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林栽培技术及特征探讨

2013-06-04 07:09李树昌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9期
关键词:人工林

李树昌

【摘 要】人工造林在我国甚至世界各国都占据着积极重要的地位,它适用于极度退化的荒山、沙区以及条件极差的退耕地且又易遭到人畜反复干扰的地区培育生态林,还适用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商品林的培育。采用的树种为当地的乡土种类,主要是建群种和优势种,并且强调多种类、多层次的材料混合,所形成的森林接近当地的天然林,植被结构合理,同化能力强,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人工造林还可以模仿表现良好的人工林。在自然情况下要使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为顶极森林植被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人工林;栽培方法;造林模式

人工造林,就是在无林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一般来说,造林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有限的森林资源,创造社会价值和国民经济,提供木材和林产品,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由于人工林是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的,因此,其生长速率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天然林,大量培育人工林能够通过小面积的人工林来生产社会所需的木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天然林。毕竟,天然林对环境的影响是人工林所不能替代的。

1.造林树种的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看,造林树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造林的结果。也就是说,假如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那一方面会大大降低造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树立的质量,树林无法成材,导致造林地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无法起到森林的防护作用。特别是在干热河谷地区,树种选择显得更为关键。

通常来说,造林树种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

首先,树种必须要符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比如,在干热河谷半年旱季、气候干热、土壤瘠薄缺水的特点,在树种的选择上,就一定要满足适地的要求,采用抗旱性强的树种;

其次,树种必须要满足造林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确林地是为了保持水土,还是为了生产木材或生产薪材等。也就是说,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有不同的要求,林种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造林的目的和要求,所以,在树种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提出要求,在进行综合的、全面的比较后再选定。

比如说,用材林对造林树种要求以“速生、丰产、优质”为目标。当然,也会考虑到林地的特点,选择林种,如在干旱和干热河谷,就应该选择这些树种:赤桉、柠檬桉、窿缘桉、泰国赤桉、巨桉、毛红椿、木棉、顶果木、多花白头树等。

又如经济林树种的选择,由于经济林的产品不是木材,而是果实、果壳、树皮、栓皮、树液、花或叶片物等,因此,不仅要求产品的数量多、质量好,还要考虑市场的情况。

2.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2.1造林密度

我们所说的造林密度,其实就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者说是播种点的数量,一般是以株或穴为计算单位。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2.1.1经营的目的

农田防护林主要目的是挡风,所以枝下高较低,这就决定其密度不能过大;水土保持林则要求密度大,加快郁闭;纸浆材要求短轮伐期,高密度;行道树就需要从美学和交通方便两方面来考虑。

2.1.2树种特性

主要是考虑其分枝特性,树冠特性,生长特性,耐阴性,喜光性。

2.1.3立地条件

好的稀植,差的密植,以保证一定的成活株数,但具体密度应因地制宜。

2.1.4造林技术

基本原则是“好的稀植,差的密植”,当然,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5经营条件

交通条件好,小径材有销路的地方适当密植,否则稀植。

根据笔者的实践,总结出以下比较常用的造林密度:

每公顷10000株,即每亩666株,其株行距0.5m×2.0m。

每公顷5000株,即每亩333株,其株行距1.0m×2.0m。

每公顷3400株,即每亩222株,其株行距1.5m×2.0m。

每公顷1667株,即每亩111株,其株行距2.0m×3.0m。

每公顷834株,即每亩56株,其株行距3.0m×4.0m。

每公顷666株,即每亩44株,其株行距3.0m×5.0m。

当然,确定造林密度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说经营目的、经营条件、立地条件、树种、造林技术等。

2.2种植点的配置

所谓的种植点的配置,就是说如何将一定的密度种植点在造林地上分布。如果分布形式不同,那么最后形成的林分各株树木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事实上,种植点的配置直接影响植株间的光照时间,也会对植株的营养和水分吸收等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造林地上种植点的配置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群状等形式。

正方形配置其株行距相等。这对树冠均匀地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作用,在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中,使用较为广泛。

长方形配置其行距大于株距,这种配置形式方便行间进行抚育和间作。

三角形配置是相邻的种植点彼此错开。这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常采用的方式,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保持树冠均匀生长,能够有助于截留水土,最终起到蓄水固土的作用。

群状配置形式,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配置的点上,也就是种植穴的位置上,栽种几株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生组,这个组群内的幼苗很快郁闭,形成植物群体,这个群体对外界的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3.造林方法

按造林所用的材料不同,一般可以把造林方法可分为三种: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

3.1植苗造林

营养袋苗是植苗造林的主要途径。如果是在雨季进行,营养袋苗上山造林,就没有必要浇定根水,因为其具有完整的根系和生长健壮的地上部分,能够对不良的环境条件的产生很强的抵抗力,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稳定性,可以实现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3.2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就是直接将林木种子播在造林地上。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种子从萌芽开始就在造林地上生长,没有移植过程,植株个体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强。这主要得益于其根系没有任何损伤,这显然会对植株生长有利,尤其是对那些直根性树种,主根发达,侧根稀少的树种更有利。

此外,播种造林就会直接忽略了育苗工序,加上其施工技术简单,特别是在地广人稀的边远山区,如果是为绿化荒坡荒山,那就十分有效。当然,播种造林也有一定的条件,比如说种粒要大,而且容易发芽,种源充足,比如木豆、坡柳、小桐子、山毛豆、相思类树种等。同时,还要求土壤水分充足。干热河谷地区只有雨季来临土壤水分才会充足。这就需要造林人员必须清楚掌握时机,在雨季来临前一周,把种子播入土壤中,等待充沛雨水的降落,种子和土壤吸水同时饱和,达到种子发芽生长。

3.3营养袋育苗

在塑料袋的选择上,一般选用高15cm、直径10cm的塑料袋。在这个过程中,造林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气候特点,如干热气候,就需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按营养土配方,拌好营养土,即用当地较好的细土60%,晒干过筛的牛马粪25%,细砂10%,钙镁磷肥5%,以及少量防病防虫的农药。二是抓好种子处理,对种壳坚硬的种子,如相思类,要采用两次沸水浸种法。即将干种子放入盆内,注入沸水15min后,滗去水后再注入第二次沸水,让其自然冷却浸泡48h,捞出种子即可播种。对容易吸水的种子,如银合欢、桉树类,只需冷水浸泡48h后即可播种。三是按时浇水。

4.结语

总之,人工造林是一项繁复的过程,需要造林人员选择适合造林的地方,选择造林的树种,并根据这些树种选择合理的造林场,并在具体的造林过程中,采用科学的造林技术,确保人工造林成活率以及产生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建国等编著.人工造林技术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7.

[2]黄云鹏主编.林木栽培技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9.

猜你喜欢
人工林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落叶松人工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不同林分结构对林地土壤肥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土壤微生物研究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