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班”踢馆中国动画

2013-05-30 10:48张襦心
新民周刊 2013年44期
关键词:入学考试动画

张襦心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伴随着肃穆静谧的音乐,一幅极具中国民俗特色的灶王像呈现在眼前。突然,富态慈祥的灶王眼部像砖块一样被移开,闪出两只贼溜溜的大眼睛。继而画像之门打开,从黑洞里跃出三只性格、形态各异的功夫老鼠。就在这间颇有些周庄古镇味道的农家厨房内,它们即将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三只小家伙想拜道骨仙风的太极鼠为师,但前提是,它们能偷到悬挂在房梁上的那篮鸡蛋……

这就是时下在网络上火得一塌糊涂的3D动画短片《开学考试》,各种蛋疼的情节逗得人忍俊不禁,有位网友在地铁上观看,把旁边的老外逗得“咯吱咯吱”的。更推波助澜的还有这条微博:“一对成都小夫妻唐伯卿和曾小兰,在创业5年失败,团队解散后,为了梦想,两人回到一居室的家中,用5台电脑,耗时15个月,磨出了一部媲美皮克斯的动画短片。传统武侠风格,精致画面,秒杀无数国产3D动画!”

其实《开学考试》登陆各大视频网站,是在今年6月底,为什么“上学期”只是小热闹了一阵,“这学期”才突然蹿红,唐伯卿也大惑不解。或许是某个渠道发了力,或许“夫妻档”给人的感觉好有爱,或许是央视刚刚批完《喜羊羊》、《熊出没》很俗很暴力,也可能是大家早已被《雷锋的故事》这类神作亮瞎双眼,突然看到如此纯粹而有诚意的作品,某种情绪在非大V性质的安全层面鼓荡。评论称:“这部7分多钟的动画短片说明了一件事:只要国人用心也能做出好动画。”“没有制作补贴的作品,反而比那些补贴N千万的动画好了千万倍,动漫补贴政策还真是一个滑稽的存在。”

做部动画“报复社会”

中国是一个喜欢传奇的国家,这对70后也被传着传着歪了楼,成为一对更励志的“医生夫妇”。被套入“达人秀”模式的小夫妻,笑死之余赶紧辟谣,其实他俩只是非科班出身。

还在上初一的时候,班主任把他们的座位调到一块儿,本意是想让话少的曾小兰“克一克”上课爱讲话的唐伯卿,没想到会促成一段姻缘。唐伯卿从小就对动画片非常狂热,喜欢边看边临摹,曾小兰更是擅长手绘。这两人凑在一块儿,就是画漫画、写科幻小说,一起看《圣斗士》、《七龙珠》的节奏。

可惜直到1996年,全国还没有一所大学开办有动画专业。一点也不喜欢化学的唐伯卿,遵照父母意愿考入了北大化学系,曾小兰则选择了华西医学院。在大学这片自由的天地里,他们不仅邮件定了情,还体现出“殊途同归”。

上大二的时候,唐伯卿开始去一家游戏公司做美工,因旷课太多被劝退;曾小兰自学了一堆电脑绘图软件,还谎称自己是动画专业,暑假跑去多家动画公司实习。

2001年,唐伯卿回成都创立了一家图像广告公司,毕业后就投身广告行业的曾小兰,辞职加入了老公的团队。2007年,随着奥运热的兴起,他们又开始筹划一部长达26集的《中国民间传说之北京篇》,鼎盛时期,他们新成立的动画公司已经拥有70多名员工。

大多数动画团队都会遭遇资金难题,这家公司也不例外。最终因为投资方的撤资,夫妻俩从此转入“宅模式”。

“亲手带了5年的动画团队解散了,两个无业游民回到家里,决定要报复社会……‘娘子,做个动画来报复社会吧。‘好呀相公。于是在自家这个小角落里,动画短片《入学考试》诞生了。”这是曾小兰绘制的“幕后花絮”,延续了她一贯“囧傻呆萌”的搞笑风格。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很快乐地享受了这个创作过程,并非外界传言的那么悲情。曾小兰说:“一年多里,和喜欢的人做着喜欢的事,幸福就是這样吧。”

家庭渲染小农场

《入学考试》的灵感,早在5年前就萌生了,原型来自宜家的一只毛绒老鼠,名字叫“史丢皮”,它也是唐伯卿原来那家动画公司的logo。这对夫妻喜欢给身边的大小事物起外号,比如爱车叫“达达”,电脑统一命名“奴隶”,眼神犀利的“监工猫”每隔一段时间还能换个新名字:白小麻、胖头鱼……

“可能做动画的人,看世界的眼睛跟其他人不一样,会认为每一个东西都有生命力有性格。”唐伯卿解释说。在曾小兰的脑海中,就曾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他们对着电脑喊:“奴隶们,跑起来!”24小时服役的电脑则一脸委屈地哭诉:“已经达到极限了,主人!”

其实主人也在挑战他们的极限。

工作室就是他们家,一间5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一头是床,另一头是5台电脑(其中3台是借的)。为了短短的7分钟,他们在配乐、买电脑和软件等上面投入了4万-5万元,当然这是在省掉人工费的基础上,否则按市价还要乘以10。他们一般每天奋战10小时,时常过着昼夜颠倒的非洲时间,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中间还会接些外面的活儿养活自己。“虽然以前开公司有积蓄,生活无忧,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唐伯卿说。

看片子的时候,大家都赞叹老鼠们的毛发细腻柔顺,还会随呼吸颤动,殊不知走高端路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位自言最讨厌做毛发的业内人士吐槽,仅毛发渲染就是个很麻烦的活儿,虽然现在各种渲染器可以应对不同的效果需求,但那个坑爹的渲染速度还是会让人抓狂。而唐伯卿家几台两三年前的“老奴隶”,配置也有点跟不上软件和插件,染一帧经常超过一小时,复杂的要几个小时,更别提硬盘和风扇发出的动静。遇上三伏天,5台机器一起开工,对吃喝拉撒都在这个房间里的两个人来说,绝对是水深火热的考验。后来他们把渲染机架到阳台上,噪音和高温的问题才得到极大缓解。

遇到低谷的时候,一部动画电影是他们最好的兴奋剂。两人时而绝望:“大师们又进步了!”“差距啊,永远都追不上吗?”时而又重新燃起熊熊斗志:“就算一辈子都追不上,能向大师靠近,也是好的!”

在他们身后,还有鼎力支持的父母团。刚创业的时候,双方爹妈觉得这个生计不靠谱,都不赞成他们搞动画,但是当子女走上了这条路,他们还是选择了尊重。一句“实在不行了,就回家来。不就是吃饭多添两双筷子嘛”,让夫妻俩的心里暖暖的。

6月10日0点28分,忙活了15个月的片子终于收工了。唐伯卿本来以为那天会很特别,但最终只是发了一条微博纪念:“在这个平凡的一天的平凡的雨夜,没啥感觉地完成了全片。”

成片后,他把那些那些毙掉的镜头发在了微博上,并记录下一些关键数据:

灯光与合成——毛发渲染与合成同步进行,灯光分层最多超过80层。

动作——动作文件164个(不包括切小镜头),最后实际使用130个。大改三稿,细修次数不详。

分镜——分镜就有1186张,最终拉片中用到978张。

剧本——从2011年9月17日开始正式写,到2012年3月6日基本定稿,磨了七稿。其中彻底推翻全部重写一次,为细节激烈争吵N次……

入围SIGGRAPH

短片在圈内获得了肯定。

“他的片子有炫技的成分,但我在看这部短片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在意制作的技术,吸引我的是镜头语言跟角色表演。” 曾获金马奖提名的著名特效导演姜维斌说,“我非常钦佩这两个人。我们都有独立创作动画片的梦想,但大多都没实施。同时也觉得很遗憾,这样的创作热情,只能维持一个短片,从国内来讲15个月基本上已经是独立制作的极限了。媒体或国家扶持机构,都应该给这样的人才机会。”

8月20日,唐伯卿收到通知,《入学考试》入围SIGGRAPH Asia 2013,它是世界电脑图像界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最为权威的盛会。

9月中旬,《入学考试》获得了第十届金龙奖提名(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扶持的三个动漫节展之一“中国国际漫画节”的重头项目),但未能最终获奖。

论技术,小夫妻是高手;论商业运作和宣传,唐伯卿自言不擅长。从记者的观察来看,他也不怎么擅于商务往来与表达。帮他们把作品带到优酷、土豆这些视频网站去推广的,还是The One Studio(中国游戏动漫音乐外包第一制作厂牌)的创始人魏小涵,他的团队为该片量身创作了音乐与音效。

6月26日,《入学考试》在优酷的播放量达到了单日26万次,但很快归于平静,每天只有1000左右的播放,直到10月中下旬突然大热。

10月15日14:23,拥有90万粉丝的“成都同城会”官方微博发出了一条微博,内容正是本文开头那段极度吸引眼球的推荐语,并附上了花絮条漫,引发7万余次的转发,其中包括88万粉丝的鹦鹉史航、近144万粉的马伯庸与166万粉的央视网新闻官方微博的接力转。第二天,SMG报道了该片,并引用网友的话给予了高度评价:“皮克斯、梦工厂的神话算是破啦!”《华西都市报》推出深度报道,继而便是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的全面爆发。

作为一部受关注的片子,它也会收到更高等级的挑剔,一些动画迷将其与国外优秀获奖短片作比较,比如《几维鸟的梦想》,并认为后者更发人深省。

没有翅膀,只有两只脚的几维鸟,就像拔了毛的“肉鸡”,简直就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存在。整部片子的大半时间,它都在笨拙地奔跑,忙着将一棵棵大树钉在崖壁上,从崖顶一直延伸到深谷。终于实现梦想的时候到来了,几维鸟戴上风镜,助跑,一跃而下。镜头倾斜90度,它在一片树顶滑过,那感觉就像飞一样,几维鸟也闭上了双眼,流下了一滴眼泪。影片结尾,是几维鸟以自由落体的姿势,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并传来“啪”的一声。这是一部美国硕士生的毕业作品,只有3分钟,画面不精致,音乐也简单得如同八音盒,看懂之后却能触及心灵。“人的一生中,總要有一次为自己的梦想而倾尽全力,哪怕尽头就是死亡。”这个主题配上画面简直催人泪下。

“抠细节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成本,小制作要想有效果,应该从立意上花功夫,这是小成本动画的出路。”一位评论人士认为。

但唐伯卿表示:“动画短片也分很多种,有强调思想性的,也有爆米花,我个人更喜欢爆米花。”

“太极鼠”不能承受之重

对唐伯卿而言,外界赋予了这部作品太多的解读,其实他的初衷,只是想好好地玩一次。这跟他的创业经历有关系。“以前一直带团队创业,做的动画片都是商业项目,不是自己的想法,一直没机会搞创作。现在有时间了,就想完全按自己想法做一部片子。”

魏小涵对中国动画业全景式的剖析,则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唐伯卿他们的生存状态。

“中国动画的制作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占据了主要的资源、渠道和扶持政策,我们在央视看到的那些长篇累牍但低质量的动画片,大多出自他们之手,占据了市场95%的份额。片子在央视或者卫视播出,每一分钟都有补贴。国家说每分钟补贴多少,我就比着投入一半,赚另一半的钱,各地地方政府还要替我埋单,再加上玩具这些衍生品的收入,第一梯队很赚钱。

第二梯队走独立品牌、高端品质,强调精品剧情、精美画质、更爽的音频,比较典型的如《秦时明月》,成本每分钟一两万,而第一梯队的片子,成本一般在500-600元/分钟。这条路非常窄、非常悬,因为但我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高品质的团队会冲击第一梯队占据的黄金时段。

第三梯队是最底层的动画加工公司。前几年中国这样的公司非常多,但这两年倒了一片,因为受到了越南、泰国甚至是朝鲜加工方的冲击。”

唐伯卿曾经属于第三梯队,后来转型做动画片,忙活了两年,都快做完了,却连播出的机会都没有得到。“在我们国家,投资人还不成熟。可能一开始以为有利可图,投了1000万,发现只够制作的费用,后期运营、铺片还需要第二个、第三个1000万,就赶紧壮士断腕了。”魏小涵透露。

第四梯队则是动画小团队,集中了不少“热血青年”。

就在离唐伯卿家不到10公里的一栋办公大楼里,有家名为“饺克力”的动画公司,其董事长杨宇比唐伯卿更传奇。他曾“闭关”44个月,靠母亲每月千元退休金,1个人做出了一部获奖无数的《打,打个大西瓜》。

有人说,这些“草根动漫”,让人感受到了国产原创动漫的清新空气,看到了国产动画未来的希望。然而唐伯卿认为,自己做的这部短片,对于拯救国产动画,没有任何作用。

“最重要的还是动画不能靠动画本身赚钱。这几年我们的动画产业一直在以各种奇奇怪怪的方式赚钱,但就是不能靠动画本身赚钱。”唐伯卿说。一边接商业项目养活自己,一边坚持独立动画制作,这几乎是圈内人的常态,已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饺克力,最近正在拍五粮液的广告。

“《入学考试》这样品质定位的短片很难规模化,除非作为试点,有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民间资金不断注入,然后温室里努一部出来。事实上,国内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样片,但靠的都是个人,而长篇动画讲究团队协作,要求每个环节的水平都旗鼓相当,就是这点,国人无法攻克。江浙一带做了几十年国外的加工片,却无法做出一部具有国外基因的原创长篇动画或者电影。这是动画体制问题,专业院校输出的人员都想往前期走,导致中期、后期缺乏相应水平的人才。” 《太极2》、《环球同此凉热》的动画制作方、红堡映画(HOTBOT)的CEO高乔说。

但他认为国内动画市场总体还是乐观的。“如果院线、宣传部门把分级制度做好,会有越来越多观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可以做。到那个时候,长篇动画将不再是低幼代名词,‘吉卜力那样的工作室就有可能大量复制。”

离开,还是留下来?

如今《入学考试》火了,不少动画公司和投资人找上门来。

但唐伯卿表示,他们目前并不想要投资,夫妇俩的目标是先做完手头的《入学考试》续集,主角换成了他们的宠物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在积极地筹款,申请去国外读书。

“《入学考试》做出来,我跟唐伯卿说,以你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进迪斯尼了。但他告诉我说,自己这么多年,悟出了一些东西,但在国外,这些东西就写在动画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上。”魏小涵说。

问及出去之后还会不会回来,唐伯卿说,每一位动画人,都希望能够登上国际大舞台,加入皮克斯、梦工厂这样的团队。

“这个消息让我很伤感,这样的人才,也许最好的出路就是选择出国。”姜维斌说,“希望中国能早日出一部有普世价值观、有正常幽默感的动画电影;希望有关部门的领导看完你这篇文章,能真正关注这个群体,不要让这样的人才,最后还是要离开。”

猜你喜欢
入学考试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出生率下降 日本中学出新招
做个动画给你看
入学祈祷(环球360°)
动画发展史
“合格”
我的动画梦
高考祈福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入学考试——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