链球菌的高效抗生素,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分别为:头孢唑啉钠为100%、克林霉素为86.3% 、红霉素为83.4%、左氧氟沙星为98.6%和万古霉素为 100%。但临床上有些病例,药敏药物并不完全起效,因为在治疗过程中病原菌种类可发生变化,如出现耐药菌株及新的混合,可首先考虑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庞宝兴等[3]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46例病原菌分析后表明:牙源性感染为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医源性、血源性、损伤性较少见,且常累及颌下间隙。对于牙源性感染患者一定要在感染控制后尽早拔除患牙,以免再次感染。
中西医联合用药抗炎消肿作用更强。有研究报导[4]仙方活命饮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还具有抑制炎症渗出,加强炎症的分解、吸收,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也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避免了抗生素药量过大的不良后果产生。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了病程,降低了切开引流率,减轻了患者痛苦。祖国医学称颌面部间隙感染为“牙齿痈”、“面痈”等,属外痈范畴。《内经》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阐明了痈是由于感受疫毒疠气引起邪毒雍聚,致使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仙方活命饮治疗各类疮疡肿毒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怯邪固本则可标本兼治,在治疗外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中单味药,除穿山甲、乳香、皂角刺外,其余各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多种细菌、病毒作用。其中金银花,抗菌谱较广,抗菌作用较强。当归、陈皮、贝母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外周血流量;当归、赤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故可改善局部供血,有利于炎症消散及吸收。诸药合用,抗菌作用可能增强。多种实验表明本方具有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也值得更深入探讨。金黄散剂主要由大黄(治热结、宣气、消痛、通肠利便),黄柏(泻相火,泄湿热),白芷(发表,祛风解肌),姜黄(行气破血,治癜血块),天花粉(清热解毒)等组成。经临床观察,外用如意金黄散可使抗炎效果进一步加强,病灶消散快,并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因此在外敷同时应用后,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经济安全,可标本兼治,疗效可靠,能减轻正常组织的损伤,迅速解除患者痛苦,很大程度降低了切开引流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
[2]Rega AJ,Aziz SR,Ziccardi VB. Mcrobiology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ies of head and neck space infectionsof odontogenic origin[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6,64(9):1 377-1 380.
[3]庞宝兴,冯元勇,李凤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46例病原菌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3):168-170.
[4]李建平,成玉明,王桂霞,等.仙方活命饮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6):61.
(本文编辑 韩志涛)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n fascial space infection of maxillofacial regions
LENG Gao-feng,SUN Jian,FENG Shu-ling,WANG Li,YANG Zhi-gang
(1.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Gaomi,Gaomi,Shandong 261500,China;2.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003,China)
Fascial space infection of maxillofacial regions;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cision and drainage
R782.3
--
冷高峰(1971-),男,山东高密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种植及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