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红
【摘 要】2009年,《广东省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出台了,它明确制定了我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实施路径。相信它的出台,会使广东在我国新时期的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广东;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认清形势,当前广东的发展转型要求必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根据人类发展指数测评,广东已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处在了新的历史拐点。目前,广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此外,广东过度依赖外源型经济的状况也未得到扭转。从这些突出矛盾来看,广东迫切需要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来破解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阶段性矛盾和问题。当前有两个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实际上,这两大战略部署是相配套和适应的。因此,在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同时,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编制,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同时,产业升级要求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共享式发展迫切要求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起完善的再分配机制,有效缓解城乡和区域差距;内源型经济发展也迫切要求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稳定广东社会成员对未来的预期,提高消费率。
二、理清思路,破解广东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系列问题
要想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立足现阶段省情,分清轻重缓急,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基本思路是:树立一个目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真正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两个转变,公共服务体制和机制由城乡分治向城乡一体化管理转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变。公共服务均等化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公共服务人人可及,二是公共服务大体相同,三是公共财政覆盖基本均衡。明确三个内容与阶段任务,初级阶段任务为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均等;中级阶段任务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高级阶段任务为实现全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公共服务分布均等。深化四项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服务机构改革。建立五个机制:建立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长效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统筹管理机制;建立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元参与机制;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帮扶机制。
三、加大财政投入,以均衡收支差异为主要模式促进地区间财力的均等化区
一是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各级政府要按照财政“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逐步扩大财政对农村地区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二是完善义务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明确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承担,各级政府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逐步形成满足义务教育需求的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和机制。建立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强化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和财政扶持资金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四是明确各级政府在促进全省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方面的责任。加大省级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县(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明确省、市、县(区)三级政府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的责任。五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增加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保障补助比例。
四、强化政府职责,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一是合理划分省与市、县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职责分工。在积极主动探索与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责分工的同时,进一步合理界定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责任,由此加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因素。应当针对公共服务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建立符合公众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机制,将公众满意度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使广大群众的评价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重要因素。三是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政府自身的绩效评估和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评议。迄今为止,政府自身的绩效评估相对比较完善,但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四是建立公共服务严格的问责制。要将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与干部选拔、任用和内部激励相联系,以此加强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管职责,改变干部考核中事实上仍然把GDP视为重要的刚性指标、把公共服务供给当成软指标、重对上负责、而忽视社会成员实际需求的倾向,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干部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