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玉静 李卫东 施浩洁
掌握“双刃剑”提升竞争力
文/谭玉静 李卫东 施浩洁
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面对市场挑战,抓住这一机会,建立相应的标准和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理念的进步,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促使我国纺织服装贸易走向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背景下,自给自足的生产、销售模式已不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各国间贸易往来频繁、关系愈加密切,各国逐渐拓宽了自己的市场,增加了与外界的交流,但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国外进口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也逐渐步入白热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绿色消费”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在这两种社会背景下,以欧盟、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技术优势,对进口商品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条件,一般是以环保法规、安全卫生标准、绿色标志认证等为主要内容。此类贸易限制实质上是技术性壁垒,是出于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环境而设置的,因此被称之为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法律规章,也有自愿性措施;既有环保标准,也有生态标签,波及范围越来越广。环保标准日趋复杂、严格,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国际上对我国纺织品影响较大的四种认证及标准见下表1。
我国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等影响较大,加之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导致纺织品出口面临市场准入的压力越来越大。实际上,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企业有负面影响,但也有积极的一面。
随着国外市场准入条件的提高,国际上开始采用发放纺织品生态标签的新标准,与各国内部的要求相比更为严格,这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难度增大。要达到环保标准必须更新生产原料及检验设备,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的利润减少。随着各种成本的提高,产品售价也同时提高,传统的优势被削弱,竞争力下降。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措施具有隐蔽性、灵活性、歧视性、技术性等特点,并且这些特点相当复杂,从而使我国与贸易对象国之间争端不断,摩擦不断升级。
表1 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前,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直到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加之国际贸易往来,促使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标准逐渐提高,带动企业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绿色壁垒在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尽量把污染减小到最少,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企业的绿色意识。
我国虽然是纺织大国,但大部分纺织企业规模小,整个行业也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上目前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因此通过绿色壁垒,纺织行业能够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做出调整,使整个纺织服装出口行业优胜劣汰,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国际新形势的发展。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整体规模较小,自身能力有限,难以独立完成有关的绿色生产项目。面对绿色壁垒,只有国家和企业共同采取措施,双管齐下才会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单位:上海市纤维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