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垂明
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常合并存在,高血压患者中10%~20%合并有2 型糖尿病[1],国内有学者报道:剔除已知合并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如果仅检测空腹血糖将漏诊45.1%的糖代谢异常(包括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2]。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状况,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并尽早干预,以期更大的临床获益。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大余县人民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7 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非药物状态下2 次或2 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140/90 mmHg或既往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08 例,年龄42~88 岁,平均年龄(64.5±9.4)岁,男性患者229 例,年龄37~89 岁,平均年龄(63.2±8.9)岁,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0 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空腹血糖,如空腹血糖≥7.0 mmol/L,则再次行空腹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不做OGTT试验,其余病人均行OGTT。按WHO推荐方法:清晨空腹口服82.5 g含一分子水的葡萄糖,溶于250~300 mL温开水,5 min内饮完,2 h后测静脉血浆血糖。试验前1 d不应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禁食刺激性食物;抽血前不进食,不激烈运动,不输液;试验前10~16 h不能进食或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如果OGTT 2 h血糖≥11.1 mmol/L,隔日再次OGTT测定明确是否2 型糖尿病[3]。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空腹血浆葡萄糖(FPG):FPG<6.0 mmol/L为正常,6.0~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7.0 mmol/L为糖尿病,需另1 天再次证实。(2)OGTT中2 h血浆葡萄糖:2 hPG<7.8 mmol/L为正常,7.8~11.1 mmol/L为糖耐量减低(IGT),≥11.1 mmol/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或FPG≥7.0 mmol/L,或0 GTT中2 hPG≥11.1 mmol/L。(4)糖尿病前期指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高血糖状态,也称为糖调节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统计,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earson Chi-Square)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7例患者中,单纯行空腹血糖检测,检测出糖代谢异常共90 例(20.6%),其中糖尿病14 例(3.2%),糖尿病前期(即IFG)76例(17.4%);通过空腹血糖同时加OGTT,则检测出糖代谢异常共295 例(67.5%),其中糖尿病63 例(14.4%),糖尿病前期(即IFG+IGT)232 例(53.1%),单纯行空腹血糖检测与空腹血糖+OGTT检测两者对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因此,对于住院高血压患者,只行空腹血糖检查将会漏诊糖代谢异常患者205 例(46.9%),漏诊率达69.5%。
表1 437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n(%)]
据2009年统计数据我国20 岁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达9.7%,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而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糖尿病会进一步引发心血管疾病,使血糖更难控制[4],使病情恶化。认识高血压与代谢紊乱,重视新发糖尿病的预防,早期对胰岛素抵抗进行干预,为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策略。
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05年也明确指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因子,合并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危险度明显增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糖尿病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成人患者糖代谢异常非常常见,总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达67.51%,在高血压患者中如果仅行空腹血糖测定,将会漏诊69.5%糖代谢异常患者,OGTT试验简单实用,在基层医院就能开展,对于发现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意义重大。高血压患者是糖代谢异常的高发人群,多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有必要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行糖耐量试验,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我们对所有筛出的糖代谢异常者,进行改善生活方式、教育等干预;STOP-NIDDM研究显示:阿卡波糖能延缓IGT进展为显性糖尿病[6],并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7],对IGT患者我们除改善生活方式外还给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并动态观察OGTT 2 h血糖变化,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足之处:由于入选患者多数因为血压太高或有其他并发症入院住院病人,所以年龄偏大,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这样导致糖代谢异常检出率偏高的原因之一。如果联合门诊,体检中心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将获得更大的样本量及更真实反映高血压和糖耐量异常关系,有利于指导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及治疗。
[1]许樟荣.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概况[J].总装备部医学报,2007,9(1):46-49.
[2]刘伟斌,朱恒青,张志彬,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2):157-158.
[3]高江琴,石新国,罗爱华.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6):47-48.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41.,
[5]杨再刚.罗格列酮对高血压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抵抗素的调节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6(19):104-105.
[6]关健华,季兵,陈先明,等.六味地黄丸、阿卡波糖片对糖尿病前期干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09,15(16):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