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其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通过情境创设以诱发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很好地运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看到情境的创设包括问题的设置都是由老师提前完成,最后的评价也是传统地由教师评价学生。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尝试由学生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并且可以尝试让学生来评价学生。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则强调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倡导四个“自主”。
一、疑问自主提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肯定会有难以理解的问题,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
学生1:我有两个问题需要帮助:(1)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如何区分?(2)未来预期收入如何理解?
学生2:我有一个问题,恩格尔系数如何理解?
学生3:我对消费的类型还是比较理解的,但对消费结构这部分内容不能完全看懂。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大家也是一个互帮互助的集体,有哪位同学愿意给他们帮助呢?
学生:我来讲讲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区别……
通过课前学习、课堂交流,教师基本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即“消费类型”容易理解,“消费结构”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在课堂上对“消费类型”内容的教学可以一带而过,重点放在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上,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情境自主创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片段:
教师:(1)你认为当前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有哪些表现?(教材没有这块内容,但我认为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必须要补充)(2)应如何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讲到:有的人工资过低、有的人工资过高,城乡差距大,垄断行业收入高,东部地区收入高等。(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提供一段视频,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现象)
结合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大、分配不公的表现,谈谈应如何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例如:(1)职工工资过低、甚至拖欠工资。怎么办?(2)一些人收入过高,有的甚至非法收入。怎么办?(3)一些人基本生活困难,甚至丧失劳动力。怎么办?(4)城乡差距大,地区差距大。怎么办?……
如果按教材规定的知识,围绕收入分配主要让学生理解三个知识点,一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二是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三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举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但是,如果学生不了解目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直接让学生理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那样学生很难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特别还涉及“初次分配”“再分配”这些专业术语。因此,上述教学设计增加了“当前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有哪些表现”这一块教学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先找到问题在哪?才更容易理解解决问题的举措,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可以跳出教材,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问题自主设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片段: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上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置1-2个问题。
学生1: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学生2:(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和问题?(2)你认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暂且不考虑学生设置的问题是否科学,但学生要能设置问题必须要初步看懂材料,要会运用所学知识,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应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的。
四、效果自主评
学习效果是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当然,学习效果不仅仅指知识的掌握如何,更要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调动如何,学生思维参与如何。有的评价很难用几道练习的对错来衡量,教师也很难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给每一位学生全面评价,因此,学生的自主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