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锵锵三人行》节目中的顺应性

2013-05-30 04:44:31黄燕燕
企业导报 2013年9期

黄燕燕

【摘 要】本文探究了《锵锵三人行》谈话节目的话轮转换系统特点,并采用Verschueren(1999)的顺应理论进行深层次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节目的制作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它既顺应了媒体节目的机构性需要,又顺应了社会话语的“民主化”、“商业化”和“技术化”三大相互关联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顺应理论;机构性;媒体趋势

一、引言

本文选取了目前较受欢迎,形式新颖,互动性较强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作为研究对象。它的特点是成功营造了日常聊天的形态,氛围真诚自然,并带来清淡的平民视角。而目前对此类节目的研究,大多针对节目中的问答形式,主持人嘉宾权势分配等(陈佳,2006;李欣芳,2006)。理论框架常用会话分析(陈欣欣,2006;薛艳,2007),但是该方法重在描述性,解释性略有欠缺。因此,本研究尝试从Verschueren(1999)的顺应理论视角去研究《锵锵三人行》这种新型的谈话类节目,旨在对节目的特色进行深层次剖析,并结合当今媒体发展趋势,提供详尽合理的解释。

二、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

Verschueren(1999:2)认为,语用学提供的是一种视角,一种能从认知,社会,文化方面解释语言使用的视角。因此,Ver

schueren提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一个有意识的对语言形式及使用策略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运用是基于以下的特性:多样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多样性体现的是有多种语言形式可供选择,而商讨性说明选择的过程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顺应性属更高层次的一种特性,其内涵为人们运用语言多样性及商讨性达到有效沟通的认知过程。顺应包括语境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4个方面。语言使用产生意义的过程是一个有意识进行顺应选择的动态过程。

三、《锵锵三人行》节目的顺应性

在对《锵锵三人行》节目的顺应性研究中,笔者识别了两大语境因素:一是微观意义上的机构性场景(谈话类节目),二是宏观上的媒体发展趋势,展现社会文化大背景的变化。在语言结构方面,本论文的考察点侧重于节目的话轮转换系统以及用词策略等。

(一)顺应谈话类节目框架

顺应谈话类节目框架意味着《锵锵三人行》节目中,参与者的语言选择需基于媒体机构的目标,并受之约束。节目作为一种媒体话语,已经为参与者界定好了语言行为的总指导方针。主持人和嘉宾,要体现出与他们机构身份相符的语言使用。就《锵锵三人行》节目而言,它的机构目标在于实现审慎的社交功能,通过影响,加强,或挑战观点而提高大众对时事的敏感度。正如节目简介中所定位的,该节目应是生动的,资讯型的,聚焦于热点话题的日常式谈话节目,节目应尽可能真实原创,鼓励嘉宾大胆说出内心的声音。带着这样的目标定位,节目参与者有意识地采取了角色转换的策略,让该谈话节目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更贴近观众。而这种策略是巧妙地通过了节目的话轮转换系统充分实现的,包括话轮类型分配,话轮分配策略运用等。请看以下的例子:

H T48窦:这到最后,会成为一个问题,我原来是很爱玩的,有好多兴趣的人,过度工作两年之后。

G2 T49李:失去了。

H T50窦:我突然发现,了无,我跟我们老板写信,我说了无生趣阿。了无,就是说,出于问题是我已经没办法说我喜欢主持节目还是不喜欢主持节目。

G1 T51张:或习惯地主持节目,(笑声)。

在上例中,主持人(窦)热衷于发表个人观点,而两位嘉宾嘉(李和张)轮流提供反馈,扮演支持的角色。此刻,主持人不再是维持中性立场的被动的信息的引出者与附和者,而变成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主持人在此处表现出来更多的是真实自我,而非媒体自我。主持人跟嘉宾的角色有一定程度的互换。

G1 T41张:对,所以说,你打球,不一定爱打。但不打球,你又能干什么?你人生的价值又在哪?比如说,窦文涛同志。

H T42窦:我阿?

G1 T43张:你要是做节目,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你也得做。可是你要累,觉得我不喜欢这东西我不做。那你不做,你的意义又在哪?

H T44窦:我告诉你,你算是说中我心坎上了,怪不得是心理医生阿。

在此例中,这种角色的转换尤为明显嘉宾1(张)通过两次连续发问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并且她的问题定向指明让主持人(窦)回答。在此例中,节目参与者都打破了传统定义的角色行为,目的是为顺应节目的定位。以上两例的角色互换行为表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界限已弱化,他们的机构身份在节目中可动态变化。当然,语料中也不乏主持人问,嘉宾答这种典型的访谈形式。并且在节目的过程中,确实有部分话轮是预定分配给主持人的由上述分析我们可总结出,《锵锵三人行》节目呈现了半机构性的特点,即混合了媒体节目及日常谈话的特征。在节目的过程中,各参与者的权势关系经常是在互动中动态形成的,与传统的访谈类节目不同。正因为这种机构身份的弱化和角色的转换,节目提供了平民化视角,生动活泼,从而达到吸引广大观众的目的。

(二)顺应媒体话语发展趋势

Fairclough(1992)指出,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公共话语呈现了三大发展趋势:民主化(democratization)、商业化(commodifi

cation)和技术化(technologization)。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锵锵三人行》节目中独特的话轮体系设计及语言非正式化的特征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公共话语趋势,以取得节目的成功。

1.顺应话语民主化趋势。民主化趋势旨在“消除不同群体间语言权力、义务及声望中的不平等”(Fairclough 1992:201)。在本研究中,这体现为机构性话语类型中不平等权力标签的消除。本节目的其中一个交际目的为实现话语的口语化(conver

sationalization),以营造一个轻松,娱乐,生活化的谈话类节目。笔者在分析中确认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节目参与者中权力等级和不对称性的弱化,二是话语非正式化倾向。首先,我们在语料中发现,明显的权力标记(如不对等的称谓)出现得非常少,更多的是参与者之间以平等的姿态互相称呼对方的名字,如下:

G1 T48王:我有一个理论,文涛,我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H T70窦:李菁,我问问你,你现在是这个三联的记者,那你是靠什么走上这一行的?应聘单位就最初是怎么,是不是也要看你的一些资格,履历?

在以上两例中,嘉宾和主持人之间能直呼其名,平起平坐,无关乎他们自身作为一名名记者的社会身份,或是节目主持的机构身份,这似乎只是一个普通朋友间的谈话而已。节目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均衡化在其独特的话轮系统设计上也有充分的体现。基于11期《锵锵三人行》节目的数据统计发现,在话轮类型方面,嘉宾和主持人共享了提问及引出新话题的权力。提问权一向代表了话题控制权。而在被转写的11期语料当中,未发现提问话轮在主持人(占58.7%)和嘉宾(占41.3%)间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在话轮分配方面,节目中大部分的话轮皆属于自我选择(约占80%),就算是主持人,也较少分配话轮。在话轮获取方面,节目中各参与人之间插话及重叠现象的大量出现表明了主持人嘉宾间的权势界限并不清晰。在节目中,嘉宾可主动选择发言时机,而不必被动等候主持人的指派。节目顺应民主化趋势的另一个表现为口语化。节目中用了许多非正式的词汇,似乎像是朋友间的闲聊,它是公共话语及日常谈话的结合体。正如Fairclough提到的,曾一度局限于私人会话的话语类型,已在公共领域得到更多的使用,并逐渐合理化。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日常会话色彩在节目参与人的谈话风格中得到有力体现。就拿主持人窦文涛的语言来说,他的言语中常会出现如‘咱们,‘干嘛等的口语化用词。他的话轮当中充满如‘有~有这样的不自觉的停顿或重复,是语言未经加工的一种痕迹。这种语言的选择是一种有意识的,旨在缩小与观众心理距离的有效手段。此外,节目中缺少可辨认的格式化的结尾进一步提升了节目这种纳百家之言,不求正论的会话式形象。以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节目是在嘉宾渐渐远去的讨论声中结束的。此种收尾方式,让观众有更多思考的余地。

G1 T128马:这肯定很难,没有人能抵抗,这种物质的一个诱惑。

H T129窦:你止于何处?

G1 T130马:你必须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你才会,这是肯定的,这跟吃饭你没吃饱,你肯定要吃下一口。吃饱了~

G2 T131查:要求……

总的来说,《锵锵三人行》节目的话轮系统顺应了媒体话语的民主化趋势,弱化了媒体操控的痕迹,能兼容百家之言,让嘉宾可畅所欲言,也使节目成功呈现了平民化视角,更能贴近大众。

2.顺应话语商业化趋势。商业化趋势指的是“并不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社会领域和社会机构被以商品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形式来组织和构思的过程”(Fairclough 1992:201)。Fairclough(1995)曾说过,当代经济的重心已经从生产转移到消费环节。

因此,《锵锵三人行》也被包装成一个商品,它的产生完全是以观众为中心的,它必须迎合大众的口味。该节目的以下特点使其更具娱乐性。第一个特点是宽松的话题控制。虽然每期节目都会有预设的大主题,但是主题下涉及的小话题却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任凭节目参与者天马行空。语料显示,节目话题发散,思维跨度大。如有一期议论校园枪击案,可以先从枪击案谈起,泛化到我们生活中的暴力事件,然后回到枪击者的暴力倾向,说到孤独的心理因素,而最后以讨论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带来的影响结束。谈话的内容可谓峰回路转,从而为严肃话题的讨论添加趣味性及多样化的信息。节目打造的另一个特点是嘉宾和主持人大胆发表言论的作风。请看如下的例子:H T78窦:的确,我认识一个风韵犹存的女富豪,到后来我看报纸,栽进去了,关系到一位副市长。G1 T79李:能透露名字吗?H T80窦:那我不敢说。就是说,就是说,你明白吗?咱不能瞎揣测,但是确实让我感觉,挺奇怪。哎呀,让我遐想,我说这人三十岁,四十多岁,哪怕比我大几岁,长得这么好看呵,我也娶得过。就咱这胡思乱想。在此例中,主持人(窦)毫不忌讳说他认识一个好看的女富豪涉嫌为某副市长收受贿赂,并且公开承认他自己对该女富豪有过遐想。这都是为了顺应观众渴望在节目中聆听到真实声音的需求。另外,节目参与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非正式的语言使用,也是营销节目的一种手段。

3.顺应话语技术化趋势。话语技术化趋势的内涵为为了达到一定的制度或管理目的而有意识地对语言进行塑造或控制。《锵锵三人行》节目中,三位参与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语言资源,特别是话语技术,来打造一个独特的成功的脱口秀节目。这种技术,主持人运用得尤为出色,他有意识地运用他的语言,话语,心理,以及社会知识来营造一个生动的资讯型的谈话节目。H T32窦:你说像最近在英国,就说现在孩子们,就喜欢这样,看见一个不认识的孩子,上去霹雳帕拉两嘴巴,再说,再说话。这叫~叫什么刮耳光打。在以上例子当中,主持人特别选用了象声词‘霹雳帕拉和口语化的‘两嘴巴使描述更加形象化。此外,‘再说,再说话‘这叫~叫等说话中的重复与迟疑,构造了语言的真实性和原创性。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主持人,窦的话语技术运用得恰到好处,不露痕迹。话语技术化表明了语言使用者的元语用意识的增强。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上面分别论述了三大媒体趋势,这三大趋势并非是独立开来的,它们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节目民主化的特征能促进节目的商品化,话语技术化的过程正是一个有意识地利用前两种趋势中所包含的技术的过程,以使节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锵锵三人行》节目呈现出的独特的话轮系统,是节目参与人的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一种动态协商,一种语言顺应。这种顺应作用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涵盖了话轮系统中各种形式的语言用法。本文发现,《锵锵三人行》节目有意义的语言功能的产生是顺应了两大语境,一是谈话节目的机构性框架,二是媒体话语的民主化,商业化和技术化趋势。由于时间有限,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的研究可涵盖其他的因素如体态语,视觉辅助等方面。另外,对不同语种的同类型节目的对比分析也可提供有趣的文化视角。

参 考 文 献

[1]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2]Fairclough,N.Media Discourse.London:Edward Arnold.1995

[3]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London:Arnold.1999

[4]陈佳.谈话类节目主持会话语用研究[J].修辞学习.2006(6):43~44

[5]陈欣欣.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话轮转换[D].硕士论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6]李欣芳.电视人物访谈中疑问句的语用功能探讨[D].硕士论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7]薛艳.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中的话轮转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2):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