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政
镇江城西,西津古渡。始建于六朝的老街巷,阡陌回转间,一个拐角就是一个时代:宋朝的观音洞、元代的昭关石塔、同治年间的英领馆……江南多古镇,古镇又多影视基地,但镇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集团董事长张兵说:“我们不打算跟风建影视城。”因为,每年有那么多电视剧像熟透的果子一样纷纷落地,纪录片产业却还在严冬里等待破冰。
11月9日,首屆“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开幕,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影视艺术协会、镇江市委宣传部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共同主办。张兵说:“我们搭建这个平台,打造纪录片的内容产业,就是为了让纪录片走出电视台,进入真正的市场。”盛典将永久落户镇江,“我们的目标,是今后大家一提到纪录片交易,就会想到镇江。就像法国小城戛纳,因为电影节而名扬世界。”
让中国的声音,出现在国际上
盛典的组委会主席,是中国影视艺术协会执行主席贡吉玖,纪录片界的泰斗。贡吉玖是镇江人,运用多年累积的人脉,为家乡的纪录片盛典邀请来不少重量级嘉宾——除了共同主办的半岛国际纪录片节,澳门国际纪录片交流协会、德国国际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电影电视节、意大利亚洲电影电视节也都是协办单位。11位终评委里,国外评委占了7席——半岛主席阿巴斯·阿诺特、野生动物电影节主席拉尔夫·汤姆斯、法国卢萨斯纪录片大会副主席克里斯多夫·坡提克等都是国际知名的评审。
在盛典之前,国内几乎看不到专业的纪录片评奖平台。贡吉玖告诉记者:“一般只会在综合性的电视节里划出一块来,比如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都有纪录片方面的单项奖。广州纪录片节则是国内外的作品都能参选。纯粹主推中国纪录片,这还是第一次。你再看国外,法国有20多个纪录片节,而且很多规模都不小。”
评选标准国际化、主推国产片,这两个显著不同于一般纪录片节的特性,让盛典第一次面向全国募集作品,就收到了700多部样片。从9月份开始,贡吉玖就和许多影视专家一起,对700余部作品进行初选,最终选出56部进入决赛,再按照国际惯例,分长、中、短片分别授予金山、银山、玉山奖。和半岛国际纪录片节一样,盛典也设有“新地平线奖”,鼓励新人。
即使没能获奖的作品,也有机会被送去国外纪录片节继续参与竞逐。“把国外评委请来,一是让国内制作人了解国际审美趣味,拓展视野,提高制作水平。”贡吉玖说,“另一方面,还要让国产纪录片走出国门,让中国的声音,也能出现在国际上。”
他特别强调,这是一个“慢工作”,一次两次是不行的,要坚持一直办下去。
记者拍专题,电影人拍纪录片
尽管盛典很看重独立制片人,但现状却是——56部决赛作品里,有超过半数来自各省、市、县级电视台,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影视公司或纪录片工作室,而真正独立制片人的作品,只有7部,仅占八分之一。
据贡吉玖分析,目前国内纪录片的制作主体主流还是媒体人、电视台记者编导。根系如此,结出的成果不难想象:大型献礼片、城市宣传片、历史文献片、传统文化片、自然环保片最是枝繁叶茂。
意大利知名纪录片人奥莱利亚诺·阿玛戴依(Aureliano Amadei)是盛典的终评委之一。他自称看到中国纪录片的机会不多,评价却一针见血:“感觉像专题片,是记者拍出来的。”
当被问及“意大利什么人会去做纪录片导演”时,他的回答是“电影人”:“有些电影导演,会半路跑去拍纪录片,拍完纪录片,又回来拍电影,比如安东尼奥尼。电影人穿梭在电影和纪录片之间,在意大利很常见。”
阿玛戴依自己就曾是个电影演员,出演过安东尼·明格拉的《天才雷普利》。前些年,为了出演一部反战电影,他和剧组来到伊拉克,结果不到24小时就遇到炸弹袭击。同行的20人死了19个,只有他被气浪抛出而幸存下来。但满身的弹片还是给他留下了残疾,至今需要拄拐行走。2010年他根据自己这段亲身经历拍摄了纪录片《20支香烟》,也在此次盛典中进行展映。
阿玛戴依的意见也代表了大部分外国评审:西方的纪录片是电影,中国的纪录片是专题。评片时,他不喜欢带有宣传味道的作品,对焦波的《乡村里的中国》却赞赏有加,因为觉得它“情节故事叙述方法很像电影”,“导演是摄影师出身,知道怎么拍会让画面漂亮,花了很多心思在结构安排上,先给你一段美丽的画面让你放松,刚放松又有争吵让你紧张。我的情绪就一路被他带着走,片中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到我,像007电影一样,技法很成熟,不是扛着一个摄像机看到什么就拍什么。”
让他感动的还有《娘和娘的独轮车》、《挑山女人》等原生态作品。喜欢看中国的原生态,这几乎也是国际评审们普遍的审美倾向。贡吉玖举过一个例子:“中国人看了都觉得好的《故宫》,外国选片人看了一分钟就说‘请下,这个我们不要。反而延安地方台拍的一个《农民运动会》,他们要了。”这样的文化差异,使得中国纪录片想要走出国门,就始终摆脱不了“老少边穷”的影子。
阿玛戴依对此的解释是:“中国纪录片还处在成长期,拍大制作,要么技术上尚不能达到好莱坞或欧洲标准,要么宣传灌输意味太浓,所以西方才会更愿意看到原生态作品。”
这几天,镇江文广集团的摄影人员跟在国际导演身边拍摄《美丽镇江》,短短四五天,已经深刻感受到双方观念的差异——“他们对人文最感兴趣,喜欢大环境里带着人,从来不拍写意的空镜头。”“我们喜欢成组,一套大景、中景、特写齐全,但他们不会。”“他们还宁可要带线的话筒也不要无线麦,因为觉得用无线麦声音会失真。”
因为观念不同,合作拍摄有时候还会引起矛盾:“老外说天气好,我们去江边拍吧!我们的工作人员回一句:‘我们有现成的资料片。有时候拍一群人出门,其中有一个在抓脸,我们就会说‘再来一次,老外就会生气。我们拍东西目的性太强,拍十秒就想用足十秒;而他们对真实性很看重,不会为了好看搞点摆拍、NG什么的,拍起来不刻意,7个小时素材才剪10分钟。”
穷解说,富画面
有种说法是: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要看她有多少价值观的输出。由于不能使用国际通行的话语系统讲述中国故事,这些年来,国产纪录片“越洋传道”始终处于逆流。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西方,电视剧越来越像纪录片,人物身世背景介绍得巨细靡遗,虚构的故事讲得头头是道,唯恐观众不把他当真人——而纪录片,却越来越影视剧化:情节丰富,五步一扣,十步一回环。据说Discovery有三宝:疑点、争议点、悬念点。最近正火的六集纪录片《非洲》,也将野生动物们的故事讲得生趣盎然,宛如一部集悬疑、幽默、犯罪、动作、爱情于一身的剧情片。
而我们呢?由于大都是电视台行为,纪录片并未真正走入市场,导致它既不需要用娱乐化的手段扩大受众面,也没有那么大的投资去扩大再生产。在审片过程中,国外评审的统一意见是:“解说词太多”、“画面不美”。
所谓穷解说,富画面。“选中一个题材就能把纪录片拍到极致,拍到后人再拍相同题材根本没有超越的可能,这是Discovery或BBC的惯常做法。常常是拍了几百个小时的素材,才剪出不到两小时的成片。投资动辄几百万美元,而我们连几百万人民币都不可想象。”贡吉玖说,“比方说《帝企鹅日记》,7000万欧元的投资,吕克·雅克用了12年时间筹备,在南极拍了一年半,用的设备都是最顶级的。”
7000万欧元从哪里来?“法国有一个影视基金,不是来自政府拨款,而是来源于影视产业自身——目前由电影门票附加税、录像带和DVD销售税、网络视频点播营业税和电视营业税4种税款构成。”制作人只要提交文案,基金会就会进行评估,通过后即可获得一定额度的支持,上不封顶,而且不需要还款。现在这个基金会每年的税款收入有约10亿欧元之巨,并且对全部税款拥有独立支配权。
相比之下,国内只有像央视这样的极少数出品方会投入巨资。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数千万的投资不可复制,更多电视台处于“每周必须做出多少分钟节目”的压力之中,对纪录片播放权的采购价也十分低廉,通常“只有不到50元一分钟”。
而独立制片人要创作一部优秀纪录片就更困难,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的“一根筋”——资金是自筹的、生活是苦行僧式的、盈利是遥遥无期的。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导演乔乔,以环保纪录片《迷失的家园》入围此次盛典。短短12分钟21秒的片长,是他从2000多小時的拍摄素材里剪辑出来的,而前后5年的拍摄周期,也耗尽了他“卖了房子又卖车,借完亲戚借朋友”募集来的数百万元。
《迷失的家园》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仅仅以一只燕鸥的视角,呈现人类活动如何频繁侵占野生动物的家园。电影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曾让它获得巴黎青年短片电影节优秀影片奖,但这些荣誉并未带来实际收益——除了与视频网站协议播出,也有几家地方台找过乔乔,但是出价极低。低到什么程度?乔乔叹口气:“仨核桃俩枣,还不够请吃饭的。”
由于前一部作品没能回笼资金,乔乔说自己会不定期地接一些商业片来拍,赚了钱再投入纪录影片的拍摄。他更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称为“纪录影片”,心愿是像西方一样,将来能让自己的作品走入院线。
缺口1000小时,市场不只1个
在国内,像乔乔这样的独立制作人还有许多。张兵说:“纪录片是最适合个性化表达的,一旦具备其他资金来源,就不必和电视台进行捆绑。”
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纪录片走出电视台定制模式,走进真正的产业化运作。“资金、人才、市场,这是纪录片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张兵说,“有了这个平台,才能针对性地解决这三个要素的需求。”
通常人们总觉得有没有投资对一部纪录片来说至关重要,其实“有钱创作,没钱循环”才最可怕。盛典组委会除了仿照国际惯例设立纪录片基金、征集文案,还特意在盛典期间设立了“半岛日”和“意大利日”,模拟交易市场,让制作人直面选片人,了解国际趋势。据悉,分获本次盛典长片、中片最高奖项“金山奖”的资深导演焦波和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在读研究生谢修远,已经与组委会签约,未来,组委会将积极支持他们的纪录片拍摄,并为其代理版权销售事宜。明年,组委会还将启动“纪录片市场定制与文案预售”,为更多作品寻求资金和国际市场。
一个利好消息是:最近,广电总局下发了新的通知,限制境外版权模式引进节目的同时,还规定从明年开始,上星综合频道公益节目播出比例不低于30%——每天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纪录片。30多个上星频道,算下来,年均需求约为6000小时。而目前纪录片的年产量只有不到5000小时,缺口巨大。
2013首届“中国·镇江国际纪录片盛典”获奖名单
长片
金山奖 焦波《乡村里的中国》
银山奖 郝跃骏《三姐妹的故事(续集)》
玉山奖 岑岚《再见·跤情》
中片
金山奖 解修远《挑山女人》
银山奖 《乒乓门》
玉山奖 肖波、陆敏《神堂》
短片
金山奖 孙宪《猎》
银山奖 许军《窑工》
玉山奖 王聿珩《娘和娘的独轮车》
新地平线
金山奖 程浩浩《踽踽独行》
银山奖 杨宝磊《缺水的土地》
玉山奖 钱垂治、翟天翔《天翔的十六岁》
最佳导演 彭辉《飞翔的翅膀》
最佳摄影 周卫平《迁徙——在寻找幸福的路上》
最佳制作 楚天舒《净土喀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