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芬,白日新,王娜娜,王蕰喆,包文锐
(1.辽宁省朝阳县林业种苗站,辽宁 朝阳 122000;2.朝阳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辽宁 朝阳 122000;3.辽宁省朝阳县林业局,辽宁 朝阳 122000)
在森林经营间伐作业中,有一项较保守的规定,即不分那种类型的间伐,一次性间伐量不准超过单位面积上总株数和总蓄积的1/3。但有些过密林分,实施超强度间伐作业,不仅可极大地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和卫生状况,加速保留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培育优质森林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还可收获一定数量的小径阶用材或薪柴,可谓一举两得。
试验林地选择在辽宁省朝阳县国有东五家子林场2处油松(Pinustabuliformis)林分:第一处油松林分总面积31hm2,简称为A区试验林分,为1966年人工植苗更新形成的林分,立地条件为北坡和东北坡,平均海拔高度500m,土层厚度35cm,褐土,微碱性,立地条件属中等类型。造林初植株行距为1m×1.5m,设计密度为6 666株·hm-2。经1982年调查,林龄已达16年生的油松林分密度为6 267株·hm-2,存活株率达94%,林分郁闭度1.0,林木平均胸径5.1cm,属过密型林分。第二处油松林分总面积43hm2,简称为B区试验林分,为1968年人工植苗更新形成的林分,北坡或西北坡向,平均海拔高度800m,土层厚度40cm,粽壤,微酸性,立地条件属优质类型。造林初植株行距为1.5m×1.5m,设计密度为4 444株·hm-2。经1984年调查,林龄已达16年生的油松林分密度为4 311株·hm-2,存活株率达97%,林分郁闭度1.0,林分平均胸径为6.7cm,也属过密型林分。
1982年和1984年该林场先后将A、B两处林分各选13hm2林地改建成油松种子园培育基地,要求种子园林木株行距扩大为3m×3m,林分密度降为1 111株·hm-2,经计算,A区选定的种子园林分株数间伐强度为82.2%,B区选定的种子园林分株数间伐强度为74.5%,同属超强度间伐类型,间伐作业根据除劣留优、密间稀留的原则进行的。在A区未被定为种子园的18hm2林分和B区未被定为种子园的30hm2林分按常规幼林透光方法间伐,采伐强度同为30%,将其作为试验对比区。
A、B两区被选做种子园基地的林分,经采取超强度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同一降为0.6。其中,A区林木平均胸径由原来的5.1cm升为5.8cm,获薪柴20t·hm-2,扣除采伐、运输等费用,获纯收益500元·hm-2左右;B区林木平均胸径由原来的6.7cm升为7.4cm,获小杆和薪柴纯收入700元·hm-2左右。另外,在A、B两对比区的林分,林分密度分别降为4 387株·hm-2和3 017株·hm-2,郁闭度同降为0.8,其中,A区对照林分平均林木胸径由原来的5.1升为5.3cm,B区对照林分平均林木胸径由原来的6.7cm升为6.9cm,两对照区平均薪柴纯收益100元·hm-2左右。
27年后,即2011年秋对A、B两区采取随机抽取N个667m2样地进行调查对比,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A区被选定种子园基地采取超强度间伐的林分林木生长发育良好,松毛虫害轻微,其中,Ⅰ、Ⅱ级木占71%,Ⅲ、Ⅳ级木占24%,Ⅴ级木占5%。对照区林木生长发育不良,长势衰弱,松毛虫害严重,其中,Ⅰ、Ⅱ级木仅占25%,Ⅲ、Ⅳ级木占55%,Ⅴ级木占20%。B区被选定种子园基地采取超强度间伐的林分林木生长发育良好,基本无森林病虫害为害,其中,Ⅰ、Ⅱ级木占75%,Ⅲ、Ⅳ级木占23%,Ⅴ级木占2%。对照区林木生长发育不良,多数林木生长受抑制,其中,Ⅰ、Ⅱ级木仅占27%,Ⅲ、Ⅳ级木占66%,Ⅴ级木占7%。
说明A、B两处采取超强度间伐的林分,效果良好,而采取按常规进行间伐的对照区林分,其间伐效果远不如第一种方法。
表1 油松林分不同间伐强度林木生长状况调查对比
油松是辽西地区重要造林树种,朝阳市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已营造和保存油松林面积20多万hm2,被亚洲称最大的一百万亩油松林就分布在朝阳市建平县境内。油松属耐旱喜光树种,特别是造林郁闭成林后,不耐侧方庇阴,早在60年代到80年代前,辽宁省朝阳地区所营造的油松林分,株行距多为1 m×1.5m或1.5m×1.5m,造林密度为6 666株·hm-2或4 444株·hm-2,林分郁闭成林后,多数成为株数过密林分,特别是进入中龄林后,林木生长需要一定的光辐射空间和充足的地下营养面积,如果满足不了这种林木的生理需要,林木就会发生严重的自然疏枝和枯萎现象,影响叶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从而造成林木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所以,油松造林初植密度不宜过大,以避免成林后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对过密林分,成林后应不受《森林经营间伐规定》的限制,可适当采取超强度间伐举措,才可从根本上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特别是飞播造林更新所形成的油松林分,往往密度特大,如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孙家店村1984年飞播造林所更新的油松林分,平均林分密度多达5株·m-2,林木长势细弱,自然疏枝和偏冠现象十分严重,如不采取超强度间伐措施,很难成林成材。另外,过密林分还易遭松毛虫等害虫侵害。所以,油松过密林分,采取适当的超强度间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6:103-116
[2]王建民.实用森林经营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