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3-05-29 00:50吴秋珍郝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层级儿科护士

吴秋珍, 郝磊

层级管理是根据各类人员的管理、业务能力等条件,分为不同级别和层次的标准化和目标管理[1]。本院是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680张,儿科开放床位120张,包括4个护理单元。病房具有危重患儿多,病情变化快,周转率高,风险高等特点。护理管理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护士的科学管理,优化护理资源,护理部为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各病区先后施行护士层级管理。2011-05本科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激发了护士工作热情,护士、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05/2012-04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480例,其中男278例,女202例;年龄3个月至5岁。将2010-05/2011-04未实施层级管理护理的2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1-05/2012-04实施层级管理护理的2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

1.2 纳入标准 (1)年龄3个月至5岁;(2)住院5~7d;(3)居住于城区,便于随访;(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转入PICU患儿;(2)患有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患儿;(3)未完成疗程或失访者。

1.4 方法

1.4.1 问卷调查 对480例患儿及家属进行出院随访和满意度问卷调查。

1.4.2 层级管理方法 将实施层级管理前后12个月的护理文件书写和护理工作综合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危重病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及急救物品等14项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评价表进行分组量化评分。

1.4.2.1 培训学习,转变观念 首先转变观念,在思想上达成共识。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层级管理的方法,让全科护士深刻理解护士层级管理目的及意义,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与岗位职责,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积极主动参与。

1.4.2.2 构建层级护理管理框架 儿科护士共48人,年龄20~41岁;中专11人,大专29人,本科8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9人,护师9人,护士29人。根据护士不同的资历和能力水平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

1.4.2.3 调整上班时间,实行8h连续工作制 以患者为中心,实行弹性排班,体现人性化管理,做到合理搭配护理资源。护士实行8h连续工作制,增加治疗高峰时段上班的护士,提高护理安全系数。日班8:00~16:30,晚班16:30~24:00,夜班24:00~8:00。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弹性排班,如晚夜班工作任务多增加一个班次,上班时间为16:00~22:00。每日普通儿科日班保证7~8人,晚班2~3人;NICU及PICU日班9~10人,夜班每班4人。

1.4.2.4 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护理组长要求具备护师以上职称,10年以上护龄,从事本科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专科护理技术熟练,沟通交流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组织、带教、管理等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强。负责护理技术和护理记录的持续质量改进,带领下级护士高质量地完成本班工作。责任护士实行全责制和管床制,负责一组患儿全过程,检查护理效果,担任教学,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辅助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各项治疗工作和配合抢救工作,助理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工作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100.00%。观察组满意229例(95.42%),对照组满意206例(8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

2.2 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护理工作及文件书写质量比较 见表1。

表1 层级管理前后护理工作和文件书写得分比较±s,分)

表1 层级管理前后护理工作和文件书写得分比较±s,分)

注:与实施前比较,at=3.99,3.83,P<0.05。

项目 文件书写 护理工作质量实施前97.13±1.76 95.51±1.90实施后 99.30±1.34a 97.48±2.72a

表1结果说明,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文书书写较实施前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实施护士层级管理与连续性排班相结合达到了双赢,护士连续性排班,加强了中午和夜间薄弱时段人力,进一步保障了护理安全。24h护理人力与层级配置相对均衡,不仅满足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还充分发挥护理组长的作用,在护理组长二级查房中促进了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护理质量的环节控制和管理,规范了交接班流程,加快了年轻护士的成长,真正起到了传、帮、带作用,使高年资护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为专科护士的培养和护理专业的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儿科是一个风险较大的科室,患儿家属对护士的健康知识咨询较广,层级责任护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使护士责任心得到强化,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评估患儿的需求,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调动了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增强护士工作的成就感。

层级护理模式是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对一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一个责任护士负责照顾一组患者,责任护士相对固定且实行8h连续工作制,在床边工作的时间增多,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时间相对增多,增加治疗高峰时段上班的护士,让患者得到优质的、均衡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责任护士对病情比较了解,护理记录由责任护士书写,能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患儿病情动态变化[2]。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患儿基础护理得到落实,各种护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发挥了护士的管理才能。护士分层级管理和连续排班,增加了薄弱时段护理人力,护士由单独承担责任变为由小组团队共同承担风险,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变为过程控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完善了护理质量控制系统,保证患者的安全,提升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的专科护理质量,为护士提供了成长进步的阶梯。

层级管理是本院护理部实行的护理管理新方法。层级管理优化了护理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患儿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儿科专科护士的培养和成长,提升护士的成就感。

[1] 王妮,文锋华,张玉梅,等.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中的实践[J].当代医学,2008,2(3):105-107.

[2] 冯艮娇,关莹,叶柳红.层级全责护理排班方法的实施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45-46.

[3] 曹敏.我国护士分层次使用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863-865.

[4] 章晓军,夏海鸥,徐彬彬.护士分层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1,25(12):3307-3310.

猜你喜欢
层级儿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